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券商7年来首个IPO“检阅”经纪业改革成果

2009-08-03 09:50:26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1788,下称光大证券)在IPO(新股首次公开发行)重启后迅速获批上市,这不能不说,部分原因是监管机构对证券经纪业(简单理解就是代理客户买卖股票、证券的中介)的改革较为满意。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分析师张戬说,监管机构希望看到市场涌现更多有影响力的券商。

  自业内首宗IPO交易以来,国内证券经纪业走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路程:2002年12月份,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0030,下称中信证券)进行了规模2.126亿美元的IPO交易(注:2002年年底完成发行;2003年1月6日上市)。此后,交易不规范及挪用客户资金等现象导致大批券商破产,政府不得不发起声势浩大的改革,加强对证券经纪业的监管。2006年,备受瞩目的第三方存管制度推出,客户资金不再由管理证券账户的券商直接经手。证券经纪业的大规模整顿由此步入尾声。

  在随后2006-2008年,多家券商推出借壳上市(即与一家已经上市、但实质上是一个空壳的公司合并)方案。可见的是,国内目前有证券经纪公司108家,其中8家是上市公司,除中信证券之外,其他七家均为借壳方式上市。

  而在此期间推出IPO方案的光大证券、招商证券等,最终因股市寒冬的迅速到来,不得不再度“蛰伏”。

  分析师们说,监管部门一直鼓励那些在它看来经营良好的券商上市,因为上市对于公司提高营运资本来说十分关键。

  事实上,经过大规模整顿后,尽管国内券商的业务仍高度依赖于并不稳定的股票交易佣金,不过目前国内券商的盈利水平已有显著提高。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在去年股市大跌、股票成交量锐减的情况下,国内107家券商中仍有95家公布了净利润。

  若证券公司在当前上市,则可以从股市的火热行情中受益。据光大证券IPO的独家承销商东方证券估计,国内股市的市值在未来五年内可能会扩大2.5倍,超过34万亿元,去年股市市值为12.14万亿元。

  事实上,券商们还面临着诸多潜在盈利渠道,包括融资融券和卖空机制、股指期货、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创业板市场,这些机制的最终推出,将给券商带来更多承销机会。

  据国泰君安介绍,光大证券在经纪业务、投资银行和产权交易领域都拥有较强的实力,而且还计划扩大资产管理和私募股权业务,以确保未来几年仍具竞争力。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