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券商患资金饥渴症再融资:净资本成决胜法宝

2011-01-27 10:10:54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中华PE: 券商再融资“坚持不懈”

 

前车可鉴,2009年净资本排名位居前十的券商中,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和国元证券五家均是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飞跃。

 

从保险公司到银行,A股的金融机构似乎集体染上了资金饥渴症,券商也不例外。

 

115日,长江证券发布公告称,其公开增发方案已经获得证监会核准通过,增发不超过6亿股。

 

如果成功实施,这将是长江证券上市三年多以来实施的第二轮再融资。

 

200712月长江证券成功借壳SST石炼上市,5个月后的2008425日,长江证券就发布了定向增发预案,预计募集资金不超过90亿元。但是该次定向增发最终因为市场环境不配合而流产,2009421日,在宣布放弃定向增发方案的同时,长江证券接着抛出了103股,募集不超过40亿资金的方案。并在当年11月成功实施,实际募集资金32亿元。

 

彼时,中国证监会已经推出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系,无论是自营、资管还是网点数量、创新业务全部跟净资本规模挂钩,净资本水平决定了证券公司的业务资质和业务规模。

 

因此,32亿的募资大大加强了长江证券的实力,在2008年底,长江证券的净资本只有35.29亿元,在券商中排名19位,而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净资本高达383.84亿元。到了2009年底,长江证券的净资本升至73.88亿元,在所有券商中排名上升到了13名。

 

但是时隔四个月后,长江证券再抛定向增发融资方案,巧合的是,目标仍是90亿元以上。

 

但是预计长江证券能够募集到的资金总额要大打折扣,长江证券增发预案公布的2010313日,长江证券的股价在17元上方,如果股价能够保持,长江证券90亿的募资目标可以完成,但是在增发方案获批当天,长江证券收盘价只有11.02元,即使按照当天收盘价增发,按照6亿股上限增发也只能募集到66亿元。

 

券商的资金饥渴症

 

资金饥渴症已逐渐成为券商的通病。

 

跟长江证券情况类似的是国元证券,200710月,国元证券借壳上市,上市半年后的2008428日,长江证券也抛出了定向增发募集不超过120亿元的庞大融资计划,并在两个月后就获批,但是最终因无法实施而流产。

 

2009324日,国元证券再抛定向增发方案,募资不超过100亿元,并在当年成功实施,最终实际融资金额为96亿元。

 

有了这部分资金支持,国元证券实力大增,2008年度末,国元证券的净资本仅为33亿元,在所有券商中排到了21位,但是到了2009年底,国元证券的净资本增加到了127.8亿元,排名跃升到第六位。

 

在现有上市券商中,大部分为取道借壳方式上市,几乎所有借壳券商上市成功后均马上表露出再融资需求。

 

西南证券20092月成功借壳上市,200910月即公布了定向增发融资不超过60亿的方案。并在2010年实施,最终实际募资59亿元。这对西南证券意义重大,在上市券商中,西南证券实力较弱,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西南证券的净资本只有35.3亿元,在所有券商中排到了25位。

 

广发证券2010212日成功借壳上市,但是在上市不到半年的83日,广发证券就抛出了不超出180亿元的定向增发预案。如果这一方案实施,则创出2008年以来券商再融资的一个新高点。

 

至今,已经公布了增发和配股预案的上市券商中,除了广发证券和长江证券外,还有东北证券。

 

东北证券在2008年初曾经提出150亿的定向增发计划,但是其后行情改变,再融资规模被迫削减到100亿,仍无法实施,其后再改为采取配股方式募资40亿,为再融资一事,东北证券已经不懈努力了三年,仍不放弃,可见券商对于资金的渴求。

 

净资本成决胜法宝

 

2004年券商综合治理的基础上,2006720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从而确立了券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并在2008年做了相应的调整,再加上20077月开始实施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工作指引(试行)》等,券商的业务资格、业务规模、网点数量实际上都跟券商的净资本直接相关。

 

上市较早的中信证券借助2007年的牛市,在牛市接近疯狂的时候增发,以74.91元/股的增发价格刷新了当时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最高发行价,而接近250亿元的融资额也刷新当时公开增发融资额的新纪录。

