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大象级公司急搭IPO顺风车

2009-08-07 09:06:17 作者: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核心提示】有"牛市杀手"之称的"批发式"扩容,正逐步露出其狰狞的利牙。自6月15日桂林三金(002275)开启IPO(首次公开募股)重启大门后,在国内存量IPO项目快速上马的同时,新增板块的扩容之声再次响起:11月初创业板推出已基本敲定,近日热传的红筹回归和国际板(即境外企业A股上市)也指日可待,而中冶科工、中国中旅、中船重工等"中字头"的大象级公司也在急着搭上IPO顺风车……
 

        “红筹回归”憧憬促港股大涨

    红筹股将率先回归A股市场

    中移动最快明年年中回归 中冶科工拟9月IPO

  “批发式”扩容:不能承受之重

    10家红筹要回归A股? 证监会“不清楚”


    “红筹回归”憧憬促港股大涨

  “内地上市”及“港股直通车”概念卷土重来,港股昨日在中移动、汇丰控股等内地上市概念股的带领下,摆脱美股与A股双双收跌的阴影,恒生指数与红筹指数分别以近2%及5%的涨幅,创出去年9月份以来收市新高。

  中银国际副总裁白韧指出,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日前公开表示海外企业将于明年获准在A股挂牌,引爆了市场对红筹及蓝筹股内地上市的遐想,成为昨日港股大涨的主要推动力。

  白韧指出,在以上言论基础上,香港媒体进一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指出,中移动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在上海发行A股,并已选择由中金公司担任其承销商;中海油也已选择由中金公司、高盛集团的本地证券合资公司和中信证券出任其承销商。该消息犹如给红筹回归概念股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中移动、中海油及中信泰富等相关个股出现集体大涨的场面,而这些股票在恒指成份股及红筹成份股中都是非常有“分量”的大盘股,因此有力地带动了指数的上扬。

  另一方面,白韧指出,由于内地官方人士首次就上海国际板正式推出的时间作出表态,周一在中期业绩会上高调表示积极筹备内地上市事宜的汇丰控股,昨日也因此股价再上一层楼,为恒指贡献了111点的涨幅。他表示,大盘股的火爆表现提振了近日因久攻21000点不破而略显消沉的市场人气,场边观望的资金纷纷入场,近日跌幅较凶的地产、金融股也出现企稳迹象。

  此外,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内地上市”概念,深圳市日前发布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三年(2009~2011年)实施方案》里,特别提到“积极争取使深圳成为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试点城市”,引发了市场对在深圳试行“港股直通车”的憧憬,也为昨日港股走高提供了支撑。

  但是,白韧指出,“内地上市”及“港股直通车”概念仅是市场炒作的一个借口,大市上扬的真正动力还在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复苏及持续涌入香港的流动性。尽管像昨日那样的涨势可能难以再现,但相信在相关题材的配合下,港股短期有机会继续上行突破前期高点21200点。(上海证券报 时娜)

    红筹股将率先回归A股市场

  专家认为,回归发行可参照紫金矿业模式。如果市场平稳,下半年回归可能性较大

  在IPO、创业板陆续启动后,日前,市场把目光聚焦在了红筹股回归和上海证券交易所酝酿已久的“国际板”上。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红筹股有可能作为“国际板”的一个组成部分率先作为试点在A股上市,而“国际板”的推出将视市场情况而定。

  此前一天,有媒体报道称,监管机构已敲定首批回归A股上市的红筹企业名单,预计最快可于今年底至明年上半年内返回内地上市。同时,上海市高层也表示,海外企业将会在明年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长远规划之一。此外,有消息称,中移动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在上海发行A股,并已选择由中金公司担任其承销商;汇丰控股目前已经敲定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600030)为其A股上市提供服务。

  “这一系列的信息释放出一个信号:即红筹回归和境外企业A股上市正在加快步伐。”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这样认为,如果红筹股先作为试点先在A股上市,根据试点的情况,再陆续推进“国际板”,因为监管部门目前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红筹股的回归,在红筹股试点成功、主要红筹公司发行A股以后,再允许国外公司在A股市场上市,这样一个步骤比较符合市场接受程度。“如果红筹股今年下半年能够顺利回归的话,明年外资企业登陆A股也有可能顺利推进,通过红筹股的顺利回归来积累经验,也不失为发展'国际板’的有效途径。”

  “回归是一个大的趋势,大的方向。”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而对于回归时间的预测,他表示目前没有这方面的具体研究。

