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太平洋证券定增恐夭折 上市暴跌近九成

2012-08-23 11:45:01 作者: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8月23日 8月10日晚间,太平洋证券披露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稿”,这是继2011年2月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后一年半以来,太平洋证券再融资方案的最新进展。

中华PE:

8月23日 8月10日晚间,太平洋证券披露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稿”,这是继2011年2月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后一年半以来,太平洋证券再融资方案的最新进展。

按照这一新方案,太平洋证券大幅下调了定向增发价格,由原预案中的10.28元/股下调至5.51元/股,下调幅度为46%;最高发行数量由5亿股上调至7亿股,募资不超过50亿元,其中,公司第二大股东北京华信六合投资有限公司将参与认购此次非公开发行股份,认购数量不少于5000万股且不超过1.5亿股。

有业内人士称,太平洋证券目前总市值才97亿元,却要再融资50亿元,“基本不可能实现,如不改变融资额度,估计这次增发还要夭折”。

定增价格再次下调 2008年悲剧恐重演

2004年1月,太平洋证券在云南昆明成立,这家中等规模的券商成立三年多时间便迅速完成了增资、换股、上市的三级跳,而上市之后,再融资便成为其资本运作的重大主题。

实际上,太平洋证券在历史上共发布过两次定增方案。

早在2008年刚刚完成换股上市后的第3个月,太平洋证券就抛出了一份90亿元的融资方案:公司拟以不低于18.93元/股的价格向不超过十名机构投资者发行股票,发行数量下限为1.8亿股,上限为4.5亿股。而这项高达90亿元的募资额度,是其2008年3月末净资产的5.07倍,这一定向增发引起市场广泛争议,最终流产。

第二次定向增发始于2011年2月16日晚间,太平洋证券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亿股,募资不超过50亿元全部用于增加资本金扩充公司业务,定向增发发行对象不超过十名机构投资,发行价格不低于10.28元/股。

而此次修订后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版本,太平洋证券再次将定增价格大幅下调46%,拟以5.51元/股的底价发行不超过7亿股。募资不变,仍为不超过50亿元。发行对象则由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变更为包括华信六合在内的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

对此,太平洋证券称,“董事会根据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公司股东拟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份、以及公司实施201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后已进行除权除息等新情况作出调整决议的。”

虽然太平洋证券增发价格一降再降,但这份定向增发预案恐怕也将无疾而终。按照此次新修订的方案,按太平洋证券确定的5.51元/股的增发价格,即使达到募资上限7亿股,也只能融到38.57亿元。如果要完成50亿元的融资额,增发价格至少要达到7.14元/股,但这个价格相比二级市场没有任何吸引力。业内人士坦言,“太平洋总市值才97亿元,却要融资50亿元,基本不可能实现,如不改变融资额度,估计这次增发还要夭折。”

上市以来股价暴跌近九成 业绩持续衰颓

2007年12月28日,成立仅三年的太平洋证券顺利在上交所挂牌。虽然在这三年中,其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业绩为负,累计亏损达8000多万元,直到2006年才实现盈利,但这并未影响其火爆上市。该股发行价虽然只有8元,但上市首日竟能以46元开盘,到收盘暴涨424%。

然而,太平洋证券的火爆走势仅仅持续不到一周,便步入了将近5年的漫漫“熊途”。 截至2012年8月22日报收于5.75元,较上市首日开盘价暴跌了87.5%。

太平洋证券股价下跌的背后是业绩持续衰颓。2008年,公司业绩甚至还亏损6.45亿元;2009年到2011年,公司利润一直处在下滑态势,三年净利润分别为4.05亿元、2.04亿元和1.57亿元,在上市券商业绩中排名倒数。

让人担忧的是,进入2012年后太平洋证券的业绩更是加速恶化。2012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1635.36万元,同比下降82.30%。

海通证券根据月度经营业绩和业绩预报推测,19家上市券商上半年净利润为117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太平洋证券进账仅7100万元,同比下滑47.42%,利润下滑幅度排名第二。

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太平洋证券上市以来业绩持续不佳,但其公司高管薪酬却不降反升。数据显示,2008年-2011年,太平洋高管薪酬分别为532万、969万、2072万、1967万。尤其是在2010年时,公司业绩下滑了49%,而高管薪酬却实现了翻倍。

此外,太平洋证券总经理王超年薪增幅更是惊人,其2008年~2011年的年薪分别为110万元、219万元、381万元和529万元,4年时间薪酬上涨381%。

减持频繁 套现资金可再建一个“太平洋”

业绩遭遇滑铁卢的太平洋证券,今年以来又遭遇大股东的频繁减持。据《投资者报》统计,自上市以来,公司大股东的巨额套现已达20亿元,占太平洋2011年净资产的95%,这意味着,公司股东套现资金几乎可再建第二个太平洋。

有业内人士分析,“太平洋从上市之初就有争议,股东减持是一直存在的,和其它券商的情况并不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太平洋证券是七家券商中遭到股东减持最密集最频繁的一家,而且常常是6家股东一致行动。其中,截至今年6月份,太平洋股东北京玺萌置业有限公司今年已经减持了12次,大陆大华减持了17次。

今年5月初,太平洋证券发布减持公告,2011年11月18日至2012年4月27日,公司一致行动人股东累计减持太平洋90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至此,公司4名一致行动人股东已经累计减持1.6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占其持有股本的1/3。

著名财经评论人士叶檀表示,太平洋证券从上市到套现,数个疑问无一有答案,可以确认的是,几十亿的财富已经找到了新的主人,原始股东获益6倍左右。股改需顶层设计,需个案突破。一粒老鼠屎,可以败坏整个市场的信用根基。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