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应对“经济困难”需加大政策调整力度

2012-07-17 09:09:59 作者: 来源:金融时报(北京)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赵洋棋至中局,形势愈加复杂。伴随着一系列经济数据的相继公布,国务院高层近期也频频赴各地调研,把脉当前经济形势。近日在四川调研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肯定经济总体呈现“缓中趋稳”态势后指出。

中华PE:

赵洋棋至中局,形势愈加复杂。

伴随着一系列经济数据的相继公布,国务院高层近期也频频赴各地调研,把脉当前经济形势。近日在四川调研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肯定经济总体呈现“缓中趋稳”态势后指出,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还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为应对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的“经济困难”,从5月中下旬开始,中央就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而要实现稳增长目标,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这包括适当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并把稳增长与各项改革结合起来,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之所以强调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在于今年以来经济形势的变化。尽管近期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仍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内,稳增长政策措施正在见到成效,但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显著,在外需不稳的情况下,内需也呈现乏力迹象。

最新公布的GDP数据显示,二季度经济增速为7.6%,为三年来首次“破8”,也是继去年一季度开始的第六个季度回落。如果说这一数据还在市场预期之内,那么稍早几天公布的CPI、PPI以及贸易进口数据的滑落,则给市场增添了悲观情绪。比如观察工业运行活跃程度的指标PPI,已经是连续四个月负增长,且6月份同比环比均是负数,显示出企业投资明显缺乏后劲,经营生产活动低迷;而6月份出人意料的高贸易顺差,背后原因则是进口的过快下降,显示出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乏力,这也进一步表明国内宏观经济不容乐观。如果再结合全社会工业用电量的低速增长,工业增速以及税收增长的大幅下滑,长期信贷需求不振以及6月PMI数据的继续回落等,都让人切身感受到实体经济增长低迷。

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实现稳增长目标,需要适当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对货币政策而言,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本取向不变的前提下,已经作出及时适度预调微调。从6月8日央行第一次降息,到7月5日晚宣布第二次降息,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央行通过对货币政策的微调预调,释放出强烈的稳增长信号。之所以有如此密度的利率调整,除了稳定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外,物价水平的持续回落,在客观上为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留出了操作空间。业内已有共识,货币政策作为一种短期政策,而且是一种需要相机抉择、及时进行调节的政策,如果未来经济增速继续出现超预期下行,在物价低位运行的环境下,不排除价格型与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继续调整的可能,以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实现稳增长目标,需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有效协调配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结构调整,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主线,因此,稳定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要与“转方式、调结构”相结合。可以肯定,任何一项政策自身,都难以完成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促民生这样的多重目标,这就要求宏观调控政策与产业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等有效协调配合,发挥一揽子“组合拳”优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要特别注意完善结构性减税,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减少流通环节税收和费用,减轻小微企业税负;要加强金融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改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有效;同时,要加强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做到有保有压,加大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投放,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实现稳增长目标,需要把稳增长与财政、金融、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用市场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产业竞争力。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当前,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阻碍经济增长活力的体制机制性因素迫切需要去除,宏观经济在经过30余年的高速增长后,其潜在增长率也在逐渐下降。因此,要稳增长,就需要各地区各部门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坚决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当前,稳定投资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能否因势利导,把稳定投资与各个领域的改革结合起来,是事关增长与改革的大事。比如在打破部分行业垄断,激活民间投资方面,“新36条”实施细则已经全部出台,关键在于落实,有关方面应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以深化改革的姿态,推出一批便于民间投资参与的项目,营造一种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的新气象。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既要看到经济发展的亮点和积极因素,又要全面估量形势,发现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为顺利渡过“经济困难期”,适当进行宏观政策调整,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协调各项政策,深化改革开放,将能有效激发经济活力,实现稳增长目标。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