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保荐被否最多 国信证券成“IPO杀手”

2012-04-25 10:53:29 作者: 来源:投资快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国信证券去年共承销31单IPO项目,其中11家公司上市当年业绩出现“变脸”。万安科技2011年净利润下降47%,国信证券保荐人陈敬涛、罗春涉险过关。国信证券保荐上市的公司破发数量高达21家,占其2011年成功保荐项目逾六成。

中华PE:

国信证券去年共承销31单IPO项目,其中11家公司上市当年业绩出现“变脸”.
  
万安科技2011年净利润下降47%,国信证券保荐人陈敬涛、罗春涉险过关。
  
国信证券保荐上市的公司破发数量高达21家,占其2011年成功保荐项目逾六成。
  
国信证券去年IPO项目被否最多,被业内冠以“IPO杀手”之称。
  
就算上市前包装得再漂亮,终究会有揭开面纱的一天。国信证券去年承销31单IPO项目中,有11家公司上市当年业绩出现变脸。其中变脸最厉害的要数万安科技,去年净利下滑47%,而正是在50%的监管红线内,其保荐人陈敬涛、罗春涉险过关。尽管免受处罚,国信证券去年保荐的上市公司至今仍有逾六成破发,也令不少投资者蒙受损失。2011年国信证券平均每保荐5家公司就有一家被否,因此成为去年IPO项目被否最多的投行,业内甚至将其冠以“IPO杀手”之称。
  
11家公司变脸国信证券保荐人如“忽悠人”
  
“丑媳妇迟早要见公婆。”Wind统计数据显示,IPO承销业绩排名一向靠前的国信证券,按上市日期计算,去年共承销31单IPO项目,其中11家公司上市当年业绩出现“变脸”.这些公司分别是安居宝、杭锅股份、腾邦国际、力源信息、佳士科技、万安科技、恒大高新、江粉磁材、尚荣医疗、舜天船舶、德尔家居。
  
其中,在国信证券主承销公司当中,全年业绩跌幅居首的万安科技和江粉磁材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达47.74%、39.43%%;腾邦国际2011年业绩同比也滑坡近三成,为27.94%.
  
2010年盈利,2011年突然亏损。许多普通散户被这些“变脸”公司坑害不浅,一些机构投资者也踩中地雷,账面大幅亏损。如果有保荐人刚刚向你兜售完一家公司的股票,这家公司业绩就变脸,那么你下次还会相信吗?上述11家变脸公司,连同那些“只荐不保”的保荐人,正在挑战投资者的忍耐度与证监会的监管红线。难怪有投资者感叹:“现在的保荐人就像‘忽悠人'!”
  
万安科技净利降47%两保荐人涉险过关
  
万安科技是2011年6月登陆A股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2008年~201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030.45万元、5750.58万元、8374.65万元,2009年和2010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2.67%、45.63%,业绩高增长显然给公司上市加分不少。
  
但就在上市的首份年报即将面世之际,公司在今年3月23日和4月17日分别披露的2012年一季报预告以及2011年业绩快报,数据都非常难看,这与《招股说明书》标榜的业绩高增长形象相差甚远。
  
万安科技2011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1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10.02亿元,同比增长15.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76.38万元,同比减少47.74%;基本每股收益0.54元。对于业绩的下滑,万安科技认为是因为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员工人均薪酬的提高,导致产品成本和管理费用增加、产品毛利率下降。另一方面,公司预计今年一季度盈利454.15万~1135.37万元,同比下滑50%~80%,理由同样是主要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等几个方面。
  
如果年报最终公布的利润下降幅度在50%以内,作为万安科技上市保荐人的国信证券的陈敬涛、罗春,可免于证监会的处罚。
  
国信证券保荐股逾六成破发
  
新股上市不久就破发或者业绩出现大幅下滑,也成为投行保荐背后的重要问题。
  
根据投资快报记者的统计,2011年以来破发的股票中,涉及最多的两家券商是国信证券和平安证券。其中,国信证券保荐的破发股数高达21家,占其2011年保荐公司的67.74%.业内认为,推动上述公司以“双高”标准发行保荐人难辞其咎。
  
在被国信证券保荐的21只破发股中,有半数破发程度已超过10%.其保荐的破发股中,破发程度最大的是中海达(300177)。这家创业板公司在2011年2月15日被国信证券保荐上市,至2011年4月23日,跌幅已经高达58%,同期上证综指只下跌17.43%,远远跑输大盘。仅次于中海达跌幅的是佳士科技(300193),上市至今跌幅达到51.02%.
  
