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师:你为啥 “语不惊人死不休”?(图)
2011-07-25 09:07:38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中华PE:持续不断的“雷人”研报甚至让证券分析师群体的人品、能力都遭到了怀疑
本期嘉宾:
证券分析师 小白
前券商研究员 老K
资深媒体人 金惠
老股民 翠花
主持人:本报记者 车利侠
证券分析师相亲被“秒杀”
主持人:周末了,大家都准备怎么休息啊?
小白:我可没时间休息,还得去外地出差、调研,手头还有两份报告要写。
翠花:有啥可写的,你看看最近这些“雷人”的研报,写的都是什么呀?攀钢钒钛目标价188元,青岛啤酒涨7倍,你们也太能忽悠了!
小白:那只是极少数研报呀,被媒体用放大镜一照,搞得大家认为证券分析师都不干正事了。
金惠:既然你们敢写,媒体为什么不能说?研报又不是媒体捏造的,白纸黑字可摆在这呢!
小白:可你们也不能光盯着那些有漏洞的研报,成千上万份研报,就算有几份不靠谱的,那也不稀奇。
主持人:市场低迷,投资者情绪不高,“雷人”研报正好撞在枪口上,成了大家的开心果、出气筒。
小白:是啊,你说我们多冤。我认识的同行基本上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却因为几份“雷人”研报被扣上高薪低能的帽子。
老K:今天我看新闻,有一位证券分析师去相亲,结果直接被相亲对象“秒杀”,说证券分析师都是不学无术、哗众取宠之徒,真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金惠:那姑娘多半也炒股,估计被证券分析师的研报给忽悠过。
主持人:证券分析师不至于连找媳妇都成问题吧?日本女星藤原纪香最新的男朋友就是证券分析师啊。
小白:都是证券分析师,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证券分析师赚钱也要靠名气
主持人:证券分析师按道理说是一个非常风光的职业,学历高、收入高、地位高,属于最抢手的“三高”族。
小白:那是外界的说法,只有身在行业内才知道有多难,“三高”倒没错,不过应该换成高压力、高风险、高淘汰,你问问在券商工作过的老K就知道了。
老K:证券分析师的工作压力的确挺大的,尤其是刚入行的分析师,不仅要到处推销自己的报告,还要跟基金经理搞好关系,白天不停打电话,夜里熬夜写报告,很多公司还实行内部排名、末位淘汰制,一般人还做不来。
主持人:那大家为啥还对分析师这么多批评呢?是因为对股票价格预测不准吗?
翠花:我倒不这么想。谁也不是神仙,如果分析师能预测股价,那他还做分析师干嘛,自己炒股不就完了嘛。看错股票不是分析师的错,不认真研究还到处乱放卫星就是你的不对了,何况你们还拿那么高的薪水。
小白:证券分析师不是个个都年薪百万的,大部分分析师的收入和公司白领差不多,只有在金字塔尖的明星分析师们赚得多,名气越大、薪水越高。
金惠:怎么听着像娱乐圈,难道你们证券分析师也分一线、二线、三线?
小白:可以这么理解。每年入选“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榜单”的分析师身价都会大涨,这和演员拿了影帝、影后头衔,片酬就提高是一个道理。
研报为啥“语不惊人死不休”
主持人:但每年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榜单”只是少数人,那么没拿奖的券商分析师怎么办?
老K:想办法加大报纸、网站、电视上的曝光率,只要能说、敢说就能出名,有了知名度身价就上去了。
翠花:难道这些“雷人”研报是分析师为了提高知名度,故意这么写的?
小白:按理说不至于,毕竟研报内容代表分析师自身的研究水平、分析能力,如果乱写乱说把自己名声搞坏了,在这行业也没法混了。
主持人:但目前研报内容似乎有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趋势。
小白:其实分析师写研报和记者写稿子有点类似,如果标题不吸引人,读者就没兴趣看内容了,现在每年研报几十万份,标题、内容平淡的研报往往会被忽略。
翠花:那也不能为了引人注意就放卫星吧?
老K:现在生活节奏快,大家读报、上网都讲究效率,有些媒体为了追求更高的点击量,将研报内容的失误之处放在显眼位置,或干脆改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
金惠:最近有网站刊登《高善文:有股民跳楼了大牛市才会开始》,把高善文搞得非常尴尬,又是澄清又是抗议的。
翠花:不管是媒体还是证券分析师,说话、写作都要谨慎,如果真被抓住了话柄,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机构才能评价研报好坏?
主持人:高善文最近在博客上还讨论了分析师的角色,他认为分析师的客户主要是专业(机构)投资人,只有他们才为分析师的工作付费,并拥有评价权。
老K:如果把分析师比作卖水果的,假设他摆出一堆苹果在卖,其中有几个坏的,只有买到烂苹果、吃坏肚子的消费者才能追究责任。
翠花:那我们作为旁观者,看不过去你卖烂苹果,批评你几句难道不行吗?
金惠:你批评几句也没用,人家根本不在乎,研报都是卖给机构的,说不定还有机构就好这一口呢!
主持人:也不光国内是这样,2000年互联网泡沫在欧美股市破灭时,很多投资者都对分析师骂声一片,认为正是他们大力鼓吹才使得互联网泡沫越来越大并最终破灭。
小白:当市场走好时,投资者对分析师顶礼膜拜;当市场下跌时,投资者又开始指责分析师。要知道我们也是肉眼凡胎,预测结果怎么可能和市场走势完全一致呢?
翠花:但你们总是叫人“买进”、“持有”,很少叫人“卖出”,最后机构收到消息都跑了,一大批散户被套牢,人家当然要骂你。
小白:当大盘涨到5000多点那会儿,我让你卖出你会相信吗?没准骂得更狠。所以说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漫画/陈彬
背景资料
明星分析师收入最高达500万元
券商分析人员的薪酬分成几档:明星分析师、资深分析师、有一定经验的分析师、刚入行的分析师。明星分析师与普通分析师的收入差距巨大,大部分人只能做到资深分析师或普通分析师,其年收入在10万元至40万元不等,研究所的明星分析师身价在3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最高的甚至能达到500万元,直逼投行收入。
150年也读不完一年发布的研报
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在去年,券商发布的研报就达56万份,即使一天读10份,150年也读不完这一年的报告。进行同质化研究的券商分析师显然已经“人满为患”。比如,全国大约有400名从事交通运输证券研究的分析师,而他们面对的是该领域不到180家的A股上市公司。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