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快速大跌后 基金赎回潮来了?基金经理这样说

2021-03-11 14:02:22 作者: 来源:中国基金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2021年以来,已诞生61只“日光基”(A、C份额合并计算),其中主动权益型基金占比高达75%。春节后,抱团股大跌,截至3月9日,“日光基”中有54只跌破面值、7只净值不足9毛。春节后,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直线下滑,不少投资者担忧“基金赎回潮是否要来”。记者采访到多位基金经理表示,近期权益类产品赎回量高于申购量,主要以混合型基金为主,但目前赎回压力可承受,赎回潮尚未出现。

  公募赎回潮尚未出现

  上海某公募权益类投资总监表示,近期赎回金额较前期的确大幅增加,日赎回金额约占总规模的0.5-1%之间,但总体来看仍平稳,基金申赎和运作均正常。赎回数量较多的既有权益类产品,也有货币基金。面对目前的市场调整,他想用“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这句话与投资者共勉。

  深圳一位研究部总经理兼基金经理坦言,自己老基金遭遇赎回估计30%左右。次新基金被赎回更多些。市场持续下行,每天仓位都顶着上限,因为95%以上仓位不合规,所有必须卖股票,这是行业的现状。但对于后市,他并没有很悲观,认为未来3-6个月仍有机构性机会,自己不会把筹码集中在核心资产中或已经涨了很多的周期股中去进攻,而是以绝对低位的优质成长股里去进攻。自己不太会去下调仓位,目前配置以消费制造为主,消费占到50-60%,制造占到30-40%。

  上海某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表示,就目前来看,公募产品出现赎回潮的可能性不大。首先,存量产品还没有出现明显的赎回潮,更多的投资者选择观望等待而非割肉离场。只有等到产品净值修复到一定程度时,才可能开始启动赎回。另一方面,一些机构重仓板块的估值已明显回落。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渠道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三周前,权益类基金申购量较赎回量还高出20%,资金呈现净流入。随着市场剧烈调整,权益类基金申购量较赎回量的差距已有所收窄,部分投资者选择离场。近几日,权益类基金申赎总量均大幅缩减,赎回量远超申购量近一倍。感觉近期投资者持有态度也有所分化,有些人把调整视为买入时机,有些则选择出逃。

  华北某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也认为,从整体看,目前并未出现“赎回潮”。春节之后,赎回量比较多的是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对于一些新基金有3个月封闭期,封闭期内不能赎回,所以给了基金经理一段休整时间。他指出,节后一些新入场的基民被深套,因为净值跌幅较大,这些人反而暂时不会赎回离场。容易摇摆的是那些跌后到成本线附近,或尚有微弱盈利的基民。

  其实通过统计历史数据发现,基金赎回潮多发生于市场企稳上行前夕。平安证券统计数据显示,历史上基金大规模集中赎回仅出现在 2015年,当时上证综指单季下跌 24.7%,其余时间段基金的申购赎回净额占比在-8%至3%区间波动,历史4次低点均滞后于上证综指1个季度,发生于市场企稳上行前夕,4次低点对应上证综指平均跌幅10.7%。综合短期市场观点及历史经验来看,平安证券认为,短期不必对于基金集中赎回过于担忧,基金集中赎回可能需要触发两项指标锚,一个是10%以上的下跌幅度,另一个是一个季度的滞后期。3月份市场仍在休整阶段,当然波动可能会在海外流动性扰动下有所加大。

  不少基金经理大举调仓换股

  中信证券统计显示,公募产品收益率中位数已从春节前的高点10.7%回落至0%,其前100大重仓股的收益率也从18.3%回落至-1.6%。记者发现,目前不少基金经理已经开始调仓换股,积极做好防守。

  上海一位中型基金公司FOF基金经理表示,近日通过和基金经理们交流发现,面对基金赎回和净值下滑,现在一般有两种应对策略。其一,如果判断市场趋势走弱,降低仓位就是必须的。其二,如果认为调整只是暂时的,则可以静观其变。如果持仓资产风险小,质量高,就没有必要进行重大调整,反而是继续加仓好时机。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权益部负责人表示,节后A股市场震荡加剧,自己今年已经做了比较大的调仓换股,四季报前十大股票现在可能只剩下三只。按板块来看,现在仓位最重的是银行股。因为现在整个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越来越干净,整个盈利水平也越来越真实,而且去杠杆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他认为,银行未来2-3年是修复性周期,将迎来戴维斯双升行情。他提到,在市场大回调的时候,自己还布局了一些医药股,此外计算机板块仓位也比较重。他透露,不打算调仓这些品种。

  该位权益部负责人还表示,在震荡市中,自己会先考虑风险收益比。比如对整体市场做个假设,在最悲观的时候可能承受多大风险,然后再考虑收益。如果收益是风险的三倍以上的话,才会慢慢考虑做些布局。他认为,今年市场还是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很多板块估值低,风险收益比较好。行情也远远没有到头。

  上海一位中型基金公司股票公募团队总监认为,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步缓解,今年全球货币流动性过于宽松的局面将逐步改变,但大熊市的出现可能性很小。最近几年累计涨幅很大的医药消费科技这些高估值的品种,存在估值修复的需求,加上周期复苏的宏观背景,前期抱团股可能会面临震荡整理,自己会将那些确定性低的品种降低仓位,而确定性高的仓位可能还是维持不动或者减仓较少。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