  不过,他认为,红筹回归应该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时机比较成熟之时,市场承载能力符合红筹回归的要求;第二,市场结构完整性比较迫切;第三,市场比较稳定。

  “何时回归,我觉得还是应该看下半年的市场情况。”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如果市场平稳发展的话,我觉得下半年回归的可能性比较大。”

  他同时指出,红筹股回归,让它们在A股市场募集资金、挂牌交易,这也是在支持它们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让投资者享受优秀企业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至于该用何种方式回归,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回归的方式应该多元化,这样,投资者、融资者就可以有多一点的选择,“他们觉得哪种方式恰当,哪种方式符合规则,就选择哪种方式,可谓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李大霄则认为“可以仿照紫金矿业的模式”。

  2007年12月26日,紫金矿业颇受关注的0.1元面值发行A股方案顺利过会。对于习惯了1元面值发行A股的投资者来说,紫金矿业的方案无疑标志着新的发行模式出现。

  事实上,红筹股回归A股和境外企业A股上市的话题已经提出了多年。特别是在2007年6月,中国证监会曾向部分券商下发了《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点办法(草案)》,为红筹股回归A股初步确定了门槛和规范。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红筹股“回归”的计划被无限期推迟。但据记者了解,红筹股公司A股上市的规章已基本制定完成,红筹回归已“时机成熟”。

  与此同时,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要求也推动“国际板”的进程。今年4月29日,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境外企业A股或许将很快启动。此后5月11日,上海对外发布的《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两个中心”建设实施意见》中表示,积极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建设,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上证所上市,推进红筹企业在上海证券市场发行A股。

  而上证所近年来一直在积极研究推进交易所的国际化发展,上证所研究中心总监胡汝银曾明确表示,上证所推国际板并不是偶然。上证所的目标是建设成国际一流的证券交易平台,国际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证所通过这样的发展,可以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投资者可以买卖全球的股票,进行全球的资产配置。

  为此,上证所也一直做着积极准备,今年5月上证所与纽约-泛欧交易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就有涉及国际板和境外ETF的相关内容。此外,交易所还在今年6月份推出了新版英文网站,并在此之前修订了英文版的上市规则。据了解,国际板的推出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

  有专家对此指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加吸引外资企业与投资者关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要求具有一个国际化的证券交易所,外资企业尤其是中国业务比例日益提升的外资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红筹回归也有利于稳定指数,有利于市场平稳运行。(证券日报 侯捷宁 朱宝琛)

    中移动最快明年年中回归A股 中冶科工拟9月份IPO

  A股IPO(首次公开募股)如火如荼进行,境外上市公司回归内地上市的消息再次甚嚣尘上。

  继日前汇丰控股(0005.HK)选定财务顾问欲抢国际板首单后,昨日,包括中国移动(0941.HK)、中海油(0883.HK)、联想集团(0992.HK)等红筹股回归A股的消息再次传出。

  受此消息影响,昨日在回归概念红筹股带领下,香港红筹指数大涨4.92%。其中,中国移动大涨7.42%,创下11个月以来的新高;联想集团涨5.21%;中海油涨3.58%。

  “红筹公司”是指在海外成立公司并在香港上市的大型内地企业。

  “中移动明年年中回归”

  昨日有香港媒体报道,中国移动及中海油已分别委任承销商,为回归A股作准备,其中中移动将成为首家回归A股的红筹,并已委任中金为承销商。紧随中国移动的是中海油,其承销团班底分别是中金、高盛高华及中信证券。

  另据财经网昨日报道,正准备大规模推行3G计划的中国移动预计最快明年年中完成回归。

  该报道援引接近中国移动的投行人士的话称,鉴于中国移动的“红筹”身份,目前国内还没有类似先例,因此审批程序需要一定的时间,“中国移动对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有着强烈的愿望。”

  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移动股东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曾经表示,希望尽快以CDR的形式回归A股。

  同样有意回归A股的还有联想集团。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中国发货量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联想集团昨日重申,仍有意在A股市场上市,但由于政府尚未公布针对海外注册公司在A股市场上市的相关规定,因此该公司还没有制定A股上市的时间表。

  中冶科工拟9月IPO

  不只是红筹回归的脚步加快,A股近期IPO审批也明显提速。

  昨日另有媒体报道,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下称“中冶科工”)计划9月底前完成其“A+H股”上市计划,预料合共集资额最高40亿美元。

  该报道援引两名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冶科工的上市计划仍在等待监管当局的审批,故最终上市时间表仍存变数,但目前的目标是在9月初展开国际路演,约9月中旬先发行A股,并在9月底前完成H股发行。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600030)、中金公司及花旗参与本次上市计划。

