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强蛟解围互保危局效用待解 不良贷款显现
2012-08-13 09:12:16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浙江互保圈信贷危机频繁爆发以来,市场将更多的关注投向了有多少家企业发生了危机,可能涉及的信贷规模有多大,还有对众多个案企业如何成长并逐步演变成危局的全过程,其中不乏备受关注的中江控股、天煜建设、虎牌集团……以及下文提到的春雷集团等等,单是名字就可以列出一长串。
但是互保危机已经发生,而宏观经济环境不可能在短期内出现重大转折。那么,危机之后、及仍处于危机之中的企业、银行、中介机构,甚至包括地方政府等等利益相关者,如何在此环境下进行自我救赎,效果又将如何,他们的做法最终能为互保危机破题吗?
一年多前,强蛟镇的一声“春雷”震惊了整个宁波。
强蛟镇地处宁波市宁海县东北部,象山港尾,是全国百强县宁海的工业重镇,工业体系以模具、塑料、机械、轻工、铸造为主。2010年初,浙江宁海强蛟镇春雷电器集团因管理混乱、资金链断裂等问题被迫停产。不日,与春雷电器互保的另两家企业也相继宣布停产;之后包括宁海实力型企业九龙五金等在内的11家处于第二层担保圈的企业宣布陷入危机。
故事还没完。不到半年时间,危机波及了宁海县另外20家企业,这些企业处于春雷电器的第三层担保圈。上述30多家企业因为互保、联保关系面临被银行收贷的处境。
“14家(第二层担保圈内)企业的债务总额达10亿元,外围企业相关债务也在10多亿元。当时因为担保关系,危机还在进一步影响更多企业。”宁海一位政府人士告诉记者。
如此牵一发动全身,立即震动了浙东地区。
彼时,宁海县政府成立了专项小组协调陷入互保危机的企业。2011年左右,在外部审计等多方介入下,将当时已经受互保影响的33家企业分为内、外层。外围企业的相关贷款担保,由宁海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有限公司承接,隔断担保“病菌”的继续传染;内层的14家企业已经深陷互保债务泥潭,根据各个企业的情况,有破(产)有保(全)。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宁波全市法院审理执行涉及企业停产、企业主逃债的民商事案件超过900件,远超往年。从涉诉企业的情况看,停产、倒闭企业大多深陷民间高利贷或抱团担保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时隔一年多,截至2012年8月,强蛟镇已经有几个内层企业破产,其他企业正在重组过程中。在实施自我救赎上,强蛟镇走在了前面,但强蛟最终能为浙江互保危机破题吗?
处理强蛟互保案负责人之一,浙江省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夏方伟日前告诉记者,强蛟互保企业的破产、重组的处理方案将在9月中下旬给出最终答卷。
“互保镇”的诞生
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宁海,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饮料、橡胶制品、金属制品等行业。目前,宁海已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至60位左右。
“强蛟以机械、模具产业著称,为宁海拿下中国模具生产基地称号立有一功,镇上的模具企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宁波一电源企业总经理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沿海外贸企业迅速崛起,宁海地区的中小企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这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原始积累不足,资产较少,又有着迫切融资扩大规模的冲动。但彼时的融资渠道基本只有民间借贷和银行。
因为无足够资产作抵押,中小企业必须通过担保才能获得银行最初的贷款。
说到担保,宁海县曾在2001年就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政府出资1亿元作为注册资本,6倍杠杆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起到过不小的作用,但仍只能覆盖一小部分企业。
于是,中小企业开始转向找银行熟悉的几家企业做担保,另外企业负无限连带责任。扩张心切的中小企业主们急着拜访周遭企业,因为地域关系,周围的企业他们熟悉,银行也认同。一来二去,宁海强蛟镇上的不少上些规模的企业开始逐渐被纳入一张隐蔽的互保、联保网络。
肇始于2010年的这场担保危机,涉及强蛟镇稍具规模的企业十多家,上述电源企业总经理称,整个强蛟此类规模企业也就几十家,强蛟几乎成了一个“互保镇”。
但是在前述政府人士看来,银行贷款体制也有问题,在贷款的时候,银行已经对企业进行了评估,既然愿意贷款给它,就不应该把其他企业牵扯进来,更不应该在部分企业出问题时,对互保企业进行一刀切的收贷。
该人士还认为,宏观经济的松紧变化过快,也加剧了企业互保危机的
爆发。他举例,在2009年,银根非常放松的时候,商业银行手里拿着钱急着放贷,中小企业即便没有融资需求也必须要,因为怕这会不要以后需要贷款的时候,银行不予贷款。
“这样就扩大了互保圈,也增大了债务。强蛟镇的一些企业就是拿着这些贷款,做了不少副业,导致盘子太大,资金链断裂。”他续称。
