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移动服务商艾伏锐总裁尤金:投资给聪明人
2012-07-25 13:45:39 作者: 来源:环球网科技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提起来自俄罗斯的移动服务商艾伏锐(i-Free)公司,或许很多人会感到很陌生。但要提起大名鼎鼎的“割绳子”游戏,相信很多人便会有印象了,这款在国外几乎和“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齐名的游戏就是艾伏锐(i-Free)公司为全世界玩家带来的惊喜。
提起俄罗斯的科技产业,我们可能会下意识想到风头正盛的杀毒软件卡巴斯基,或者想到风头更盛的俄罗斯黑客……而无论哪种,也都会让我们不由得联想起俄罗斯人崇尚实力,极具攻击性的进取精神。
而当艾伏锐(i-Free)公司的亚洲区总裁尤金(Evgeniy Kosolapov)作客环球网科技频道,接受“环球IT领袖对话”的采访时,却表现出和我们印象中的俄罗斯企业家不同的一面。尤金先生表现得彬彬有礼,稳重谨慎。面对未知的中国市场,他一再强调,艾伏锐(i-Free)公司来到中国,不是为了赢取中国市场,而是希望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谋取“共赢”。
艾伏锐(i-Free):俄罗斯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领军者
记者:欢迎您,不少人对与俄罗斯做生意有些兴趣。您是否可以谈一谈您公司的情况?
尤金:我们在俄罗斯的公司,还是在中国的公司?
记者:都可以讲讲。
尤金:我们公司主要是做移动网络服务与移动网络内容服务的。这个行业在俄罗斯不小,有活力,去年的市场规模就超过10亿美元。我们公司在这个市场上处于前几名的领导地位,去年我们的销售达到2亿美元。我们所做的主营业务都是与移动网络有关的,我们做移动游戏,移动视频,移动娱乐与应用以及技术方案提供。对于那些希望进军俄罗斯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我们能帮助提供很多机会,而且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帮助了不少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
在中国:不求赢,求共赢
记者:那么现在你们公司在俄罗斯有多少人?在北京有多少人?
尤金:我们现在有600个员工,在7个不同地域的办公室工作,分别是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中国、印度与巴西。最大的办公室是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有350多人。在中国,我们的办公室还是比较小的,大约30人,但是我们在增长。
记者:在中国人印象中,传统的信息产业通常都是由美国人领导的。无论是传统的互联网网络公司,还是新兴的社交媒体行业,美国公司都走在最前面。作为俄罗斯公司,您打算依靠什么策略来赢得中国市场呢?
尤金:我们其实没有赢得中国市场的战略目标。我们定位很清楚,我们知道我们不可能在中国成为市场第一的,因为中国本土的公司也非常强大。我们的商业策略就是在中国市场寻找到好的商业合作伙伴,共赢,而不是赢得中国市场。谈到美国公司,的确,美国市场很大。不过,商业现实是——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不同。很多美国公司在中国不能取得成功,就是他们对中国的本土文化现实认识不深刻。比方说,在美国,大家都用信用卡来支付移动内容消费。不过,在中国,大家不用信用卡来支付。从这方面将,中国市场与俄罗斯市场很相似。在俄罗斯,我们也不太用信用卡支付消费。所以,中国和俄罗斯有市场共性,我们习惯中国这样的本土文化。
本土化:我是公司唯一的老外
记者:那么,当您在中国拓展商业的时候,您是否有一些具体的优先安排?
尤金:首先,我们希望尽可能地本土化,我们本土化的团队很强,我是公司唯一的“老外”。我们所有的经理与开发人员都是中国人。这对我们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要开发适应中国本土的产品。其次,寻求与发展商业伙伴关系。我们需要伙伴一起提供技术方案,一起营销提供产品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在中国做事情要有耐心,不可能见面,握手,事情就成了。寻找合适的伙伴关系需要时间。
当老板:中国人比俄罗斯人强
记者:就信息产业的企业家能力而言,俄罗斯的企业家与中国、美国的企业家相比,什么方面让他们与众不同?
尤金:我们俄罗斯人自己的看法是,我们认为俄罗斯有很优秀的程序员。不过,就企业家能力,当老板的本事来讲,我们觉得中国人这方面要比俄罗斯人强。就两国企业家的共性而言,一个趋势是,两国的企业家都期待“靠自己”活下去,不想依赖“权势”。两国新兴的企业家都希望从草根创业开始,白手起家,把商业做大。俄罗斯在信息产业方面的商业优势还是我们有优秀的程序员,能推出好的产品,比如你知道的杀毒软件卡巴斯基等等。
打造“硅谷”:俄罗斯不如中国自然
记者:谈到技术创新,中俄两国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国建造了不少创新科技园,孵化器,打算来促进创新。俄罗斯领导人普京说要打造俄罗斯的硅谷,那么,与美国硅谷相比,您对中俄的这些做法有何印象与评价?
