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羊张钢:“义”字当先 兄弟是用来相信的
2011-11-25 09:25:00 作者: 来源: 世界工厂学堂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从偏安内蒙古包头一隅的小店到“中国火锅第一股”、中式快餐第一品牌,小肥羊走了12年。创始人张钢曾说,“我的天性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做老大,绝对不做老二。这谁都改变不了,如果做老二我就不做了。” 也许现在,正是那个“不做了”的时候。
2011年5月15日,小肥羊发布公告称,洋快餐巨头肯德基母公司百胜将溢价30%,以每股6.50港元现金收购小肥羊93.2%股权。这不仅意味着小肥羊可能从此成为肯德基的兄弟企业,更意味着小肥羊可能成为“中餐退市第一股”。
尽管47岁的张钢仍不言退,但看上去,这个上市之初,声称要将小肥羊打造成“中国百胜”的男人,已经走到了这份“终身事业”的尽头。
“义”字当先
小肥羊的成功,源自一个“义”字。
张钢是内蒙古包头人,17岁就下海经商,从倒腾服装到卖BP机再到经营小肥羊,为节约钱而睡过火车椅下,为拉贷款和银行喝酒喝到需要吃速效救心丸,一路走来,没人比他更明白众人拾材火焰高的道理。
正因为此,小肥羊奉行的始终是利益共享的合作方式。
2002年,张钢力邀时任蒙牛副总裁的孙先红(现任小肥羊董事)和卢文兵(现任小肥羊首席执行官)加盟时,就拿出了小肥羊5%的股权,每股作价一元。
“张钢当时给我股份,并不是因为小肥羊缺钱,”孙先红回忆起当年入股小肥羊时,依然竖起大拇指称赞张钢仗义,“当时很多人想入但进不去,人家主要是看人。”
张钢对孙先红说:“你啥时候有钱啥时候给我,没钱我给你垫上。”这种情形下,孙先红终于下定决心咬牙将家里所有的钱腾空,入股小肥羊。
不仅对笼络的优秀管理人才乐于分享,对那些跟随自己创业的兄弟,张钢更是毫不吝啬。孙先红和卢文兵加入后不久,小肥羊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张钢首先从内部引进资金,除了在包头结识的一批兄弟获得股权之外,远在深圳、上海的大区代理也由加盟商变身创业团队成员,乃至后来每到一个新市场中,张钢都会选择多股合作的方式当地选出的代理占一定股份,再加上其他的合作伙伴。
2005年12月,小肥羊股东总数达到49位,小肥羊各地分公司的全部股东更是超过500人。张钢和他的创业拍档陈洪凯的股权从一开始的100%稀释到40%。
正是这种利益共享的合作方式,让小肥羊在规模和声望上站上了中餐企业的顶峰。2008年,小肥羊在香港上市,成就“中国火锅第一股”。
张钢津津乐道于他生意越做越大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看人准”;他的部下则称这一特质为“原始的精明”。然而有意思的是,上市之前,小肥羊的原始股东,全是内蒙古人。
这些股东就像是一帮被团结起来的兄弟,而张钢就是他们的“带头大哥”。张钢曾说,“假设有一天小肥羊全部都完蛋了,我相信自己还能站起来。因为我有一个非常好非常团结的团队。这个团队永远不会倒。在我做通讯行业时候的一些老员工,现在还跟着我干。”但这已不仅仅源自张钢自己的“老大”情结,更像是一种独特的地域商业文化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非内蒙古籍人王岱宗就像是一个“外来者”。2006年,张钢寄望于引入3i和普凯投资基金的共同投资,对小肥羊的经营进行改善,并冲击上市。王岱宗就是3i对小肥羊投资的执行人,他2007年10月加入小肥羊,任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在小肥羊度过了三年职业生涯。在他看来,包头乃至内蒙古的企业都很依赖这种“道义”的纽带。他对包头企业特征的评价是,“任何一个企业有动静,其他都会知道,你逃不了这个圈子,政界、商界都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小肥羊团队对张钢确实非常忠诚,所有人的股权都是张钢给的,所有人的忠诚都是对张钢的。”
在当时,这无疑是小肥羊被肯定的一个关键要素,其光明面被无限放大,乃至在3i决定投资小肥羊的时候,这一团队被称赞为“有凝聚力”的团队,张钢的品质也被描述为“大气”和“乐于分享”。
投资小肥羊后,2007年,3i又对症下药为小肥羊聘请了原肯德基香港公司行政总裁杨耀强,由其出任小肥羊独立董事。杨耀强同样获得了张钢给予的一部分股权激励,后来又以首席运营官的身份帮助小肥羊赴港上市。
蹊跷的是,王岱宗、杨耀强等人最后都以出走收场。
兄弟是用来相信的
为什么一开始被张钢委以重任的王岱宗、杨耀强等人难以在小肥羊施展拳脚?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在香港上市,这是小肥羊“做中国百胜”开始的时刻。变身公众公司后,张钢在管理上更为放权。他常年驻扎海外考察海外市场,很少涉足小肥羊的具体经营。就连在包头的员工都说,一年到头也看不到几次大老板,有时候开会,他也仅仅就是坐一坐,听个开头就走了。对此,张钢再一次强调自己的用人理念,“我实行的是人治化管理。我们大部分都是合作多年的朋友,彼此信任。我用人很简单,只要我看中了你,觉得你人品没问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对我忠心,那我给你一个总经理,你好好当就是了。”
没想到恰恰是张钢的放权,带给杨耀强更大压力。杨耀强代表的是百胜倡导的肯德基式连锁餐饮企业管理经验。然而一位小肥羊前高管称,杨耀强就好比被丢到风浪里,却没有获得张钢更多支持。所谓的“风浪”,正是创业团队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分歧,这个时候,除了地缘因素,各不相同的利益取向也是矛盾产生的原因。王岱宗称,小肥羊上市之后,对创业团队而言,一大任务已经完成,“他们的着眼点从此放在股票价格上了”,而职业经理人考虑更多的是具体经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的矛盾。
上市一年后,杨耀强频频被攻击浪费和开店不力。按照杨耀强为小肥羊带来的新设计理念,每开一家店的费用都要提高。与此同时,小肥羊上市之初还作出承诺,从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内,新开设150家自营店并翻新50家老店。这意味着小肥羊要从每年新开10家店的速度提高到每年新开40家至50家店。两面夹击,杨耀强疲于应对,不凑巧的是,此时又出现了几家亏损新店。
矛盾最终集中到张钢面前。这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但这意味着这个拥有绝对话语权的“领头羊”此时必须做出一个决定:支持谁,否定谁。对张钢来说,这就变成了一个异常艰难的决定,而他最终选择了支持兄弟。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