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社科院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报告2020:应通过税收结构调整实现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2020-12-23 14:09:43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12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协办的“《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的《中国财政可持续发展报告2020》(下称《报告》)在“四位一体”的理论框架下,分别从内部、外部两个层面,财政收入、支出、管理三个维度对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加以研究。《报告》指出,要选择有利于税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着力点,减税降费的同时需要通过扩大税基来稳定财政收入,通过税收结构调整实现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长期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报告》主编闫坤主持了报告发布和会议研讨。闫坤指出,2020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疫情的爆发并在全球蔓延,引发了多领域的危机,人们对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深的担忧甚至是恐慌,这无疑为疫情导致的“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退”雪上加霜。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可持续尤显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当前研究财政可持续发展意义更加重要。我们即将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要认识到任何研究都绕不开新发展格局,要注意新发展格局的重心是内循环,其凸显出的是安全问题的深度考量。要深刻认识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不搞急转弯”的前提是要转弯,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转弯。明年对于财政、货币政策的安排、调整必然发生,如何保持必要支出,重点就在于财政的可持续,再往上一层就是统筹财政,统筹经济发展的安全考量。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在会上强调,PPP机制的创新非做不可,它能支持中国的财政创新。要认识到中国常规发展不解决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问题,必须依靠超常规、高质量的发展。财政资金相对有限,必须做到资金“四两拨千斤”,而PPP就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机制,是一个政府、企业和专业机构加在一起1加1大于3的绩效提升机制。

《报告》指出,土地出让收入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可储蓄发展相互影响,需要通过改革使土地出让制度发展模式适配当前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土地出让制度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在疫情下保持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需要保持一定的政策空间,优化债务资金激活经济的传导机制,打通“六稳”“六保”主要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外部复杂环境对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应对疫情冲击阶段性减免社保费以及延长减免社保费的政策,对养老及医疗保险基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在收支缺口方面表现出地区差异,对中央调剂需求也呈现出差异化

此外,《报告》还建议,在公共卫生应急资金的绩效评价中,需将资金的可持续性作为需要考量的重要目标,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吹罚,对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建立相应指标。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