新股的不断破发,从侧面反映出保荐人保荐不力,未能将优秀的上市公司推荐上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保荐人未能给予新股合理的估值,令其上市后就被打回原形。
  
分析认为,新股的破发,多是投行为了赚取更多的保荐费用,而抬高了新股的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所致。因为投行的保荐费是按照融资额的一定比例收取的,做高发行价和市盈率,就能令企业融到更多的资金,从而赚取更多的承销费。
  
国信证券IPO被否项目最多
  
国信证券虽然保荐成功的项目很多,但是其IPO项目被否率也很高。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国信证券保荐成功32家,被否8家,也就是说被否率达到20%.其保荐的千禧之星珠宝、温州瑞明工业、安徽广信农化、福建诺奇、深圳中航信息科技产业、河北养元智汇饮品、上海丰科生物科技和盛瑞传动首次上会均未获通过或被取消审核。这意味着,在2011年国信证券平均每保荐5家公司就有一家被否。国信证券因此成为去年IPO项目被否最多的投行,业内甚至将其冠以“IPO杀手”之称。
  
失败率如此之高,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突显了国信证券投行部门在保荐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问题较为明显。“至少在筛选项目以及做好尽职调查方面,国信证券尚存在漏洞。”
  
上述人士以2011年11月2日被否的安徽广信农化举例,财报显示,广信农化业绩波动剧烈。比如2008年,广信农化突击草甘膦项目而斩获4.27亿元营业收入,占当期营收的42.05%;但2008年底金融危机,使其2009年整体营业收入下滑42.17%.
  
投行人数庞大粗放式管理堪忧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国信证券2011年共承销了31家上市公司的IPO,仅次于平安证券的34家,募集资金规模达到274.20亿元,排在平安证券之后位列第二。不过按照国信证券自己的统计口径,算上增发等再融资项目,他们在承销家数和募集规模上均是业内第一。
  
资料显示,国信证券投行部团队人数高达500人,仅保代数量就达到130人,整体规模位居券商行业第一位。如此庞大的数量保证了国信证券投行业绩的靓丽,连续三年,国信证券保荐和承销的在IPO和再融资规模保持在业内前两名的位置。
  
“发展太快,国信的投行仍然存在粗放式管理问题,团队作战导致了风控风险较高,单个项目质量难以保证。”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在急于抢占业内老大的背后,也显示了国信证券某种急躁的情绪。
  
投资快报记者了解到,国信证券高达130人的保荐人队伍被分配在18个团队之中,分别驻扎在深圳、北京、上海以及杭州等地,各个团队独立作战,自负盈亏,彼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争抢项目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除了多家公司过会被否,国信证券保荐上市的公司业绩变脸的不在少数。有分析人士指出,国信这种分组的项目承包制也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山头主义”文化。
  
国信弘盛直投模式遭质疑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值得检讨的恐怕还有国信证券一直饱受诟病的“保荐+直投”模式。
  
国信弘盛是国信证券旗下专门从事直接股权投资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是国内第三家获允开展直投业务的券商直投公司。借助国信证券投行部的庞大项目资源积累,国信证券直投公司--国信弘盛入股了数家有国信证券保荐的拟上市企业,已经成功上市的6家公司也均是国信证券保荐的,甚至引起市场关于“利益输送”的质疑。
  
在近期准备上市的天赐高新招股说明书中,国信弘盛的名字赫然醒目。据招股书显示,国信弘盛持股比例达6.88%,是天赐高新第三大股东。
  
券商在一级市场上“突击入股”,获得暴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证监会已于去年叫停倍受争议的“保荐+直投”.《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第三(九)条明确规定,证券公司的直投子公司、直投基金、产业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不得再对该拟上市企业进行投资。但受到暴利驱使的券商,有不少玩起了文字游戏,从“保荐+直投”改为“直投+保荐”.此次天赐高新保荐人为国信证券,第三大股东正是国信控股的直投子公司国信弘盛。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