宁波地区不乏强蛟镇这样的担保网。今年4月前后,由于和宁波一家知名电源公司产权纠纷,宁海九峰公司、金源马公司、荣利橡塑厂资金沉淀,融资开始受到很大限制,暴露出这些小微企业通过相互担保资金达5000万元左右。
同时,上述电源企业总经理称,在宁海还存在另一种担保网络,一些企业成立时,同时设立一些关联公司,然后用这些关联公司互保、联保套取贷款。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去年负债20多亿倒下的宁波高新区七鑫旗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有21家,在保证担保的5.28亿债权中,关联担保占到了4.49亿元。
担保网破
春雷集团成立于1982年,是以春雷电器、春雷模具、春雷汽配组成的制造企业,专注于洗衣机、饮水机、制冰机和冰箱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截至近期破产前,年产大型模具能力60台/套,洗衣机、冰箱数十万台。
最鼎盛时期,公司曾为无锡小天鹅集团、春兰集团、上海大众公司、上海通用公司、夏普电器等几十家著名厂商提供成套大型精密注塑模具。
“不满足于模具制造的春雷,2006年大举进军冰箱市场,投资过亿,但效益却不如想象的好。另外,厂区建了拆、拆了建,没有很好的公司规划。”上述电源企业总经理称,到后来,春雷值钱的资产大部分只剩下地皮,集团用地面积在10万平方米左右。
进军冰箱市场效益还没展现,春雷集团的银行负债却着实大增。此后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春雷介入了民间借贷,同时春雷电器还为他人部分民间借款做了担保。2009年,春雷集团因给宁海县日意塑胶有限公司的债务进行担保,被法院裁定负连带赔偿责任。
2009年底,已经显露危机的春雷电器开始被债权银行注意,已经很难获得新贷款。落入平阳的春雷集团最终在2010年初停产、倒闭。
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倒下了。
紧接着,不日,与春雷电器互保的另两家企业也相继宣布停产。再之后包括宁海实力型企业九龙五金等在内的11家处于第二层担保圈的企业宣布陷入危机。不到半年时间,危机波及到宁海县另外20家企业,这些企业处于春雷电器的第三层担保圈。上述30多家企业因为互保、联保关系面临被银行收贷的处境。
一时间银行、政府、担保企业风声鹤唳,法院金融债权、民间债权纠纷频增。
2011年,随着货币紧缩的加剧和外贸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包括宁海在内的宁波地区中小企业停产、企业主逃债的现象快速增加,宁海地区也不例外,其中包括七鑫旗、圣豹电源等知名企业。宁海此前在经济快速上升时期,坚不可摧的互保网,进一步告急。
强蛟镇一些深陷担保债务危机的企业,开始走上了破产之路。例如强蛟镇担保圈内层的14家企业之一的宁海县登煌锻造制品有限公司,正在寻找投资者收购其2万余平方的建设厂房、办公楼,然后清算。
不良贷款显现
企业破产是银行的噩梦。
为了减少损失,强蛟担保危机发生伊始,银行便开始检查关联企业债务,到期和有损失风险的贷款尽量收回。同时,债权人试图避免企业通过法律程序申请破产,回避破产清算中职工工资优先原则等。
但实际上,从春雷电器停产开始,银行的不良贷款已经开始慢慢显现。
“从已经破产的企业看,银行贷款的损失率比较高,收回来的贷款很少。”强蛟镇互保网的一家债权银行人士对记者称。该银行在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春雷电器中的贷为款800万元,目前春雷已经宣布破产,该贷款收回比例小于50%。
“事情发生一年多来,几家银行都有不良出现,不过我们已经用拨备进行了覆盖,尤其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拨备充足,已经拨付。”上述债权银行人士称。
根据记者了解,涉及此次强蛟镇担保危机的,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宁海农信社等数家金融机构。14家(第二层担保圈内)企业的债务额度为10亿元左右,外围企业相关债务也在10多亿元。
“如果单纯从担保贷款这部分来看,应该只能收回30%-40%,不过现在针对这些企业(14家内层企业)的处置还未结束,一些企业的处置方案也还没有最后敲定,所以还不能给出确切的损失数据。”宁波农业银行一人士称,农业银行在这14家企业的抵押的比重在几家银行里面算高的,损失相对较少。
不良的数据,也可以在企业停产、企业主逃债典型的温州得到反映。温州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连续12个月上升,截至2012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高达2.69%,创十年来新高。
但记者在宁海调查发现,银行基本仍接受企业互保贷款的申请,并没有因为强蛟镇的事件完全停掉此项业务。
“企业担保贷款还是要做的,比如一些乡镇企业,不做担保贷款的话,有些业务就没法开展。”上述农行人士称,我们会更加关注核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不能过分依赖于担保和周边处于第二偿还位置的企业。
一城商行杭州地区风控负责人看来,银行要求企业寻找多个企业担保也是无奈之举,可信赖的担保公司太少。近两年,一些银行在浙江已经只有中新力合等个别担保公司可以合作。
“政府层面可建立一些担保、再担保公司,使银行可以不过分依赖于企业的互保、联保。”他建议。
重组还是破产?
