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业绩坐上"过山车",这类产品"低波动"标签被撕破!路在何方?

2024-03-19 10:59:20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市场企稳,而“含权债基”业绩却持续分化,一季度尚未结束,首尾相差已高达20个百分点,引发市场关注。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今年亏损幅度最大的“含权债基”在去年业绩表现突出,排名靠前,再往前看,该基金在2021年和2022年均排名垫底。作为一只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比例不超过40%的偏债混合型基金,业绩竟如此大开大合,引发市场关注。

近年来,市场波动较大,“含权债基”的“稳健”和“低波动”标签被撕破,引发投资者质疑,基金公司对此类基金的营销宣传行为因此也受到了监管严格对待。

不过,长久来看,以固收资产为主、权益资产为辅的“含权债基”产品,仍是公募基金市场上较为稀缺的绝对收益产品。业内普遍认为捕捉绝对收益非易事,这对基金公司的资产配置能力提出新的考验。一些资产配置能力强、业绩表现突出的“含权债基”较为稀缺,在未来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含权债基”业绩首尾相差20个百分点

近期,A股市场持续回暖,叠加债券市场上演牛市行情,以固收资产为主、权益资产为辅的“含权债基”产品理应也能获取不错绝对收益。

事实上,截至3月17日,“含权债基”年内业绩首尾相差20个百分点,其中有300余只“含权债基”产品年内业绩亏损。

亏损幅度最大的基金为嘉合磐石,年内下跌11.69%。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基金为偏债混合型基金,基金合同约定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上限为40%。基金财报显示,该基金近年来股票资产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39%左右。接近股票仓位上限的嘉合磐石持仓也整体较为集中,近2年持股数量为10只左右,单只个股持有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例甚至超过5%。具体个股来看,嘉合磐石基金重仓股多为热门赛道,如2022年重仓锂矿股,2023年主要重仓AI算法等公司,2023年年末重仓公司被调整为电子类公司。或许是这种极端的操作,作为偏债混合型基金的嘉合磐石基金业绩也大开大合,如2021年、2022年以及今年业绩在同类型基金中排名垫底,而2023年业绩排名靠前。

年内业绩表现最好的基金为西部利得鑫泓增强A,年内净值累计上涨8.61%。据该基金2023年四季报披露,该基金加大对权益的配置比重,适度突出科技方向的配置比重。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2023年底增聘公司投资总监何奇担任基金经理。或是在权益方面的调整,该基金年内业绩一跃成为头名。该基金2023年四季报指出,尽管年底由于游戏等行业的预期波动,导致科技股短期遭遇较大回撤,但是考虑到科技成长可能是2024年市场主线,会在控制回撤的前提下,适度维持偏高权益仓位和一定的科技股持仓,耐心等待产业趋势带来的时代红利。与此同时,还会动态平衡组合的赔率和胜率。

若拉长时间来看,近三年“含权债基”业绩也较为分化。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基金近三年净值累计回报45.3%,先锋博盈纯债A近三年净值累计下跌32.27%,两者相差77.57个百分点。

捕捉绝对收益非易事

“含权债基”凭借灵活的配置策略,一度备受投资者青睐,其管理规模也水涨船高。

长期来看,以绝对收益为投资目标的“含权债基”一度被基金公司寄予巨大期望。其收益稳健、低波动的特征必然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居民对绝对收益类产品的需求巨大。居民对理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近几年发行的大量股票型基金产品,因股市下行,净值出现大幅回撤,并没有很好匹配和满足居民的低风险配置需求。推出符合老百姓需求的绝对收益类产品,既是从业者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又是基金行业提质增效的机遇。

不过,捕捉绝对收益对于国内公募基金经理而言并非易事。一位资管负责人曾表示,绝对收益资产管理市场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面临巨量的市场空间和机会,要打造绝对收益产品,意味着研究、投资、风控能力向产品业绩的稳定转换。此外,国内公募基金的考核方式主要为相对收益排名,对擅长创造绝对收益的基金经理并无太多益处。

记者注意到,国内不少“含权债基”的权益投资主要由成长风格型基金经理担任,而基金经理的风格注定了其管理的“含权债基”产品净值曲线波动较大,其并不符合“含权债基”“稳健”的产品特征。

基金公司资产配置能力面临考验

为何同样为“含权债基”,业绩分化却如此大?

一位基金评价人士分析,“含权债基”业绩分化主要为采取的投资策略存在一定差异。“含权债基”主要分为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券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持有股票资产的比例范围为20%—40%,而二级债券型债基可持有不高于20%的权益资产,不同的资产配置比例对业绩的影响较大。

如年年实现正收益的“含权债基”多为二级债券型基金,近年权益市场表现不佳,“含权”量过高的偏债混合型基金业绩整体波动较大。

此外,不同的基金公司资产配置能力的不同对投资策略的影响更大。

此前,国内部分成功的 “含权债基”主要由擅长股债配置的基金经理负责,一位基金经理既能负责债券投资,还要参与权益部分的管理,对基金经理个人能力要求甚高。国内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资产配置高手,如易方达基金张清华、博时基金过钧等。

不过,现在“含权债基”多由擅长债券投资和擅长权益投资的两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两位基金经理各司其职,分别负责基金的固收资产管理和权益资产管理。“含权债基”市场不再是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对公司资产配置团队的团队作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也对规划长期布局“含权债基”市场的基金公司提出新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权益市场表现不佳,主动权益基金“好做不好发”,优秀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甚至“难以施展拳脚”。而基金公司则尝试为“含权债基”增聘优秀的权益基金经理,另辟蹊径发挥基金经理优势为投资者提供较好收益的基金产品外,还能提升公司整体管理规模,可谓是一举两得。

华泰柏瑞基金权益基金经理董辰参与管理的多只“含权债基”基金就是最成功的典型案例,为公司贡献规模增长的同时,还能为持有人年年取得正收益。

由知名权益基金经理参与管理“含权债基”一度成为市场发展新趋势。

如上文提到的西部利得鑫泓增强A基金,基金管理由负责债券投资的基金经理外,在2023年底增聘了公司投资总监何奇。广发集祥2023年8月增聘林英睿为基金经理,与原基金经理吴敌共同管理这只二级债券型基金产品。国投瑞银基金基金经理綦缚鹏也于2023年6月首次接手管理“含权债基”,与公司债券基金经理杨枫共同管理国投瑞银优化增强AB基金。

“含权债基”的资产波动主要由权益基金经理的风格决定,不同的偏好风格也会影响“含权债基”的风险评估。

除此之外,在“含权债基”的资产配置上,国内公募基金还探索出新模式。

如万家基金和招商基金发挥公司量化团队优势,部分“含权债基”的权益投资部分由量化团队成员负责。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