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又上热搜!昔日独角兽子公司被执行146万?啥情况!刘姝威曾发文:救救柔宇

2022-04-19 11:03:38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柔宇科技再一次受到市场关注。

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消息,4月11日,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46万余元,执行法院为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刘自鸿,由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近日被各种传闻缠身的柔宇科技,迎来了创业十年最大的挑战。曾经顶着深圳明星创业公司光环的百亿估值独角兽公司,近期频频成为舆论的焦点。而深度参与其中投资的多家创投机构负责人也表示,目前不方便透露公司更多信息,顺丰控股4月18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顺丰控股未参与柔宇科技战略投资。

深陷欠薪裁员多种风波

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是由海归博士团队创立的高科技企业,在美国硅谷、中国深圳及香港同步运营。2014年8月,柔宇科技造出厚度仅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的柔性屏幕。彼时,柔性屏这一概念成了资本竞逐的对象,在后续的近十年期间,共进行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一批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和投资人争相投资。根据其官网披露的信息,主要的投资人如下图所示。

图片

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柔宇科技就被曝出大规模欠薪,2022年清明假期前,柔宇科技欠薪问题登上热搜榜,并传出柔宇科技全员放长假的消息。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目前柔性遇到的问题可能会更多,包括产线停止无法持续后续订单,供应商欠款等等问题。

柔宇科技也曾在2020年底披露了招股书,计划登陆科创板,并选择了选择满足当时版本《科创属性评价指引》第一条第一款“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但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企业八年来累计亏损逼近32亿元。2021年2月,柔宇科技撤回招股书,上市宣告中止。

柔宇一直采用To C和To B并行的商业模式,有投资机构人士表示,在寻求商业化落地场景方面柔宇没有能找到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而记者查阅资料获悉柔宇科技最新公布的一笔大额订单来自深圳中智卫安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智卫安”),它将向柔宇科技批量采购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用于公司全线商用机器人产品,自2022年起连续3年采购金额累计约30亿元。而记者致电该公司询问产品交付及合作进展,对方表示暂时不便回复。

今年1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公布青岛市2022年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其中,2022年青岛市全市重点准备项目116个,总投资2886.5亿元,柔宇第6代全柔性彩色AMOLED显示屏生产线项目位列其中,责任单位为城阳区政府。

这是2年前柔宇科技宣布与青岛科技局、青岛上合示范区、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青岛财通集团合作,投资160亿元,共同建设第二代柔性屏生产线,打造国内一流的柔性屏生产基地。

刘姝威发文“救救柔宇”

就在上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连发两篇文章为柔宇科技发声,希望(外界)拯救柔宇科技,寻找战略投资者共同解决问题,而她也是柔宇科技的独立董事。刘姝威列举了自2012年公司成立以来的研发成果、当前技术在业界的实力和资金情况,并提出了目前公司存在的困难以及拯救建议。

文中披露了柔宇科技自创立以来资金情况。资金来源方面,从2012年5月创立至2021年9月近十年期间,共进行8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约61.97亿元;债权融资约36.53亿元;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7.17亿元。现金流入合计116.28亿元。资金使用方面,2016年10月开建、2018年6月6日投产的龙岗坪地工业园, 建设项目(含设备/建筑物/土地)投资支出占总现金流入的65.7%;创立十年,柔宇科技的研发和生产运营支出总额占总现金流入的16.3%;累计支出员工薪酬福利总额占总现金流入的14.2%。

刘姝威指出,现在柔宇的技术,甚至连“韩国都将与之类似的技术列为下一代国家级研究项目,由三星主导承接开发”, 由于资金短缺,柔宇科技目前“柔性屏产线无法正常运转,无法完成法国空中客车等产品订单,也无法进行持续的研发工作”。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有投资机构做了同样的陈述,由于是新的技术路线,需要耗费大量的研发投入和生产迭代,且市场培育也同样需要花费时间。

简而言之,就是柔宇有非常领先的技术,但没钱继续研发了。这并非刘姝威第一次为柔宇站台,早在去年11月,她就曾经在朋友圈发声。

针对刘姝威的发声市场看法不尽相同。资本市场研究人士熊锦秋认为,柔宇科技毕竟是作为一家公司而存在,追求经营收入、利润是其天职,让各级政府帮助解决柔宇科技的资金短缺问题,或面临再次亏损的问题。

他表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方主体应各归其位、各尽其责。要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政府要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工作力度,至于资本、资金等资源配置,应由市场来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不宜过度插手。尤其是高科技创新领域,具有迭代快、突变型等特点,靠政府计划或投入很难跟上创新步伐,成功概率或许并不高。

责任编辑: 冉超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