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新股变脸 保荐机构有“原罪”

2012-02-28 14:00:52 作者: 来源:中财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次新股又有重磅炸弹爆出,去年底才上市的佛慈制药日前公布了2011年业绩快报,净利润同比大降40%。而根据巨灵财经统计,截至昨日,次新上市公司(上市首次递交年报的公司)有65家上演变脸大戏,其中以中小板和创业板居多,主板有3家分别是方正证券、东吴证券和风范股份。

中华PE:

次新股又有重磅炸弹爆出,去年底才上市的佛慈制药日前公布了2011年业绩快报,净利润同比大降40%。而根据巨灵财经统计,截至昨日,次新上市公司(上市首次递交年报的公司)有65家上演变脸大戏,其中以中小板和创业板居多,主板有3家分别是方正证券、东吴证券和风范股份。
65家公司上市即变脸
  
根据巨灵财经统计,截至昨日,两市次新公司中有65家上演业绩变脸大戏,其中以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居多。
  
2月27日,佛慈制药发布2011年度业绩快报:实现营收2.71亿元,同比增3.35%;净利润3055.76万元,同比降40.37%;基本每股收益0.50元。对于利润大降的原因,公司也做了简短说明:去年出售土地产生营业外收入2196万元,本年度没有该项收入。
  
昨日国信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小组在微博上对此发表了评论:"佛慈的业绩大降主因是上一年度有较大非经常性损益(本年度没有),但主业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当时询价建议9~10元,最终发行价开出16元,还有多少锅盖等待揭开?"
  
佛慈制药去年12月22日登陆中小板,虽然上市才刚刚3个月,不过它却是资本市场的常客,从1993年便开始筹划上市,4次折戟而归,曾被誉为"最失意IPO样本"。虽然去年最终冲关成功,但其间非议不断。有分析师曾明确表示,其涉嫌转移巨额亏损,粉饰报表。其现在的情况,似乎也印证了该分析师的看法。除了佛慈制药之外,同一日公布业绩预报的理邦仪器也如出一辙。
  
而统计显示,来自主板的次新公司业绩变脸的较少,仅有东吴证券、方正证券和风范股份3家。对此,渤海证券的分析师表示,前两家公司来自券商行业,业绩下滑同行业大环境有关,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去年整个证券业净利润下滑接近五成。此前东吴证券公告称,预计2011年净利润同比减少50%~60%;方正证券预计2011年净利润约为1.8亿~2.8亿元,同比下降50%~100%。
  
风范股份对2011年的业绩也给出一个悲观的答卷,预计同比下降42.26%,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成品价格下降,皖电东送项目推迟实施致钢管塔订单不足,单位固定成本上升。
  
保荐机构是"罪魁祸首"
  
对于次新股业绩变脸之快,投资者自然感到愤慨。然而,这65家"变脸"公司能顺利登陆A股市场,幕后推手是30家保荐机构,其中平安证券占8家居首。
  
平安证券在2011年担任主承销和上市推荐人的34家IPO公司当中,有8家上市当年业绩就出现滑坡,占比达23.53%,远超业绩"变脸"的平均水平。这8家业绩快速"变脸"公司分别是安利股份、巴安水务、春兴精工、德力股份、方直科技、瑞丰高材、神农大丰和方正证券。
  
为了避免粉饰业绩,管理层规定了公司上市后第一年若业绩下滑50%,将对保荐人启动惩罚机制。去年12月初,证监会通报了对科冕木业保荐人的处理情况。科冕木业上市当年业绩下滑50%,证监会对其保荐人民生证券的马初进、张星岩采取了3个月内不受理其出具文件的监管措施。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实际操作来看,此前出现过不少公司上市首年预告业绩下滑达50%,但年报中实际营业利润下滑数据被调整为45%~49%(某公司甚至出现49.89%),通过财务操纵刻意规避监管规则的迹象明显。
  
另外,除主板公司外,华中数控、迪威视讯、天喻信息、金城医药等一批创业板公司也存在上市首年即业绩大幅下滑的"劣绩",其中下滑逾50%的恐较主板"只多不少"。但由于监管规则不同,创业板公司保荐机构将不会受罚。
  
为了避免新股穿上"皇帝新装",市场人士建议,除了事后惩罚外,还应用全面的制度来完善。招商基金研究部总监陈玉辉就建议,承销券商自营部门应强制报价并以必须参与新股发行、持股长周期锁定等方式,来增加券商的约束力,增加投行人员风险保证金,并强制要求上市公司一定时期内要按照发行价回购新股报价机构的亏损股份。
关键词:新股变脸保荐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