小米正式提交IPO申请:恐成中国第三大科技股雷军身价千亿
2018-05-04 14:01:22 作者: 来源:投资潮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投资潮讯,5 月 3 日上午,从港交所官网获悉,小米集团已正式提交IPO申请文件,预计最快于6月底到7月初挂牌,有望成为港交所首批“同股不同权”的科技企业,也将是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来全球最大IPO。
招股书显示,中信里昂证券、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为小米此次上市的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兼联席牵头经办人,但IPO 文件未透露具体的发行价和募资额。小米计划将 IPO 募集资金的 30% 用于研发及开发智能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人工智能音响等核心产品;30% 用于扩大投资及强化生活消费品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30% 用于全球扩展;10% 用作一般营运用途。
小米近三年的财务数据体现了其业务的飞速增长。招股书披露,小米 2015 年至 2017 年收入分别为 668.11 亿元、684.34. 亿元和 1146.25 亿元,2017 年同比增长 67.5%;经营利润为 13.73 亿元、37.85 亿元和 122.15 亿元,2017 年同比增长 222.7%。
此外,净利润方面, 2017 年小米亏损 439 亿元,2016 年小米利润 4.916 亿元,2015 年小米亏损 76 亿元。其中,2017年的亏损是由于港交所对于优先股权益的计算规则所致,并非实际亏损。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小米净负债 1272 亿元,累计亏损 1290 亿元。
扣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和向员工发放股份等因素,小米2015年净亏损3.0亿元、2016年净利润19.0亿元,2017年净利润53.6亿元。


其中,小米海外市场的增速非常强劲。招股书显示,2015 年、2016 年、2017 年,小米的海外市场收入分别为 40.5 亿元、91.5 亿元、320.8 亿元,其中 2017 年海外市场收入同比暴涨 250%。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的产品销往74个国家和地区,国际收入(尤其是印度)占比大幅增长。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中国大陆以外地区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1%,13.4%和28%。

具体来看,4大业务为小米贡献了千亿收入,分别是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及其他。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是其主要收入来源,2017年该业务的收入为805.64亿元,占当年总收入的70.3%;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营收为234.48亿元,占比20.5%;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为98.96亿元,占比8.6%。

截止上市前,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持股31.41%,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持股13.33%,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官黎万强持股3.24%。如计入总股本 ESOP 员工持股计划的期权池,则雷军的持股比例为 28%。通过双重股权架构,雷军的表决权比例超过 50%,为小米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以前述分析估值推算,雷军身价已达千亿元,小米上市成功后2018年中国富豪前十排名也将再次改写。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前夕,小米对管理团队进行了一番调整。4月27日深夜,雷军发布内部邮件宣布,任命小米CFO周受资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小米联合创始人周光平、黄江吉则辞去公司职务。雷军称,期待周受资接下来在财务、投资、HR等方面发挥的更大作用。这一举措也被认为是在为IPO做准备。
2010年,雷军及其团队创建小米。今年2月的数据显示,小米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2017年四季度手机销量全球排名仅次于苹果、三星和华为。
据雷军近日透露,小米拥有1.9亿月活跃移动互联网用户,创造出了500多款智能硬件生态产品,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连接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2017年按连接数量计算,小米的消费级IoT硬件全球市场份额为1.7%,身后是苹果0.9%,亚马逊0.9%,三星0.7%和谷歌0.6%。
从2016年开始就有小米将要上市的传闻,但每次雷军都予以否认,且表态五年内不上市。直到在2017年底,小米经历了低谷期的反弹后,上市的传闻越来越多。今年1月初有消息称小米将于2018年下半年进行IPO,上市地点为香港或纽交所。而随着CDR新规的落地和港交所IPO的变革,传来小米香港和内地同时上市的消息,并受到了A股+港股两地的追捧。也有媒体称小米将先于港股IPO,后考虑以CDR形式在内地上市。
创立至今,小米曾获得多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7月,小米完成41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雷军、IDG资本、启明创投、顺为资本、晨兴资本;2011年12月,完成9000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在A轮基础上增加了Temasek淡马锡和高通Qualcomm Ventures;2012年6月,完成2.16亿美元的C轮融资;2013年完成上亿美元D轮融资;2014年12月,小米完成迄今为止最后一轮E轮融资,金额为11亿美元,整体估值达到450亿美元。
此次小米上市过程中,公司的估值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在之前的市场传闻中,关于小米估值曾有多个版本,从6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不同版本的估值相差甚远,但小米内部人士则大多认同 1000 亿美元。若千亿美金估值成真,小米将成为2018年港股最大、最重要的科技股IPO,且也较大概率将超过百度和京东,成为继腾讯、阿里之后的中国第三大科技中概股。
单纯以小米的营收能力来看,2000 亿美元的估值或许有些过于乐观。但在盈利能力之外,小米自身也是一个优秀的风投机构,小米生态链系统中目前有 4 家小米生态链企业达到了独角兽公司的标准,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如若加注这些资本,2000 亿美元的估值,小米还可以一搏。
雷军在招股书的公开信中表示:“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我们的公司以创新和效率为根基。”“我们的商业模式经历了考验,得到了充分验证。”“小米将永远坚持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 5%。”“小米要构建的绝不是一个封闭的商业帝国。建立全球化的开放生态,让小米长期发展的机遇更多、边界更广阔、根基更稳健。”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