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新浪售股成最后稻草 中概股再掀做空潮
2011-06-14 08:58:59 作者: 来源: 新世纪-财新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中华PE:全球许多对冲基金经理目前都喜欢做空中国概念股,新浪管理层售股亦令投资者信心受损。
内忧外患下,美国中概股经历了风雨飘摇的一周。
一周来的坏消息实在太多。由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和香橼(Citron Research)等独立研究机构推动的中国公司打假潮,进一步打击了美国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信心。被香橼点名的东南融通宣布为公司审计财报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于5月22日辞任,这加重了投资者的怀疑。
6月2日,被浑水炮轰融资欺诈的嘉汉林业,一夜之间股价从14.46美元跌至5.00美元,跌幅超过65%。打假战线拉长。
随后,下跌潮由点及面,席卷至IPO公司及整个中国概念股。在6月5日开始的这周,人人网等新上市股票纷纷破发。截至6月9日,人人网股价跌至9.83美元,较发行价下跌30%,较最高价下跌59%。在人人网之后一天上市的网秦股价已跌至4.82美元,较发行价下跌58%。
6月9日,儿童游戏网站淘米网在纽交所挂牌。尽管选择了发行区间下限——每股9美元,仍挡不住破发大势,开盘即下跌6%,最低下探至7.24美元,跌幅近20%。
在IPO中,近来投资者最喜欢提的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公司被揭发造假,二是阿里巴巴未经股东同意转移支付宝股权,两起事件都加重了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不信任。
这一天,近半年因微博而备受投资者青睐的新浪股价继续大幅跳水,一度跌破90美元大关,较其6月2日收盘价,总体跌幅已达27%。新浪当日大跌是受前一日“远期协议”公告影响,根据这一协议,新浪管理层和相关财务投资者有一批股票的锁定期正好结束,双方共同决定抛售这批股票,这更加剧了市场的恐慌。
做空主力军
Algebris投资的合伙人Djang Davidson说,全球许多对冲基金经理目前都喜欢做空中国概念股,这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一两个坏苹果出现后,人们感到紧张,相信有更多坏苹果,认为中国公司在会计和公司治理方面将会遇到挑战;二是担忧中国经济快速下滑。5月以来中国用电量等指标都不容乐观。
“因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原因,人们开始离场,认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是希望逃避有效监管。因为在A股上市的公司,本地投资者可以进行更多尽职调查。尤其是那些小公司,缺乏长期信用基础,人们高度怀疑。”所谓小的中国公司,可能包括市值从1亿美元到10亿美元的公司。
他认为,这种怀疑甚至蔓延到其他市场的中国公司身上,比如中国银行股。他认为,中国的银行股目前估值和欧美银行一样,而后者要经历多年的去杠杆化,债务比率也很高,这说明中国银行股相对便宜。但是三个因素使人们仍在观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通胀高企以及政策导向。
“只有这三个因素之一发生变化,人们才会重新发现中国银行股的吸引力。”他认为,中国真实通胀水平在5%-6%,这意味着存款利息至少要翻番,才足以阻击通胀。但全球的悲观情绪可能使欧美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从而离开新兴市场相关概念,回到保守的投资品种上来。
美国资产管理公司Rydex SGI资深基金经理吴谦立分析说,宏观层面,美国经济数据显示复苏不如华尔街预期乐观,欧洲债务问题再度成为焦点,而股市原本已经高估。与此同时,宏观上看衰中国的投资者,最近似乎也在增加。
在这样的大势下,当Fidelity、Putnam、Janus这些众所周知的机构投资者因为中国公司做假被报道损失惨重时,当保尔森(John Paulson)告诉自己的投资者,嘉汉林业几天内就给他造成4.5亿美元损失时,中国概念股的暴跌变得顺理成章了。
在吴谦立看来,目前美国市场对中国概念股不太有信心。像盈透证券这样的经纪商开始对客户购买中国股票设限,“红领犯罪潮”(red collar crime wave)这样的词也在媒体上出现。当不少公司被揭财务作假,其他公司出现支付宝这样的问题时,任何投资者都会本能地把所有中国企业看作一个类别。
《华尔街日报》6月8日报道,电子经纪商盈透证券(Interactive Brokers)已禁止客户使用保证金或融资买入超过130余家中国公司股票。这个名单包括132家中国公司的159只相关证券,其中有90只股票在美国交易。
管理层加入逃跑大军?