 

而更重要的是,中信证券借此一举跃升为行业老大,各项新业务均能第一时间获得资格,截至2009年底,其净资本仍以349亿元位居第一。

 

在借壳都市股份前,在上海滩的券商里,综合实力要落后于老牌券商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的海通证券,同样抓住2007年的牛市时机,在上证指数位于最高位附近的时机定向增发,募资超越中信证券,高达259亿元,海通证券不但由此进入券商第一军团行列,而且到了2009年底,净资本仅仅是略低于中信证券,以344亿元的规模排名第二。

 

前车可鉴,2009年净资本排名位居前十的券商中,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和国元证券五家均是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飞跃。

 

先行者的示范效应激励着后人。“排名靠前、经营状况较好的证券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不仅增强了自身的资本实力,而且还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自身的市场地位”。长江证券在募集资金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中称。

 

而券商的再融资可行性报告中,对于募集资金的必要性分析,口径都相当类似,基本都是为了扩充资本金,扩展业务范围。

 

有资本市场做后盾,上市券商和非上市券商之间已经有着明显的差距,这在经纪业务上就有所体现。据金元证券分析师曾强统计,2010年券商营业部数量整体增加了20%,而15家上市券商营业部数量增加了24%;现有上市券商营业部数量占比为30%,但是2010年上市券商的市场份额占到了35%,在竞争激烈的经济业务中,市场份额在2009年的基础上还增长了一个百分点。

 

业绩分道:券商业绩惨淡 银行业绩风光

 

如果说上市公司的年报是一道菜,那么业绩快报就是那张菜单,也是菜上桌的第一眼卖相,只等动筷那一刻细细地品尝。

 

时至2011年的126日,两市的2000多道菜,上桌的已有97道。虽然酸甜苦辣尚难辨,但其卖相如何却也一眼看尽。

 

此次的97家上市公司,除了鑫富药业因主导产品D-泛酸钙销售价格不济,加之近几年投资的新项目尚未产生效益而亏本之外,其他96家公司均实现了盈利。更有77家公司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占比近八成。

 

其中金融业出现了比较大的分化。8家上市券商发布业绩快报,也仅有3家实现同比增长;而一直叫好不叫座的银行业却依旧表现良好,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不但都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而且增长率基本都在40%以上。

 

金融业而今的状况可谓是“同遮唔同柄”。

 

券商业绩普降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期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106家证券公司2010年全部盈利,共实现营业收入1911.02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775.57亿元。而从目前已公布业绩快报的8家上市券商来看,共实现盈利580.84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226.94亿元,两项指标均超过全部券商的14

 

不过,光鲜的数据遮掩不了今年上市券商业绩普降的事实。虽然这8家券商均实现了盈利,但wind显示,仅有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和宏源证券3家实现同比增长。

 

从表面看,广发证券是已发布业绩快报的97家上市公司中净利润增长率最高的公司,2010年净利润增长了522.78倍!

 

事实上,广发证券的“超常发挥”是“假象”。因为广发证券在去年年初借壳延边路上市,2009年-771.78万元的净利润是并非广发证券2009年的净利润。

 

实际上广发证券2009年的净利润为46.9亿元,而去年广发证券在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27亿元,较2009年下滑14.13%。

 

广发证券的业绩下滑,除了2010A股证券市场大幅震荡,经纪业务竞争加剧,佣金费率下滑和市场环境不利之外,更重要的是为解决同业竞争,广发证券在去年以24.9亿元转让了广发华福60.35%的股权。相应的工商手续变更已于20101228日完成,所以至此不再将广发华福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但广发华福的转让并非有害无益,去年转让广发华福,广发证券获得的投资收益接近22亿元。

 

所以8家上市券商实际实现增长的只有中信证券和宏源证券。

 

中信证券去年净利润增幅显著。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72.3亿元、同比增长24.6%;净利润109.4亿元、同比增长21.8%。不过,其业绩同比显著增长也是得益于年内完成中信建投证券的股权转让。

 

而宏源证券的逆势增长承销业务应该贡献不少,wind资讯统计显示,宏源证券去年实现承销收入3.5亿元。201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为1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1%。

 