  中冶科工之外,昨日还有消息称,日前召开的申银万国证券年中会议透露,该公司有望下半年实现IPO上市。不过这一说法随后遭到申银万国办公室相关人士的否认,称“是为提振士气”。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的推出也正按部就班地加速推近。昨日有报道称,作为创业板发行“把关人”的创业板发审委即将到位。据悉,由35名成员组成的创业板第一届发审委预计将于本月中旬在北京成立,这意味着通过创业板材料初审的百余家企业将很快可以分期分批上会,完成发审程序。(东方早报 李晓辉 周玲)

  "批发式"扩容:不能承受之重

  记者观察

  "批发式"扩容:不能承受之重

  有"牛市杀手"之称的"批发式"扩容,正逐步露出其狰狞的利牙。

  自6月15日桂林三金(002275)开启IPO(首次公开募股)重启大门后,在国内存量IPO项目快速上马的同时,新增板块的扩容之声再次响起:11月初创业板推出已基本敲定,近日热传的红筹回归和国际板(即境外企业A股上市)也指日可待,而中冶科工、中国中旅、中船重工等"中字头"的大象级公司也在急着搭上IPO顺风车。

  Wind资讯统计显示,已过会尚未发行的23家公司总融资额约为300亿元;新近过会、获批的IPO公司拟融资额113.14亿元。平安证券研究部门预测,下半年平均每季度审核通过家数约在20-30家之间,加上创业板推出的预期,下半年IPO的融资规模约在1000亿元。

  现在看来,上述不包括红筹回归等"传闻"的估算,是最保守的估计。不难测算,光中移动一家红筹的融资额就可能达到1000亿元,这还是以其发行5%的最低股本体量计算的。

  如此重压之下,A股能否负载,是投资者当下最关心的问题。

  2007年9月,在A股这匹脱缰的野马无法停步之时,建设银行(601939)、中海油服(601808)、中国神华(601088)等一艘艘"万吨轮船"驶入A股,终于在中国石油(601857)"靠岸"后,A股进入长达一年半的深幅调整。

  大扩容会否成为今年A股的又一终极杀手?

  从量比数据来看,今年下半年,A股这片汪洋之海依旧能承载IPO的批发式涌入。

  众所周知,为了刺激宏观经济,决策层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实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使得股市的流动性极为充裕。截至7月底,申银万国的统计数据显示,沪深股票市场资金存量为1.7万亿元,且依旧呈净流入态势,7月单月A股市场资金净流入2840亿元。另外,从光大证券此次IPO冻结的资金量看,1.3万亿元的打新资金被冻后,二级市场涨势依旧。

  "然而,流动性不可能无休止地释放,因为这会加剧通货膨胀,监管层总有一天会进行收缩。"一资深市场人士说。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近期刚露出微调货币政策的口风,股指昨日应声而落。(东方早报)

    10家红筹要回归A股? 证监会“不清楚”

  创业板即将开闸,“国际板”呼声甚高,红筹股回归的消息近期也愈演愈烈。昨天下午,有关中国移动(00941.HK)行将回归,并选定中金公司担任承销商的消息再次在市场传扬。受到回归A股消息影响,中国移动昨天也出现了7.46%的大幅上涨,报收87.10港元。

  昨天,有证监会内部人士对市场传言的10家公司名单一说表示“不清楚”,但该人士称,红筹股回归工作证监会一直在稳步积极推进之中。

  而中国移动和中金公司方面,一个以“尚未获得上层消息”,另一个则不接听电话,传言也因此无法获得证实。在昨天举行的年报业绩会上,联想集团方面也表示,公司将启动红筹回归。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未获得有关细节内容的确切回复。

  分析人士表示,多年来中国移动及联想均曾对回归A股表示积极态度。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2008年两会期间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公司在红筹回归方面已有既定方案,那就是不再发行新股,而是把远远低于现有股份10%比例的股票拿出来销售,这样既不摊薄现有股东权益,也不会对A股造成再融资冲击,又能完成回归A股的历史使命。

  不过2008年的A股市场与2009年完全是“冰火两重天”,而在2G时代赚钱毫不费力的中国移动,目前也正面临来自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3G业务上的竞争——会否借机在股市火爆的时候进行融资获得资金补充以图更大发展,目前尚属未知之数。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启动红筹回归的市场条件已经非常成熟。而红筹回归是继H股回归和国内银行股上市后,最后一个尚未被触及的板块。尤其在创业板工作启动之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完善以及更具活力,也需要红筹股的回归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