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加剧重组让民企活动了“交易”心眼儿
2009-10-29 13:22:19 作者: 来源:中国企业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中华PE: 据昨日本报消息(《3家央企重组国资委监管企业调整为132户》),又有三家央企被重组,长沙矿冶研究院和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并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新兴 (集团)总公司并入中国通用技术 (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已经从2007年初的155家调整为132家。的确,央企的兼并重组出现了新一轮热潮。
早在200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调整和重组至80—100家。2007年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提出,3年内,国资委将为中央企业排定座次,届时做不到行业前三名的,将被国资委强制重组。而2010年的时限马上就要到来。
没有一家央企情愿自己名列三名之外而到时被强制兼并重组,如果央企不采取行动就只能坐以待毙。在这种情况下,央企加大兼并重组速度和力度就成为不二选择。从时限上来看,央企将会利用有限的时间以跑马圈地的方式做强做大,力争进入前三名。最近一段时间内仍是央企兼并重组的活跃时期。
央企兼并重组的活跃将会直接提升产权市场热度,地方政府和企业将会获得诸多机遇。
在这波央企兼并重组的热潮中,民企不妨对央企进行示好。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民营企业面临由资金紧张导致的经营困难,尤其是煤炭类的一些资源性企业,比如投资山西煤炭的很多民营企业在这波金融危机风暴中濒临危境,不仅有当前发展难以为继之忧,还有产业机构调整之虞。如果这些民营企业不顺势而为选择合适的退出之路,损失将会进一步增大。今年8月份,中煤集团出资30亿元,占60%股份,重组山西朔州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的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将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推向了一个高潮。无疑,中煤集团整合山西金海洋公司将会取得双赢的结果。
从目前形势看,央企有比较强烈的兼并重组意愿,对于一些资产优良而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面临困难的企业,央企注定会青眼有加。在这种情况下,民企不妨向央企示好,以各种形式进行产权交易。
当前的条件下,民企参与央企的兼并重组无疑会产生诸多益处,而最直接的益处在于能够缓解金融危机造成的资金紧张困难。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央企是行业的领头兵,在各方面都有深厚的积累,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如果民企利用央企控股等方式纳入央企的运行轨道,一方面充实了央企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能力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使民企摆脱困难,进一步做强做大。
在兼并重组中,当前人们容易进入两个认识误区:一种认为央企等国企的兼并重组民营企业是所谓的“国进民退”,这样会挤压民企的生存空间,导致行业进一步出现大型国有企业垄断局面,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另一种认为民营企业兼并重组国有企业或收购国有资产是“民进国退”,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导致优质国有资产被贱卖。
其实这两种认识都是偏见,并没有具体分析企业、行业及市场发展的现实特征。不可否认,无论是国企兼并重组民企还是民企收购国有资产,都存在着很多问题,也有很多先例可查。但不能因为问题的存在就因噎废食,从而抹煞不同类型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意义。
当前,央企加大兼并重组力度为民企提供了良机,民企有必要加强关注,积极参与进去,利用战略眼光看待央企的兼并重组问题。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