尤金:我的印象是,中国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记者:是吗?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尤金:以北京中关村为例来看。中关村在概念上被认为是中国的硅谷。中关村的发展模式是“自下而上”的,从底层向上发展。中关村有几所大学在那里,那里的大学培养了不错的学生。企业与公司聘请那里的学生工作,这就是中关村兴起的原因。中关村的这条路走得和美国硅谷有点想象。美国硅谷有斯坦福大学等几所好大学在那里,然后,企业就在大学周边滋生与发展了。俄罗斯的做法是政府划出一片空地,说让我们来打造俄罗斯的硅谷,但是,那里什么也没有,不毛之地。那就很难发展。发展信息产业最重要的资源与财富是人才,发展这个行业必须选择最靠近人才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中国北京的发展更加自然。
记者:你们在研发方面做什么?你们在中国有实验室吗?
尤金:在中国,我们还没有。
记者:在俄罗斯,你们有实验室吗?
尤金:有的。
记者:你们在那里做什么?
尤金:在俄罗斯的公司总部,我们有“特别创新部门”。这是一个分开独立的部门,我们投资了很多钱在创新的技术研发上。我们选择几个有投资兴趣的研发主题,从俄罗斯全国招募与这些主题相关的最优秀的人才,把他们从莫斯科请倒圣彼得堡工作。这是我们公司内部的创新中心。在中国,我们的业务刚起步,公司规模还小,主要是把俄罗斯总部的产品针对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在将来,我们也打算在中国建设研发中心,使用中国人的创造力、才能来发展适应全球的产品。
我们没有上市的打算:为什么要上市?
记者:你们公司现在还是私有的民营公司吗?
尤金:是的
记者:你们今后有在资本市场上公开上市的计划吗?
尤金:不,我们不上市。
记者:为什么不呢?
尤金:为什么要选择上市?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这个企业成长扩张需要资本,第二,这个企业的所有者希望卖掉一些股份“套现”。就第一个理由看,我们的产品做得不错,有很好的利润,我们不需要别人的钱,我们用公司自己的钱来扩展业务。就第二个理由看,我们公司的所有者对公司的发展全身心投入,他们是企业的人,他们不是外面的投资人,他们还要自己做下去,与公司一起成长。
记者:所有者也是管理者。
尤金:是的,他们靠这个公司的成长生活。他们没有理由套现的需求。此外,公开上市的一个弊端是,企业丧失了发展的灵活性。上市后做起决定来很慢,必须得到这个股东,那个股东的同意与批准。股东总要考虑他们的利润,利润,利润。但是,私有公司的好处就是可以很快地做出决定,这些决定也许在今年不能带来利润,但是,可以在明年带来利润。私有公司就不必得到每个人的同意了。
投资给聪明人:我们不可能自己干所有的事情
记者:我注意到您的公司还有一些投资的功能,你们会给一些信息行业内的新企业注入种子基金,投资一些新的商业,您觉得这样的模式从长远来看会给你们公司的成长带来很多大的贡献吗?
尤金:我们希望如此。因为我们很清楚我们是不可能自己干所有的事情的。我们不是什么方面都聪明的人。我们喜欢那些有非常好想法与主意的人。因为我们有一些多余的资金,我们就会投入一些天使种子投资在新商业上,这个一个独立的业务。我们投资那些聪明的有主意的人,用他们的知识弥补自身的不足。
记者:通常你们会放多少钱给那些新的创业公司?
尤金:视情况而定。通常是6位数,或者7位数的种子投资。
记者:你是说美元吗?
尤金:是的。根据具体的项目而定。
面对海外市场:宁愿慢慢成长,暂不考虑收购
记者:好的。你们公司对在“金砖国家”发展业务有很大的重视,你们打算在这些金砖国家通过并购来实现公司的快速增长吗?像美国思科公司那样?
尤金:不,我们在俄罗斯以外的市场没有并购计划与战略。在俄罗斯内部,我们有并购。最近几年,我们并购了5家公司。在海外市场,我们不是特别有信心,还搞不太清楚对方究竟是谁,是不是一个好的收购目标。这也是为什么在海外市场,我们希望通过自己做的方式来慢慢成长。也许,以后我们会考虑一些并购,不过,并购不是我们当前优先考虑的事情。
记者:明白,你们希望在这些市场自己动手,亲自做,慢慢实现成长。
展望社交媒体:将与传统媒体“共存”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最近高盛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建议投资者买入脸谱公司的股票,因为他们看多社交媒体这个新兴的行业。您认为,社交媒体行业会在未来10年成为信息产业的新引擎吗?
尤金:在我看来,社交媒体、社交工具还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目标。如果你有一个好的产品,比如游戏,或者产品,你必须学会用社交媒体去传播与推广,让更多人知道。在传统的商业里,企业是需要花费很多广告来促销,让更多人知道新产品。现在,有了社交媒体,你可以让这个产品通过社交媒体,自发地让参与者评价与推广,因为社交媒体的用户有“喜欢与顶”和“喜欢与推荐”的传播功能。这是一个工具,但还不是终极目标。所以,我认为,将来是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双轨制”,两者将共存。一方面,在传统媒体上投放广告,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自发地口碑相传。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