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保荐监管仍陷真空 证监会面临公正压力
2011-12-01 13:19:22 作者: 来源:和讯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11月29日,证监会通报,称已向胜景山河(002525,股吧)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出示警示函,同时撤销该项目两名签字保荐代表人林辉、周凌云的保代资格,参与该项目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责任人一并获罚。
同时,科冕木业(002354,股吧)来自民生证券的两名保荐代表人马初进、张星岩,因尽职推荐工作不完善,未在招股书中对发行人上市当年可能出现业绩大幅下滑做出风险揭示,被处以3个月内不受理其出具文件的监管措施。
平安保代备受质疑
此次被撤销资格的林辉具有十年以上投资银行工作经验,2006年曾做过*ST德棉、鲁阳股份(002088,股吧),2007年做过天润发展,2010年做过大北农(002385,股吧)的首发上市项目。其中,*ST德棉2006年上市,募集资金2亿,2009年在募集资金消耗殆尽后,便宣布卖壳;天润发展2007年上市,募集资金1.78亿元,2010年也宣布卖壳。
事实上,平安证券的多名保代已因多个创业板项目而备受质疑。丰赋和刘春玲保荐的朗科科技(300042,股吧),2010年1月8日登陆创业板,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约30%,三季度净利同比下滑约48%,2010全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9.10%;杜振宇保荐的安诺其(300067,股吧),2007至200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352万元、3790万元和4631万元,2010年4月上市后,当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1.60%;王裕明保荐的恒信移动(300081,股吧),2010年5月20日上市,2010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5.18%, 2011年上半年业绩则陷入亏损;潘志兵保荐的国联水产(300094,股吧),上市8天即预告中期亏损,2010年净利润同比下跌17.96%。
胜景山河事后,平安证券董事长杨宇翔表示:“对于上市公司好坏的判断,原则上不是证监会判断的,也不是保荐机构判断的,是市场判断的。我相信市场最终是有效的,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地实现风险辨认,承担有效定价的功能。承销机构真正的责任,还是应该从原则、程序、方法三个方面着手,持续解决好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问题。”
对此,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称,平安证券被处罚是其以利益为导向而罔顾信用,无视投资者的权益的必然结果,照此下去,平安证券将获得利益而输掉信誉,终会成为投行领域的反面典型。
创业板保荐监管仍陷真空
2009年新修订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证券上市当年即亏损或证券上市当年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滑50%以上,证监会自确认之日起3个月至12个月内不再受理保荐机构的推荐,但这仅限于主板企业,创业板并不在其列。
证监会11月29日还表示,下一步将完善保荐制度,尽快推出《保荐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同时加大保荐业务监管,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还要研究制定律所从事保荐业务的监管细则。
事实上,《保荐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已经于今年6月22日至7月5日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目的就是提高保荐机构执业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可喜的是,这份《指引》没有将创业板排除在外,但其约束力显然比上述《办法》又低了一个级别。
“很显然,这份《指引》将加入两部分内容,一是造成市场反响恶劣、民愤较大的保荐机构将受到严肃处理,二是所保荐项目业绩变脸较快的保荐机构必须担责。”叶檀说。
国元证券(000728,股吧)高级分析师王相东则指出,目前投行的回报是上市募集资金额的4%~5%,其中保荐人可拿到6%~10%。只要在上市过程中业绩等材料不出现做假,保荐人不可能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顶多是其信誉度受到影响。
从这个角度讲,尽管叶檀所言迟到的正义已经到来,但未来保荐制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