此外海通证券、山西证券、西南证券、长江证券、太平洋业绩全面下降。下降幅度最少的是长江证券,下降了7.3%,下降幅度最大的太平洋净利同比下降49.73%。

 

太平洋表示,2009A股市场为持续上涨行情,而2010年行情起伏波动大,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2009年大幅下降;另外受整体市场交易量和佣金率双双下降的影响,太平洋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较上年有所下降。

 

而从已发布业绩快报的上市券商看,佣金费率的下降基本都是其业绩下降的罪魁祸首之一,从已经公布年报的券商收入来看,2010年市场平均佣金率为0.924‰,比2009年市场平均佣金率1.232‰下降了25%。同时可以看出,佣金率最低的几家券商市场份额迅速上升。

 

民族证券指出,“2010年的佣金战,大券商的成本高的劣势使其在佣金战中处于被动的不利局面,市场份额不断被中型券商蚕食。”

 

上市券商中,中型券商市场份额上升,包括西南证券、兴业证券、长江证券等,大型券商包括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不变,东北证券、太平洋等小券商及招商证券、光大证券等大型的券商市场份额下降。上市券商中,市场份额上升最快的是西南证券,市场占有率由长时间以来的0.61%升至0.7%,跻身券商份额排名的前40位。

 

银行叫好不叫座

 

相比券商的惨淡经营,银行业的业绩快报可谓风光无限好。

 

2009年相比,已发布业绩快报的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上涨幅度最小的兴业银行增幅为39.5%,而幅度最大的光大银行净利润增长超过六成,达到65.87%,浦发银行也有44.33%的涨幅。

 

值得一提的是兴业银行还以其每股3.28元的每股收益(摊薄)位居97家发布业绩快报的公司之首,浦发银行也以每股1.6元收益(摊薄)位列第五。

 

另外,124日,银监会也公布了2010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截至2010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293亿元,不良率为1.14%,实现双降。

 

而拨备覆盖率也进一步提高。201012月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至218.3%,较三季度末提高了15.3个百分点,较年初提高近63个百分点。四季度商业银行新增拨备533亿元,全年新增拨备1660亿元,比上年增加476亿元。

 

一切看来似乎很好。上市银行业绩在2010年稳定增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对于这样的成绩,券商的研究报告几乎集体出现了“推荐”、“买入”、“看好”、“增持”等等,仅有少数一两家表示“同步于大市”。

 

光大证券沈维表示,未来12个月看好业绩受益于加息、全年业绩增长确定性高、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的银行板块,短期内,准备金率调整及对其他调控工具的担忧或将对银行估值回补进程带来扰动,但银行板块仍有较好的相对收益机会。

 

与漂亮的业绩快报相比,银行股股价却“不温不火”。兴业银行在118日发布业绩快报,3.2元的每股收益带动的只是当日1.8%的上涨幅度,同天发布快报的光大银行更是只有惨淡的0.26%的涨幅。在15日发布快报的浦发银行,1.6元的每股收益也只是0.79%的微幅上涨。

 

在经历上周一和周四两次指数大跌后,多数银行股搁浅在底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均创出2010年以来的股价新低。

 

银行股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已经跌无可跌了,且上调准备金率也在春节前靴子落地,但是银行股似乎也是总缺少一个上涨的借口,而业绩亮丽成了那个说不出口的理由。

 

英大证券的李海燕表示,“银行盈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息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净息差回升和手续费收入大幅增长。尽管银行业绩增长稳定,但由于2010年度银行集体巨额融资冲动,造成市场对银行股普遍信心不足,直接导致银行板块估值始终低迷。”

 

而房地产贷款风险也是银行股低迷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不过所幸的是,在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但房价表现出涨幅趋缓但并未出现深幅下跌,同时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状况也没有出现紧绷的迹象。所以目前银行信贷资产中风险程度相对较高的板块没有发生严重风险。

 

李海燕强调,“如果遏制银行股上涨的负面因素逐步弱化,年底随着经济走势和政策预期好于预期,以及房地产调控、政府融资平台等负面因素的释放,银行股业绩的稳定增长和低估值优势将更加显现,低估值的银行股有机会破茧而出。”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