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险资股票与基金配置余额连增7个月后首降 1月份环比缩水267亿元

2021-03-12 11:23:25 作者: 来源:证券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银保监会近期披露的1月份保险业经营情况显示,1月份险资规模进一增长,截至月末增至21.99万亿元,不过险资配置于权益资产的规模却有所收缩。

  《证券日报》记者对比逐月险资运用数据发现,今年1月末险资对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下称“基金”)的配置余额环比缩水267亿元,这是自去年6月份以来,险资股票与基金配置余额在环比连续增长7个月后首次下降。

 险资向来以稳健投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著称,其调仓动向也备受二级市场关注。险资配置余额的变化主要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主动增减仓;二是公允价值变动。从今年1月份A股市场及权益市场走势来看,险资重仓的银行、地产龙头股及其他行业蓝筹股并未出现大幅回撤,甚至出现一定幅度上涨。由此不难推断,1月份险资公允价值缩水的可能性较小,小幅减仓的可能性较大。

  股票和基金配置余额微降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末,险资配置于股票与基金的余额合计29554亿元,占险资运用余额的13.4%。险资1月份微调大类资产的迹象较为明显:对债券的配置余额占比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对银行存款的配置余额环比提升0.03个百分点。相反,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配置余额占比环比降低1个百分点。

  自去年5月份险资对股票与基金的配置余额出现环比下滑后,从去年6月份以来直到去年12月份,险资股票与基金的配置余额已连续增长7个月,为何险资在今年1月份选择压缩权益资产配置规模呢?

  对此,不同的险资机构有不同的见解,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白马股短期涨幅较大;二是债券市场利率上行;三是通胀预期有上行压力等。

  一家中型寿险公司副总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险资配置更偏向高信用固收类资产,即使配置权益类资产,也会偏向类“固收化”资产。险资并非不追求高收益,但安全性和稳健性是险资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对权益市场的风控更为审慎。

  去年以来,白马股持续大涨,并在今年年初出现急速上涨,引发了险资机构对A股估值泡沫化的担忧。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春玲表示,过往一年,当固定收益资产贡献收益空间不断缩窄时,市场参与者普遍将目光转移到权益市场,在向权益资产要收益的同时,也推升了权益资产的估值屡创新高。国内权益市场的“掐尖”效应更加明显,高估值板块屡创新高,部分板块不排除投资者因缺乏安全感向确定性拥挤交易的可能性,因此,对资产局部过热后的大幅波动和系统性风险不可不防。

  中国人寿旗下的国寿安保基金也表示,春季行情的基础在于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市场快速上行后,整体估值已达到阶段性偏高位置;部分“抱团股”涨幅较大,存在一定程度的“超买”,短期回撤压力相对偏大。另外,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引发全球通胀预期,美债利率持续上行,并带动全球无风险收益率上行,都对权益市场带来压力。

  今年股市仍存结构性机会

  尽管1月份险资对股票与基金配置的资产额微降,但并不代表险资对全年走势持负面态度。

  平安资管多资产投资团队负责人邢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一个上市公司估值收缩与盈利回升并存的年份,需要降低对A股投资收益率的预期。

  一方面,疫情后全球流动性宽松带来的估值扩张是去年全球股市大幅反弹的驱动力,且A股在2019年和2020年已连续两年实现估值扩张。今年,伴随信用环境的逐步收紧,预计估值对A股市场的影响将趋于下降,对市场走势不利。

  另一方面,今年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预计将比去年明显回升,不少企业依靠稳定的供应端优势,实现了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市场集中度的双向提升。据此判断,今年仍会有明显的结构性机会。

  国寿安保基金认为,市场的中期方向没有太大变化,仍是中性偏好趋势,但短期春季躁动行情已提前结束,短期市场压力较大。但目前调整已相对充分,后续将回归震荡走势。国内基本面仍向好,对部分行业尤其是中游制造业的盈利将形成显著支撑。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