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价值投资需要健康的股市制度

2012-04-11 10:47:38 作者: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在欧美等外围股市回暖及国内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标志的货币政策逐渐宽松的背景下,近期市场开始回暖。但要想保持A股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真正成为吸引养老金等长线机构资金和社会储蓄的投资场所,就必须对目前的市场进行改革,建立适应价值投资的股市制度。

中华PE:

在欧美等外围股市回暖及国内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标志的货币政策逐渐宽松的背景下,近期市场开始回暖。但要想保持A股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真正成为吸引养老金等长线机构资金和社会储蓄的投资场所,就必须对目前的市场进行改革,建立适应价值投资的股市制度。尽管郭树清主席喊出了目前蓝筹股具有罕见投资价值的话,但各路资金对进入A股市场仍心有余悸。之所以如此,是因为A股市场制度设计存在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化”的发行思路需要调整。A股市场化改革思路的大方向不容置疑,问题是如何实现真正的市场化。打着“市场化”的旗号,使新股发行价格与内在价值严重脱轨的“市场化”,大大有利于融资者而完全忽视投资者的利益,属于典型的涸泽而渔行为。近2年的实践证明,放任承销机构和上市公司提高新股发行价格的“市场化”思路是完全错误的,必须尽快改革。

改革对策:最可行的办法是新股发行市盈率不能超过市场同行业的平均市盈率。这样既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又保证了融资公司的利益。对于缺乏市场平均市盈率参考的新兴行业,可考虑用本企业3年利润平均增长率限制,并将40倍市盈率作为发行价的绝对上限。这样可以给新股上市留下一定的价格上涨空间,即有利于保护A股市场投资者,又有利于提高A股市场对资金的吸引力。

二,股票上市方式需要改革。目前的上市方式是股票发行后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多数公司仅不到四分之一的股票可以首发上市流通,其余股份3年后陆续上市流通。这种方式看似缓解新股对二级市场的冲击,但实际上存在严重的价格陷阱,使A股市场后患无穷。

改革对策:可以考虑的方式是新股上市即全流通,为防止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可考虑让投资者的申购股份在A股市场流通,而大小非可考虑1~3年内只在大宗市场流通。这样,新股的价格水分会很小,股价基本体现全流通后的价格,对一、二级市场投资者都比较有利。

三,投资者成本严重不同。目前的制度下,A股市场正逐步演变成产业资本掠夺金融资本的工具。这也是A股市场制度缺陷中最致命的软肋。原始股东的投资成本和二级市场新股申购成本相差悬殊,在这种成本严重不同的市场,金融资本几乎变成产业资本菜板上的肉。

改革对策:原始股东的持股成本应与金融资本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体现A股市场的公平。现在的方式是如果一个公司以网上申购每股5元的价格发行2000万股的普通股,按照每股面值1元计算,除了2000万面值的股票,其余产生的8000万溢价将进入公司的资本公积金,由所有股东共享。而原始股东的持股成本是1元,但同样享受资本公积。这明显是一级市场的原始股东侵占二级市场股东的利益。改革方案是:如果二级市场以5元发行,原始股东也应以5元的价格折价缩股,溢价部分全部计入资本公积,由所有股东共享,使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保证了A股市场最基本的公平。

四,交易方式需要改革。目前,只有蓝筹股开展融资融劵业务,而绝大多数中小盘股未开展融资融劵业务。二者处于不同的价值评估体系。蓝筹股是双边市场的价格,比较合理;而中小盘股是只能做多的单边市的价格,其估值极不合理。

改革对策:如果对所有的股票都开展融资融劵,中小盘股与大盘股一样做多做空均可以盈利,中小盘股的高溢价自然就会回落。这样更可以保证市场投资者关注公司的基本面,更有益于倡导价值投资理念。

关键词:价值投资需要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