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顶级机构展望2022年:全球通胀可控 A股将受益政策“顺风车”

2021-11-29 14:02:09 作者: 来源:中国基金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全球面临高通胀和货币政策加码的大背景下,2022年全球经济前景如何?利率正常化过程中,市场会如何反应?A股又当如何配置?

  众多国际机构近日发布了2022年全球经济和市场展望。目前,全球大型资管、财富机构和顶级投行对于2022年的经济增长仍保持了相当乐观态度,认为全球高企的通胀基本可控,相较高估值的发达市场,更偏好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

 聚焦到中国,机构普遍认为,明年经济增长可能受房地产行业的负面影响,但政策可能回暖。受益于外资涌入及投资者偏好改变,A股市场估值有望提升,且获得不少机构“超配”推荐。

  全球经济增速持续增长

  利率逐步恢复正常

  从2022年开始,全球经济将逐渐从一个极不寻常的疫情复苏期,过渡到一个更为正常的经济扩张期。尽管正常化的速度因各国经济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多家机构认为2022年全球经济会保持增长势头。

  嘉信理财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幅将达4.9%,低于2021年(5.9%),但远高于过去50年的平均增幅(3%),成为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全球经济连续增长最强劲的一年。

  高盛认为,得益于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2022年全球经济将出现强劲增长,全球GDP可能增长4.1%,也高于预期。

  嘉信理财认为,全球经济反弹速度可能在2021年已经触顶。今年二季度,美国(6.7%)和英国(23.6%)的经济年化增长率已触顶,欧元区(9.3%)在第三季度达到峰值。预计日本的经济增长将在第四季度升至今年最高水平(4.1%)。但并非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都已触顶,全球最大的45个经济体中只有一半(占世界经济的88%)的经济增速可能在2022年放缓。预计日本、德国和挪威经济增长都将提速。

  高盛认为,在2022年的过渡期内,全球经济需求放缓,而供应增加,增长从非常迅速转向稳健,经济活动从商品重新平衡到服务业,通胀趋缓。货币政策从高度宽松转向稍微正常。尽管如此,全球经济却不太可能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高盛认为,新的货币政策框架、更为雄心勃勃的财政政策、绿色投资以及更健康的家庭资产负债表,都表明总需求在更长时期内将更为强劲。更强劲的需求,尤其是对投资的需求,以及大范围通胀冲击导致的通胀预期上升,表明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利率水平正常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瑞银预计,各国央行将在2022年减少紧急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可能在年中结束其定量宽松计划,欧洲央行将进一步调整债券购买计划。英格兰银行、加拿大银行和新西兰储备银行将提高利率。但由于通胀和经济增长到明年中可能都会下降,政策制定者可能对过度紧缩的风险持谨慎态度。

  通胀不会

  再现上世纪70年代高位

  2021年底,经济出现失衡局面,劳动力供不应求,金融状况好于基本面,政策宽松非常强劲。这种背景下,全球多国通胀走高,创下多年来新高。

  资管机构Vanguard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强劲,经济复苏趋势可能继续,但随着经济增长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恐慌”。德银资管认为,这次通胀与以往有所不同,由于供应链中断造成的供应方限制使得供应曲线向左移动。此外,还有被压抑的需求。这两个因素是最近通胀数据出人意料地强劲上升的主要原因。

  展望未来一年,德银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认为供应链问题到2022年应该会逐渐缓解,通货膨胀会随之而来,会远高于疫情爆发前的水平,预计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2.8%,欧元区为2.6%,中国为2.2%。

  瑞士百达资管认为,随着通胀率上升,市场开始担忧滞胀风险。企业利润屡创新高正在推动投资增长,就业和工资强劲增长将推动消费增长,创纪录的全球超额储蓄规模趋于下降。尽管现在的情况与上世纪70年代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全球经济不会重现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金本位制终结导致的结构性通胀冲击。

  在加息节奏上,高盛认为,2021年最大的意外是由商品带动的通货膨胀,这促使高盛将美联储的升值预测提前了一整年,直到2022年7月。高盛预计基金利率将每6个月上调一次,这是一个相对渐进的步伐。高盛还预计,当量化宽松结束时,美国核心PCE通胀率将保持在3%以上,而核心CPI通胀率将保持在4%以上,这将使从逐步缩减量化宽松到加息之间的阻力减少。在首次加息后,高盛预计2022年11月会有第二次加息,之后每年会有两次加息。

  宏观经济政策的前景将更加关键。为应对新冠疫情而颁布的支持和刺激经济计划,将在2022年逐步取消,这会给决策者带来了新的挑战,给金融市场带来新的风险。瑞银认为,随着供求失衡问题的解决、能源价格的稳定以及劳动力市场摩擦的缓解,目前高企的通货膨胀率将在2022年逐渐消退。同时,通过减轻企业利润率面临的风险,降低需要迅速提高利率的可能性,应会对股市起到支撑作用。

  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望恢复

  整体获外资看多

  海外机构认为,相较于高估值的发达市场,新兴市场的机会更多。

  景顺表示,资产的首选配置地区仍然是新兴市场和英国,而美国是最大的减持地区(主要基于估值)。新兴市场在大多数类别中受到青睐,部分原因是出于价值考虑,部分原因是出于周期性原因,部分原因是许多新兴市场央行已大幅收紧货币政策,而发达国家的央行则刚刚开始这一进程。

