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家企业忙上市投行和PE有的捞了
2012-04-10 09:31:39 作者: 来源:搜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每一个成功的投行人士的通讯录里,总有那么几个关系密切的PE(私募股权投资)伙伴。混熟各大投行高层,也是每个PE合伙人的重要必修课。2009年IPO 重启以来,14家PE与8家投行合作3次以上,44家PE与14家投行的联手次数在2次以上合作是双赢的,投资机构通过“保荐+入股”的形式从资本市场赚走了超过1700亿元。今年进入3月后,IPO 储备队伍扩容迅猛,每周都以20家以上的速度高歌猛进,目前IPO在审待发的公司数量已破600家。投行和PE的投资神话恐怕还会继续上演。
青岛“双雄”闯关IPO
4月6日晚间,证监会最新披露了的一批排队上市企业名单,名单中省内企业总数已达 29家。其中还包括两家青岛企业:青岛国恩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国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记者登陆青岛国恩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站看到,该公司属于塑料制品行业。成立于2000年12月的青岛国恩科技坐落于青岛市城阳区青大工业园,目前拥有浙江长兴、江苏南京和安徽合肥等3个分公司。其主营业务为改性塑料粒子和改性塑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早在去年9月28日,青岛国恩科技曾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已接受辅导。据了解,公司保荐机构为安信证券。
作为专业化臭氧装备生产企业,青岛国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也首次出现在排队上市的名单中。根据青岛国林实业发布的相关公示,该公司位于四方区 ,主要股东为丁香鹏。青岛国林实业的保荐机构为齐鲁证券,这也是在排队名单中,齐鲁证券保荐的第15家拟上市公司。而在之前开展投行业务的5年间(2006年至2011年),齐鲁证券总计才参与了28家公司保荐,其中还包括 6个撤回项目。
青岛国林实业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公司为上市已筹备了很长时间,目前取得阶段性成果,希望能够过会成功。
220家青企组成“后备军”
青岛作为一个计划单列市,上市公司的数量并不算太多。业内人士称,从结构看,青岛上市公司以名牌、大企业为主,一些创业板公司也是给大企业做配套的供货商,“背景”比较硬。而一些成长型的小企业能够IPO 的则比较少。如果后续一些科技型、成长型的企业冲击中小板、创业板成功的话,将使青岛上市公司结构改善。
记者从青岛市发改委获悉,目前岛城共有26家企业、29只股票在境内外发行上市,国内A股上市企业已有22家。今年就力争有5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企业上市的同时,岛城还积极完善上市企业梯队培育计划,截至目前,拟上市企业储备规模达到220家,同比增长37.5% ,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后备军”。此外,“新三板”试点筹备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已确定试点企业32家,为高新区申请进入国家“新三板”扩容试点奠定了基础。
“目前新股过会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这两家企业资质比较不错,很可能至少有一家企业过会。”光大证券青岛营业部分析师国龙说,“岛城今年还没有企业上会,这两企业有望成为2012年度青岛新的上市公司。只不过目前正在进行新股改革,过会后新股的发行价可能不会太高,企业募集的资金有限。”
排队企业数量破600家
进入3月后,IPO 储备队伍扩容迅猛,每周都以20家以上的速度高歌猛进,3月新加入审核名单的拟上市企业就达百家,目前IPO 在审待发的公司数量已破600家。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主板和创业板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截至4月5日,证监会在审和过会待发企业共计604家。其中主板332家,创业板272家(包括12家中止审查企业)。
上述新入名单的创业板企业中,有3家出自中金公司保荐之手,分别为北京暴风科技、北京武神世纪网络技术、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以往只关注于大项目 、主攻大型企业上市的中金公司,也已逐渐放下“高贵身段”,开始发力中小项目。除了上述三家企业外,由中金公司保荐的尚有成都运达科技处于初审中,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江苏奥赛康药业、快乐购物和昆仑万维科技处于落实反馈意见中,云南蓝晶科技处于中止审查阶段,目前在会里的创业板项目多达9家。
