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私募聚集京沪粤三地 业绩差异呈地域特色
2010-06-23 09:07:07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中华PE: 整体上呈现粤激进、京中庸、沪保守的特点
最新统计显示,上海、北京、广东三地总共已经集中了国内87%的私募基金,三地私募基金在全国私募基金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33%、22%、32%。而从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看,三地私募基金存在一定差异,呈现出粤激进、京中庸、沪保守的特点。
三地三种风格
分析私募基金在此前不同市场环境中的业绩表现可以发现,上海地区私募在操作上偏向保守,广东地区私募则相对激进,北京私募操作风格则介于两者之间。
今年以来,在截至6月17日的震荡下跌的市场行情中,上海地区的私募收益平均下跌4.57%,小于北京和广东地区私募5.31%和6.29%的收益下跌幅度。
在2009年1月到7月单边上涨的市场中,广东地区的私募收益上涨60.04%,远远大于上海和北京地区私募51.77%和51.25%的收益上涨幅度。期间收益排名前五位的私募基金中,有四只来自广东地区;而收益排名后五位的私募基金中,则有四只来自上海。牛市中,上海地区的私募基金追求稳健收益的风格明显。
在2008年1月至11月的单边下跌中,上海地区的私募收益下跌38.56%,小于北京和广东地区私募40.17%和42.66%的收益下跌幅度。当年收益排名后五位的私募基金中,就有三家来自广东地区。
两因素导致业绩差异
对于上海、北京、广东三地私募基金业绩上的差异,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分析人士认为,三地私募基金之间的信息交流比较频繁,在选股和操作上必然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但也有一些原因造成三地私募基金的业绩特征存在差异。
首先,从规模上看,规模大的基金公司偏向于比较稳健的操作,而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则倾向于、也较易采用灵活而激进的策略。上海地区大型私募比较多,如重阳、朱雀、从容等,管理资产规模均超过30亿元,而广东地区私募基金规模相对较小,管理规模在1亿元以下的私募基金数量不少。
其次,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出身因素,也对三地区私募基金的业绩有所影响。公募基金出身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操作普遍较为中庸,而草根派私募基金管理人操作则相对激进。据好买基金统计,目前北京地区有63%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来自于公募基金,而广东地区仅有25%私募基金管理人来自于公募基金。广东地区的私募基金中,草根派共有34家,占比25%,超过北京和上海的总和(28家)。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