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如何理性投资?
2012-06-18 14:38:23 作者: 来源:搜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百姓手里的闲钱多了,如何让手里的钱保值甚至增值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面对纷繁复杂的投资方式,银行理财产品凭借银行信誉担保、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但由于理财知识匮乏等原因,一些消费者掉入理财产品的陷阱。怎样做到理性投资,理财市场如何完善等问题备受关注。
尽管近期出现了投资者购买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巨亏的案例,民众对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关注度依然不减。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6月2日至6月8日,28家银行共发行了304款理财产品,其中,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共发行128款。在304款理财产品中,保本和保证收益型款理财产品共147款,市场占比为48.36%;非保本型理财产品157款,市场占比为51.64%。
如此繁多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免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人尤其是理财知识相对薄弱的人群深感“摸不着头脑”。市民张先生说:“现在各家银行都推出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听上去回报都挺高,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
据了解,目前各家银行发行的组合类理财产品中,产品信息的披露差距较大。当问起资金投向时,不少银行客户经理都表示主要是用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以及其他风险较低的投资渠道,甚至有的银行客户经理说不清资金投向。
一位银行理财师私下透露,由于银行没有对资金投向作明确说明,获得高额利润的时候银行可以拿出很少的利润给投资人,亏损时银行可以说投资失误,让投资人承担风险。
有关专家表示,投资者对于风险的认知程度还有一定差距,很多人在没有全面了解产品的情况下盲目购买,掉入陷阱。
为了吸收存款和完成业绩任务,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被不断抬高。有的银行所宣传的“高收益率”并不等同于最终实际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年化收益率为5.5%,10万元本金7天期限,最终收益为100000元×5.5%÷365天×7天期限=105.4元,要是除去各种“手续费”,其实际收益就更低了。
“投资者不仅要注意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差别,也要考虑到流动性等风险因素。”有专家表示,我国理财市场兴起时间不长,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为拉拢更多客户从而提高自身收入,在推荐理财产品时刻意回避风险。
针对如何规避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的风险,业内专家建议,投资者要清楚什么样的理财产品是适合自己的,购买以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以及各种类型理财产品的特点等,否则投资后果是很危险的。
首先要跟专业的理财经理沟通;其次,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合同条款和介绍的情况是否一致;再次,投资途径决定了产品的风险、收益高低,因此要了解产品的投资去向。
此外,投资者在投资前要做好资金配置,尽量避免流动性风险;投资者要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仔细阅读相关风险揭示条款,其中一般会对投资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风险做详细说明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