  瑞银认为,2022年将是“一分为二”的一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远高于趋势,随后下半年正常化,重新开放,过剩储蓄被消费,紧急刺激措施被撤销。瑞银预计,在新兴经济体下半年恢复较高的相对增长之前,发达经济体上半年相对于新兴经济体的表现将异常强劲。

  在金砖四国中,高盛更看好印度和俄罗斯,2022年印度经济有巨大的追赶潜力,俄罗斯则得益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提振;不太看好巴西,因为该国金融状况大幅收紧,且可能出现混乱的选举局面。

  德银亚太区首席投资官肖恩·泰勒认为,2021年亚洲股市未能跟上美国和欧洲市场的步伐,2022年的形势看上去要好得多。他预计,2022年,中国与疫情相关的限制措施应该会缓慢回落,为经济提供顺风车。

  瑞银预期,中国经济继续主导着新兴市场的格局,随着2021年监管政策收紧的影响消退,重点可能转向有针对性的宽松政策,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但仍能保持稳健,2022年亚洲和中国GDP增长预期将分别在5.8%和5.4%(2021年分别为7.0%和7.6%)。

  摩根史丹利认为,中国明年经济可能增长5.5%,高于同类预测。今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政策因素,因为中国政府试图调整经济方向,提高增长质量。由于经济放缓是政策导致的,明年将同样获得政策因素的推动力,对于明年经济增长保持乐观。

  高盛预计中国经济明年增长4.8%,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可能受制于房地产行业的拖累,从疫情前对经济约1.5个百分点的拉动到1个百分点的拖累,反映了去杠杆化对建筑、消费、政府支出、房地产服务和建筑材料等负面影响。

  机构唱多A股

  政策因素利多

  A股市场消息面上不乏利好,北向资金净流入持续增加、居民资产配置逐渐向股市转移等预期下,市场流动性充裕也将对A股产生较强推动力。多数机构预期,随着政策预期的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稳健,A股估值会有相当回升。

  嘉信理财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Jeffrey Kleintop认为,2022年,中国经济可能面对房地产市场放缓、经济转型等因素带来的潜在下行风险,尽管全球其他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但中国央行可能会增加刺激政策,政府还可能针对绿色技术、半导体和消费品牌制造商等提供财政支持。

  得益于具吸引力的估值、经济重启推进、中国监管不确定性消退以及目前市场持仓相对较低,瑞银表示,对亚洲的前景看法积极,笼罩金融市场的阴霾,包括供应瓶颈、能源价格走高等不利因素2022年应会逐渐散去。展望2022年,在盈利增长叠加估值微幅提升的推动下,瑞银预计中国A股市场约有10%的上行空间,MSCI中国指数具有中双位数的上行空间。

  高盛同样看好A股市场的前景,认为随着市场从大幅调整中复苏,进入“希望”阶段,中国股市在2022年将迎来更好的一年。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维持对A股市场高配的建议,预计2022年A股估值会有明显回升。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高盛判断,首先,宏观政策与今年相比会小幅宽松,边际宽松的政策环境有利于股票的估值。其次,2022年将是冬奥会举办等重大时间节点。第三,监管政策预期将更有透明度,互联网板块估值会从比较低的水平回到平均的水平,出现边际利好。

  外资看好热门板块

  青睐新能源、半导体

  板块配置方面,高盛认为,可重点关注汽车、消费品、传媒、电商、半导体五大板块。此外,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框架下,消费、科技、新能源、国企改革概念股有望产生超额收益。主题策略方面,目前高盛在股票市场为客户推荐的策略是,看好成长,寻找增长机会,尤其是与政策挂钩的领域。

  贝莱德首只公募产品基金经理唐华认为,A股市场在短期内可能持续前期的震荡走势。各地疫情反复,压制了经济活动,尤其是消费,而整个地产链怎么能够实现软着陆需要继续观察。主要向上支撑力仍然来自对于流动性改善的预期。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上半年,权益资产存在不少结构性机会。

  唐华表示,短期会关注一些疫情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如旅游、服务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未来有望迎来真正的复苏,且可能迎来一波“报复性”的消费反弹。关注医药行业个股被错杀的机会,也期待来自国内医药公司关于特效药的好消息。此外,新能源、泛消费、数字化革命、养老和产业创新升级这五大主题与相关政策的发展一致,是值得长期关注、具有相对确定性机会的投资方向。

  瑞银认为,明年A股投资者可关注四大投资机会,分别是进口替代加速、女性赋能下的消费复苏、在相对低利率环境下精选高股息率个股,以及中国大陆家庭增加对股票的配置、北向资金的持续净流入,预计2022年北向资金的净流入达3000亿元人民币。

  摩根士丹利对中国离岸股市保持谨慎,认为MSCI中国指数2021年表现不佳,短期倾向于更大的波动性或更多的下行趋势。不过,该机构在中国资产投资建议是超配A股,看多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技术国产化、半导体国产化、新能源、国产运动品牌等。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首席策略师Luca Paolini认为,受过去货币紧缩和今年监管措施的影响,明年初,中国经济可能经历较为疲软的时期,下半年就会出现复苏。随着政府监管的步伐放缓,中国科技股呈现出投资价值。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