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成规模膨化剂 明星私募一年发15只新品
2011-01-21 10:13:20 作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中华PE: 去年一年,阳光私募发行达488只。排在榜首的是石波旗下的上海尚雅投资,一年发了15只产品。罗伟广所在的新价值和原国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蒋国云旗下的深圳瀚信资产均发了13只新品,并列第二。研究三家新品频发的阳光私募,南方都市报记者发现,要么依靠过往业绩和名气,要么依靠渠道,扩军方面可以说是各显其能。“公司规模扩大之后,研究力量也迅速扩军。”昨日下午,广东新价值投资管理公司投委会主席罗伟广告诉南都记者“对于阳光私募来讲,是要靠业绩说话,但最终靠的还是研究力量与对市场的判断。”
明星私募跳跃式发展
阳光私募在过去一年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国存量的证券类投资信托产品共1234只,规模超1200亿元,仅在2010年期间,私募信托产品的发行量就超过488只。
但说到底,还是明星私募的天下,对于没有过往业绩、没有名气的后来者来说,发5000万也不容易。数据显示,2010年私募证券信托产品发行前三名分别是上海尚雅投资(15只)、广东新价值(13只)、深圳瀚信资产(13只)。
过往业绩数据显示,2009年新价值两只产品粤财新价值2期、粤财新价值以高达192.57%、156.47%的年度收益率包揽阳光私募业年度业绩排行榜第一、二名。罗伟广一战成名,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追捧。
2010年,广东新价值也迅速扩军,一年之内,产品由原来的6只扩充到19只,规模达到35亿。
不过,去年扩军最快的还属上海尚雅投资的石波,2009年石波业绩进入前10,2010年仍然稳居业绩前10名,依靠优异的业绩,广东新价值与上海尚雅投资得到了迅猛发展。
“私募快速扩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凭借出色的业绩表现,二是依靠广阔的销售渠道。”私募排排网研究员田密分析说。
当然,如果能有渠道与业绩双轮推动,那就再好不过。深圳瀚信资产的掌门人蒋国云具有多年证券投资经验,此前所管理的股票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业绩优异,2007年-2009年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国内第一,运行一年以上的集合计划均获得国内专业研究机构最新的五星级评价,运作一年以上的定向理财计划和信托计划没有一个出现亏损,均为正收益。在做私募之前曾任是国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
业绩与渠道都让人羡慕的深圳瀚信资产能迅速扩军当属于必然。瀚信资产的第一只产品瀚信成长1期于2010年2月成立,之后几乎每月都有新产品成立,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私募基金公司。
规模扩大与投研扩军双轮驱动
对于迅速扩军的阳光私募新秀来说,比较通用的方式是规模扩充与投研扩军双轮驱动,在这方面,广东新价值非常典型。
“扩军可靠名气,最终还看业绩。”今年排名名列前茅的一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告诉南都记者,“不是每年的市场你都能跑在前面,当你业绩靠前的时候,是壮大规模的好时机。”
上述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告诉南都记者,业绩排在前面之后,自己在市场上的名声很快便起来,不少客户主动找上门来。
“对于阳光私募来讲,是要靠业绩说话,但最终靠的还是研究力量与对市场的判断。”昨日下午,罗伟广告诉南都记者,“公司去年发了13期产品,在业内规模属中等偏上,比新价值规模大的还有好几家。”
“其实,我们投资的时候,我们的规模与我们的研究团队一定是相匹配的,我们目前有6个基金经理。”罗伟广告诉记者,事实上,具体到某个阶段的业绩与市场的波动等诸多因素有关系。
“比如说,我前三个季度做得好,第四个季度一般,那可能与我第四季度判断有关。”罗伟广说,基金规模扩大以后,重要的不是探讨资金规模与业绩的关注,而是探讨大资金的分散力的问题。
罗伟广举例说,事实上,包括石波在内的几家规模比较大的整体业绩还都不错。
“其实,我们的规模还远远没到超出我们的投研力量和管理能力的程度,我们有6个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又有通用的研究队伍和股票池。”新价值相关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只不过,大家习惯了中国的私募就是1亿到2个亿的规模,中国私募基金仍处于起步期,和海外的一些上百亿、上千亿的对冲基金相比,还很小。
新价值相关人士表示,除了加强投研队伍之外,今年还会筹备一些主题基金,与行业有关的比如新材料、T MT等等。“当然,具体的还要看行业的景气度、看市场的具体表现。”上述相关人士告诉南都记者。
“我们目前有近20人的投研团队,而且现在已经过了磨合期,我们认为投资要有耐心要沉淀下来,要看最终的业绩表现。”上述相关人士说。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