新浪大股东宣布减持恰恰赶在了这个节点,为这轮暴跌推波助澜。
6月8日晚间,新浪向SEC披露,公司股东之一新浪投资控股公司( New-Wave Investment Holding Company)已于6月3日与高盛旗下公司签订了一份远期出售协议,约定出售最多不超过125万份前者名下所持股份。据一位接近新浪人士透露,交易期约为一年。
6月3日,正是新浪本轮大跌的起始日。这一日,也是本轮中概股集体跳水的首个交易日。当日,新浪结束了六连阳,一路低开低走,截至收盘报于111.60美元/股,大跌13.54美元,跌幅高达10.82%;当日成交量1435万,远超日均量685万。作为数月以来一直因为微博概念而再度走红的老牌明星股,新浪成为当日“领跌者”,这让投资者有些摸不清头脑。
直到6月8日新浪披露“远期协议”公告,投资者才如梦方醒,指称新浪这份“不早不晚”签订的远期交易协议,显示出管理层不像公开表示的那样对公司股价长期表现有信心,这或许是压倒整个中概股走势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浪投资控股公司是新浪管理层于2009年为实现MBO(管理层控股)设立的离岸公司。2009年9月28日,新浪对外宣布,向新浪投资控股增发约560万股普通股,全部收购总价约1.8亿美元。增发后,新浪投资控股公司占新浪总股本的约9.4%,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新浪在新闻稿中称之为“中国互联网首例MBO”。该计划宣布的前一个交易日,新浪股价报收于35.25美元,而新浪给管理层的增发价为每股约32.14美元。
这1.8亿美元的MBO资金中,以曹国伟为首的六位高管共同出资5000万美元;中信资本、红杉中国以及方源资本三家私募基金出资7500万美元;美银美林银行为六大高管贷款5500万美元。这六大高管包括新浪CEO曹国伟、首席运营官杜红、首席财务官余正均、执行副总裁兼总编辑陈彤、副总裁兼无线业务总经理王高飞、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新浪董事长汪延未在名单之列。
六大高管出资额仅占MBO总出资额的27.8%,而其余财务投资者在解除锁定期后,会自行选择合适时机获利退出。 管理层曾希望设定更长锁定期,但PE有自己考虑,安排了分批退出。
所谓远期交易,原本是为了短期内不影响公司股权和投票权而做的设计。这次新浪在中概股正因财务造假和支付宝事件陷入信任危机时宣布退出安排,令市场雪上加霜。
这并非新浪投资控股公司第一次售股。2011年1月6日,新浪在向SEC递交的文件披露,新浪投资控股公司在2010年12月31日和美林银行签订了100万股的远期出售协议。当时新浪股价已涨至70美元左右。
一位接近三大PE机构的消息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证实,彼时新浪投资控股公司刚好结束了对一批股份的锁定期,随后便与美林签订了这份远期协议,原因正是管理层要“还钱”。
六个月后与高盛所签订的第二笔远期交易,背后已经没有还钱的压力。但新浪股价在这六个月中的急速上升令管理层和PE喜出望外——新浪股价从2011年初的70美元,一路升至140美元以上,今年4月一度摸高至147.12美元。
“谁都没有想到新浪微博会发展得这么大,股价会涨这么高,当初买进的时候只有30多美元,这几个月居然可以翻到140多!”前述消息人士表示,6月初的这笔远期交易亦是发生在新浪投资控股公司又一批股票“解除锁定期”之后。
他同时证实,此次公司管理层是与PE同时选择获利退出。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