对于互保危机的处理,强蛟镇或是浙江的探索者。
2010年初,在互保危机中惊魂未定的宁海县政府,意识到互保危机蔓延辖区可能对宁海的整个金融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迅速成立了专项小组。
当时小组定下了一个大的担保危机处理原则是:依法处置、破保结合。即对一些深陷危机、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要求果断淘汰、破产。
前述政府人士告诉记者,也根据受牵涉的程度,专项小组将当时已经蔓延到的30多家企业,分为了内外围,并在两者间划上一道隔离墙。
这道隔离墙的划设,依赖于前述说的宁海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有限公司。公司于2011年3月由原宁海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改制而来,注册资本1亿元,6倍杠杆承接担保业务,属政策性、非盈利性、国有融资性担保公司。
具体做法为,除圈定为内层的14家企业,其他被波及的外围企业全部实行担保债权剔除。剔除的方式就是用宁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将相关债权担保承接过来。目的是让圈外企业平稳地生产,也打消债权银行收贷的冲动。
对于内层的14家企业,专项小组聘请了外部审计人员,对各个企业的资产、债权情况,以及公司的前景做了详细评估,从而决定哪部分企业破产,哪部分企业进入重组程序。
对于核心资产比较优质的企业,经过债权人(包括职工债权人代表、普通债权人代表、抵押债权人代表)投票,确立重组方案。
如圈内一家叫九龙机械的企业,其主要业务是给世界500强做加工、代工,最终确被定进入重组程序,该公司仍雇佣了原有的领导班子。而另外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则在促成当地大企业进行接盘。
“在接盘上,当地政府会提出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业务相似的要求,主要目的是把职工和设备直接承接过去。”当地一家能源企业董事长对记者称。
另外一些企业,比如危机的核心春雷集团被认定除土地外,已经没有好的资产和竞争力,被划入清算行列;同样被清算的还有宁海县登煌锻造制品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
但争议随之而来。
“被认定重组对象的九龙五金仍不规范,在2011年9月份,竟然又吃到了宁波环保局16万罚单,原因是涉嫌擅自转移危险废物。”上述能源企业董事长称。
而更让该董事长担忧的是,政府介入互保企业重组虽利于稳定金融秩序,但资金断裂企业负责人清偿、解决债务危机的积极性会减弱,债务危机解决时间也被拉长。“我在七鑫旗也有债权,从去年企业资金链断裂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仍没有清晰的重组方案,一些债权企业经营已经受到影响”。
7月26日,宁波政府一位人士回应记者称,政府正在撮合四五家当地大企业对七鑫旗进行重组,民间债权也有转股的打算,但他拒绝透露具体重组细节。
记者拨通七鑫旗董事长刘鑫浩电话,得到的回答有些漠然:,“重组不成就再重组呗。”
在宁海,也有不少债权人对专项小组成立两年仍未重组结束表示质疑。
“别人会觉得政府处置速度太慢,但是要依法进行处置,时间程序肯定会比较慢,比如一次债权人会议就要15天,而给破产企业要留够6个月的准备时间等。”夏方伟日前回应称,强蛟互保企业的破产、重组的处理9月底将给出最终答卷。
不过,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据上述政府人士介绍,去年宁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因为承接外围担保,直接给予企业担保代偿7000万元左右,几乎吞噬了前几年的全部利润。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