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台泥国际收购昌兴水泥产能 有望成华南市场老大

2009-12-02 11:15:26 作者: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中华PE:2009年水泥业内影响最大的一个并购事件发生了。

  继几个月前斥巨资收购和兴建广西贵港、广东东莞水泥生产线后,11月30日,台泥国际(01136,HK)与昌兴国际 (00803,HK)分别发布公告,台泥与昌兴国际的子公司香港昌兴矿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兴矿业)订立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据此,台泥可能向昌兴矿业收购目标公司全部权益及股东贷款,收购涉及总代价预计约为40亿港元。双方预计将在今年12月31日前签署最终协议。

  完成上述收购后,台泥国际在华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将可能超过30%,从而取代海螺水泥(600585)(600585,SH)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

  神秘的昌兴矿业

  通过此次并购,在中国水泥业内一直鲜为人知的昌兴矿业,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资料显示,昌兴矿业主要从事水泥生产及铁矿石贸易业务。多数人其实并不了解,昌兴矿业是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商——海螺水泥的长期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在后者的多条生产线中拥有股份。

  “由于昌兴矿业刚开始时做水泥的经验不足,因此更愿意在幕后。”一位水泥行业权威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与海螺水泥合作后,昌兴矿业就参与投资的水泥生产线全权交给前者经营管理。

  伴随着海螺水泥近些年来效益见好,昌兴矿业也获得了不错的分红。“其利润主要来源于两部分,第一是海螺水泥的航运业务基本由昌兴矿业负责;第二就是水泥主业所产生的效益。”上述权威人士说。

  此次并购中最主要部分就是广东英德海螺水泥厂内的7条线中4条,后者为昌兴矿业所有。据了解,4条线均为日产5000吨,年产能共800万吨。由于经营管理全权由海螺负责,因此,一直以来外界将这7条线都看作是英德海螺所有。

  数据显示,除了在广东英德拥有年产能800万吨外,昌兴矿业在云南、广州等地共有100多万吨产能;同时,昌兴矿业正在重庆、贵阳及辽宁兴建3条新的水泥及熟料生产线,每条新生产线年产能预计达200万吨。

  台泥开价更高

  拥有这么多水泥产能足以自力更生,为什么要将其出售?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昌兴矿业就曾有过“自立水泥门户”的想法,该公司还在杭州成立一个水泥办事处,今年开始聘请行业人士,很多员工甚至是从海螺跳槽过去的。

  然而,上述权威人士表示,如果真要自己独立来做水泥,昌兴矿业势必在水泥线的管理权上与海螺有一番争夺,想让海螺放手也并非易事。此外,根据当前水泥过剩以及有关部门从严从紧监管的态势,与其自力更生,昌兴矿业或许更愿意卖一个好价钱,抽身而退。

  今年8月,昌兴矿业正式提出将其在中国大陆所控制的水泥生产线出售。有着多年的合作,且管理都是海螺负责,似乎海螺理所当然地拥有优先受让权。不过,最终的受让方却是台泥。“台泥出的价格更好。”上述权威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收购完成后,昌兴矿业原来的水泥经营团队还将保留。“台泥可能更看重这支管理团队。”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由此也可提高台泥在大陆的管理水平。他还表示,由于现在新建水泥产能被暂停,台泥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扩张,也符合当前产业政策的要求。

  华南市场格局改变

  海螺现在在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等地谋求发展,本身有点吃紧,现在英德海螺4条线被卖,颇有点“后院起火”的意味。

  “此事对海螺无疑有比较大的影响。”上述权威人士表示,原先在华南市场,特别是广州地区,海螺拥有绝对主导权,台泥只是跟随者。然而,这一次收购昌兴矿业就让台泥对海螺华南地区的优势来了一次彻底颠覆。

  数据显示,通过这次并购案,台泥在华南市场市占率将突破30%,取代海螺成为最大的水泥生产商;而在中国市场,待其全部投产后,加上现有的2700万吨产能,台泥在大陆水泥产能总量将达到4300万吨规模,进一步逼近2012年实现5000万吨产能的目标。

  海螺在该地区丧失了800万吨产能后,更多只能与华润水泥竞争。有关人士认为,华润水泥在该地区拥有物流上的绝对优势,因此海螺的竞争力也并不明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