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融资 要么卖掉:创业企业竞争下找靠山
2012-01-30 10:36:43 作者: 来源:江苏经济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望海康信的创始人段成卉坦言,她毫不介意使用“卖掉”这两个字。去年,东软集团以1.141亿元收购望海康信73.14%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望海康信更名为东软望海。
一年前的现在,段成卉主动引进汉能投资集团做战略融资顾问,目的就是寻找合适的并购企业。而在此前,专注于医疗软件、接受过天使投资、创下两轮VC融资纪录的望海康信,还在按部就班地朝着上市进发。在医疗IT领域,他们有着深厚的医院客户资源,几年来增长稳健。但是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促使她不得不选择另外一条路。
“感知市场的变化是那么容易。”在创业的第七个年头,段成卉嗅出了医疗软件市场的微妙变化,她预感到这个市场要火,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与跨国公司、国内上市企业等巨头之间资本实力的较量,而不再局限于产品或团队。“市场的消耗很大,正常的成本和收益比例就会下降。产品价格会降低,然后你会丢单,这个时间长度可能是3年,也可能是5年。”望海康信能否坚持到IPO,段成卉无从判断。
竞争带给她很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日益高企的员工流失率。从2009年年底到2010年年初,望海康信的员工流失率达到20%以上,而且流失的都是经理级别以下的基层员工。“对方给的诱惑太大了,一个月薪5000元的项目经理,到那儿就是12000元,甚至15000元,这个冲击挺大的。”段成卉说,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企业迟早要伤筋动骨。
首先,企业需要不断地加大投入:为了避免被竞争对手挖墙脚,要给员工涨工资;不断开发新产品优于竞争对手;下一步就是加大市场投入,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还要投入成本维护老客户。
“收入不能确保增长或者说价格不能增长的情况下,投入却是30%、50%地增长,这个时候企业就不能呈正曲线往上走,可能是波动的。这种波动对于有两三百人、几千万收入的公司,风险是最大的有可能一下子萎缩了,也有可能一下子就起来了。”段成卉说,“当时分析IPO和并购可能带来的风险,的确并购有风险,但如果IPO有一半的风险是企业做不成了的话,我宁可让这个企业还活着。”
海报时尚网(简称“海报网”)的创始人徐捷也存在这样的担忧。2007年上线的海报网是一家女性时尚网站,仅仅花了两年时间就达到收支平衡,靠广告收入基本能养活自己。但是它的竞争对手瑞丽和YOKA时尚在2009年左右都获得新一轮的资本注入,“我担心他们把我一锅端了。我可以保证自己不动心,但是不能保证年轻的员工在几倍的月薪面前不动心。”
摆在海报网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融资,要么卖掉。如果这两条路都拒绝,海报网很可能就被边缘化,或者萎缩到一个很窄的小众市场。选择接受VC之后,上市必然是首选,为了给VC最大限度地创造收益,发展方向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
徐捷有点看不上竞争对手的套路,打着时尚的幌子,实际上内容会涉及两性关系,然后靠流量拉广告。站在回报投资人的角度,它们的路是对的,海报网的路是错的。所以,海报网联合创始人、现清科创投董事总经理叶滨认为,选择被收购是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情。
2009年开始,前后有5家公司找上门来谈并购事宜。2011年,海报网一分不剩地把股份全部出售给CBSI(哥伦比亚广播集团旗下互动媒体公司),办公地点也搬到北京海淀黄庄附近的银网中心,因为CBSI总部位于该写字楼9层。同时被CBSI收购的还有闺蜜网和51解梦网以及另外两家女性网站。
如同海报网傍上了CBSI这个知名海外媒体集团,段成卉也积极为望海康信寻找一个可以背靠的平台,“在望海资本背景很薄弱的情况下,我一定要找一个大的平台,能够渡过因行业竞争带来的混乱期。这个战略选择,是非常明确的。”最终他们选择了国内的上市公司东软集团。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