而在此前的两年时间内,中金公司仅于2010年做了东方财富网一单创业板上市,2011年则再无声息 。分析人士称,中金公司此番审时度势的转型变化,也透露出目前A股IPO市场以创业板等中小企业为主导的发展趋势。
此外,刚于今年1月18日遭遇中止审查的北京绿创声学,仅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后又重新排队,再次冲刺,这也成为自今年以来中止审查企业再次申报的首例。据相关报道称,绿创声学的中止审查是由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自行主动撤回材料,但具体原因不详。一位保荐代表人表示,自行撤回材料形式的中止审核,再次申报不需等6个月,再启动需重走新股申报审核流程。绿创声学再次申报的保荐机构仍为中信建投,但签字保代则有所变化,由资深保代王东梅更换为去年8月新注册的肖鹏。
投行和PE合伙捞金
IPO 的重启,无疑为国内的创投行业提供了良好的获利和发展时机,PE亦风生水起。据统计,自2009年IPO 重启以来,14家 PE与8家投行的合作次数在3次以上,累计合作71次;44家 PE与14家投行的联手次数在2次以上。
不少主流券商背后,都有一个尾巴PE。如东吴证券曾3次与苏州国嘉创投这一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合作;平安证券保荐的5个IPO 项目股东名单上都有突击入股者盘龙投资,3次与高达资本集团联手;招商证券背后有个海恒投资;国信证券5单IPO 项目背后都有和泰成长;兴业证券背后有个兴烨创投,曾三次联手。
国信证券和兴业证券采用的“保荐+顾问”模式曾风靡一时。即券商通过担任某家创投公司的投资顾问,进而在保荐项目中提携创投入股。至今为止,监管层对此未作出明文禁止。
如果说,项目介绍多在投行个人层面,那么券商充当PE公司“投资顾问”这一形式,则是一种公司行为。兴业证券与其做投资顾问的兴烨创投,携手出现在先河环保、鼎汉技术、恒顺电气3家创业板企业。
IPO 重启以来,有9家券商成功直投46个上市项目 ,截至今年3月29日,9家券商直投公司账面浮盈43.48亿元;相比而言,PE通过入股432家公司赚走了1715亿。
投行PE化暗藏利益链
年初,华泰联合原副总裁、投行灵魂人物马卫国去职,并加盟知名PE同创伟业的消息一度震惊了这两个圈子。
投行人士投身PE,是必然的行业趋势,这一趋势将随着投行回报率的下滑而加剧。“越来越多的投行精英、会计师、律师加入PE,因为PE赚钱。PE是拼爹拼钱的行业,技术含量不高,每个人都能进来做,其他工作交给中介就行了。投行本质上来说,就是中介。”一位深圳PE人士直言,“等过2~3年,PE暴利时代慢慢终结,投奔PE的就会少了。”
专业人士认为,目前投行业务受到影响,降薪、减薪是常态。此外,PE激励机制比券商投行更为到位。目前,国内PE采用有限合伙制,分配机制比券商更灵活。傅喆指,PE青睐有招投行背景的人,因为他们懂资本运作,而且有人脉,手上也有一些项目资源。
逐利的人才流动背后,是格局化的IPO 利益链条。典型的IPO 链条:最上游者为实业资本、天使投资、PE/VC 、突击入股者等,发行人是核心驱动机;中游为各类中介机构:券商投行、会计师、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下游包括一些财经公关、打新机构等,最末端者为最后接盘的散户。
券商直投是又一捞金法宝
3年11个项目均登陆资本市场,以此创下券商直投行业榜首的国信弘盛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信弘盛”),绝对是券商直投行业中当之无愧的大赢家。国信弘盛成立于 2008年8月8日,是国信证券100%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国信证券成为继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后,第三家获取直投业务牌照的券商。
统计数据显示,IPO 重启至2012年一季度 ,国信弘盛共有11个项目实现上市,最新账面平均回报率为3.25倍,最新账面浮盈为5.52亿元。其中,通过“直投”长盈精密最新账面浮盈最高,约为1.62亿元。国信弘盛于2009年12月18日出资4950万元入股长盈精密。截至2012年3月29日,按当天的收盘价34.12元/股计算,其最新的账面浮盈1.62亿元,投资回报为4.27倍。
尽管国信弘盛成功上市的项目最多,不过赚钱的效率并不高,只位于中游水平。截至2012年3月29日,国信弘盛的平均回报率为3.25倍,位居IPO 重启以来776家创投公司中的107位。
与国信弘盛的凶悍相比,广发信德投资风格稍显理智。
作为“嫡系”的广发信德投资,同样不能摆脱“突击入股”的外衣,频繁跟随广发证券出入各家IPO 项目,热议不断。2008年12月3日广发信德成立,广发证券持有其100%股权。统计数据显示,广发信德在成立不到4年的时间里投资36家公司。IPO重启至今,有9个项目已上市。广发信德共投资17888万元,截至2012年3月29日,广发信德账面浮盈6.14亿元,平均回报率为4.43倍。2009年7月2日,广发信德以1500万元获配天广消防500万股。一年后,天广消防成功上市,上市首日收盘价为40.7元/股,浮盈1.89亿元,投资收益高达13.57倍。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