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保荐人体制亟需改善

2011-12-13 12:44:40 作者: 来源:上海金融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人才稀缺致保荐人争夺激烈近日,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摩根士丹利目前正打算从摩根大通的合资企业挖一个20人的团队,其中半数以上是保荐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举动可能预示着摩根士丹利在上海的合资企业华鑫证券将拓展深圳和北京的市场。

中华PE:

人才稀缺致保荐人争夺激烈近日,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摩根士丹利目前正打算从摩根大通的合资企业挖一个20人的团队,其中半数以上是保荐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举动可能预示着摩根士丹利在上海的合资企业华鑫证券将拓展深圳和北京的市场。

据了解,保荐人一直是证券行业最令人羡慕的职业,因为他们权力大,薪水也很高。其高收入则体现在来自IPO项目的高昂签字费和提成。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其所在单位的IPO项目签字费是80万元,再融资项目是60万元。如果一年签到2个IPO项目,3个再融资项目,单签字费就有360万元,再加上每个月固定的10万元津贴,以及其他固定工资,有些券商保代年收入甚至在500万元以上。

然而,作为证券公司的“顶梁柱”,保荐人却是跳槽离职最为频繁的职业。来自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日,今年共计有113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更换保荐代表人的公告,更换原因绝大部分是原保荐代表人离职或工作调动。

业内人士指出,保荐人的稀缺性是人才“流动性”过大的原因之一。按照中国证券法规的要求,国内首次公开募股(IPO)或债券销售交易的每一个承销商,在所有进行此项交易的银行业人士当中,必须有两个合资格的保荐人。这两名保荐人要全程对IPO负责,并且为公司的账簿和商业方案的签署负最终的责任。而投行若要保住手里的证券从业执照,就要雇用至少4名保荐人。但对于达到一定规模交易量的公司来说,就需要更大规模数量的保荐人,这导致机构对保荐人的争夺非常激烈。

但另一方面,保荐人的供给却仍然很少。要想成为保荐人,必须首先要在证券公司投行部门工作满两年以上,获得资格参加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此外,保荐代表人还需要有3年以上的保荐相关业务经历,包括

IPO、增发、债券发行等业务方面经历,才能注册成为保荐代表人。而从事该职业的关键———“保荐代表人资格考试”通过率却很低,使新保荐代表人产生的难度很大。据悉,2010年,这项考试的通过率仅为1%。去年全国总共2944人参加考试,仅31人通过。从2004年至今,通过监管部门保荐代表人考试的这一职业的群体仅有1867人,相对于证券市场庞大市值,保荐人显得尤为稀缺。

完善体制以保证人才供给资源的稀缺、人才市场化竞争不充分和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保荐行业乱象屡禁不止。保荐人在接受小型新股上市保荐工作时,因佣金等收费率相同,存在诱因接受更多公司的上市保荐,以增加收入。在保荐环节,“荐而不保”、有包装上市嫌疑的案例并不鲜见。

日前,中信证券投行部前执行总经理谢风华,以及他的妻子原华泰证券投资部执行董事安雪梅,双双站在浦东法院的被告席上,接受审判。这是保荐人代表内幕交易的第一案。浦东法院也在其网站上发布此起案件信息,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在日前表态,欺诈上市、利益输送、包装上市等资本市场的顽疾,保荐机构和保荐人在IPO发行中未能勤勉尽责问题,已成为被重点监管的对象。据悉,2011年以来,证监会在对各类线索核实的基础上,共立案调查82起,其中内幕交易39起。对35家机构(包括1家期货经纪公司)分别进行了行政处罚。而在上月,中国证监会撤销了平安证券两名保荐人的资格,称保荐人对湖南胜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胜景山河)的尽职调查工作不完善、不彻底。这是保荐人制度建立以来,保荐代表人首次因在IPO过程中未勤勉履责而被撤销资格。

但一保荐代表人士却抱怨,要在监管机构规定的时限内从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中国国有企业得到详细的答复并不容易。在一些快速成长的企业当中,有关记录并不完整,企业所有权也不透明。而仅仅通过书面考试的年轻保荐人因缺乏实际经验,可能无法识别某些欺诈行为。而目前的保荐人制度却让保荐人承担的责任过重。

由于保荐人都有权决定将哪些公司带到股票市场上市,因而其角色十分重要。由此,业内人士也指出,保荐人除了需要重视自身的业务素质外,不应接受过多工作。保荐人需要处理大量上市保荐个案的工作,并保留好工作底稿,以备证监会职员查询。投行的高层行政人员,也必须与处理上市公司保荐个案的较低级职员保持沟通,了解其工作情况。

另外,针对保荐代表“流动性”过大的问题。证监会也规定,对于有在审企业要转会及2004年以来转会三次以上的保荐代表人,证监会对其申请将冻结20个工作日再开始审核流程。

而一些薪酬专家则建议,券商薪酬结构多元化,借鉴国外投行激励模式,采用现金、股票、期权等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和期限互不相同的多元化金融工具向合伙制或准合伙制转型,可激励人才的积极性,以留住保荐代表人为核心的业务骨干。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