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券商定价承销迎来“高压测试”

2022-04-18 10:54:35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对证券公司多个业务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不少券商显然对此尚未做好充分准备。

近期,投资者“打新纠纷”的案例趋多,颇受市场关注。目前,各大券商手机端交易软件APP中的“一键打新”、“打新资金提前冻结”等,已不再是受人热捧的功能。当新股破发数量增加,上述曾被视为券商给客户打新提供的便利手段,如今却化身“纠纷点”——“一键打新”可能变成“一键亏钱”;提前冻结资金,让投资者认为没有给予充分的交易自由空间。

上述功能设计是否仍然符合当下投资者的需要,应予以反思。这背后体现证券公司在“投资者教育”、“投资者陪伴”问题上是否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以“一键打新”为例,该功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变相鼓励投资者“傻瓜式打新”、“闭眼打新”,投资者对相关新股以及风险实际上未有清晰的认知,这与注册制下的投资者教育理念相违背。

当前,资本市场已经发生变化。中国证监会明确表态,要积极引导培育与全市场注册制相适应的投资者队伍。那么,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证券公司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对注册制理念的认识,对于未来全面注册制可能发生的资本市场生态变化要有充分的认知准备。

由于信息不对称,更没有研究体系的支撑,投资者尤其是“小白”型投资者对市场缺乏理解。证券公司应加大投教产品的供给,辅助散户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新股投资知识,引导投资者主动阅读新股的信息披露文件,提升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能力。更重要的是,证券公司要做到充分的风险提示。

在投行方面,证券公司应提高承销能力。A股实施注册制试点至今已接近三年时间,截至目前尚未出现一例IPO发行失败。“注册制改革对券商定价能力、销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投行并未对此真正落实。

细究原因,目前注册制新股市场中无论个人投资者抑或机构投资者,对打新仍然踊跃,尽管目前不少新股破发,但是超额认购现象仍然是常态。新股询价新规后,网下询价机构报价入围难度加大,为抢筹码,报价上浮。在此背景下,证券公司定价能力和承销能力的考验尚未迎来“高压测试”。

目前已有网下询价机构陆续退出打新市场,网上弃购金额高企,承销商包销比例大幅提升。这意味着,证券公司不仅要“保”还要“荐”,强化行研能力及定价销售能力,发挥投价报告在发行定价中“锚”的作用,审慎撰写投价报告,反映上市公司真实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证券公司的承销能力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全面注册制时代即将来临,在新形势下券商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应主动适应新变化,践行金融担当。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