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超50% 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2021-01-05 13:39:41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当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收集之后,通过5G的方式进行实时传输,人类的生活、工作、通讯信息都以数字化方式保存,将对资源配置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李峰此前接受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意在推动整座城市整体迈向数字时代。”

1月4日,上海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简称《意见》))。根据《意见》,到2025年,上海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数字化基础设施国际一流,数字经济全国领先,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功能完善,建成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和数字经济创新高地等。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上海将深化两个一网融合,纵深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牛鼻子工程,实现政务服务从“能用”向“好用”转变,加快法治、公安、应急、公用设施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加强数字底座赋能,推动政府以数据驱动流程再造,以数据为基础精准施策和科学治理,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发现。

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人类社会,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也是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就上海而言,经济数字化转型也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目前。上海企业占据全国网络文学90%的市场份额、全国本地生活服务70%的市场份额,全国第三方支付60%的市场份额,上海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

未来,上海将继续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放大数字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五型经济”发展。

具体包括:一是加快释放数据要素改革红利,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健全数据要素生产、确权、流通、应用、收益分配机制,以数据流动牵引资金、人才、技术、知识等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引导建立数据治理和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数据价值最大化发掘。

二是大力提升城市数字化创新策源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功能型平台建设,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建立跨地域科技资源的协作网络,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快车道。

三是要引导企业实现基于数据的“决策革命”,化解复杂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企业是市场主体,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经济数字化的关键。

四是推动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贯通发展,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比如,上海将着力推动国际数据港建设布局、打造工业互联网行业标杆平台、优化数字供应链、建设智能示范工厂、建设数字贸易会展合作平台、数字人民币试点等重大场景建设。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上海数字城市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11-2013年,首次提出“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战略,制定首个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铺设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全国首个光网城市;2014-16年,出台智慧城市第二个行动计划,单一功能信息系统规模建设,推进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2017至今,出台“3+3”智慧城市建设若干意见,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应用融合创新,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智慧公安、城市管理网格化等一批跨部门跨层级系统平台建成,打响全国政务服务和城市治理品牌。

目前,上海数字基础设施领跑全国,率先建成“双千兆第一城”(5G室外基站超3.1万个),围绕医教养、文体旅等重点领域,创新“揭榜挂帅”市场化机制,打造了一批应用场景。此外,上海“一网通办”接入事项超过2000个,其中超过80%具备全程网办能力,累计办件量超过6000万件;移动端“随申办”平均月活超1000万;“一网统管”系统已整合接入了公共安全、绿化市容、卫生健康、气象、水务等30多个部门的100多项基础数据,同时依托80万个以上的“神经元”,形成“防汛应急处置”、“客流监测分析”、“套牌车核查”等一系列智能化城市应用场景,实现从预警到处置的闭环管理。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