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心态” 泛滥作怪
2012-08-30 13:28:47 作者: 来源:京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几年,在金融理财上的投资观念,被越来越多地推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有泛滥之势。许多人似乎对任何事情都以一种“投资心态”来解读并权衡利弊。买房自然是投资(几乎是首选的投资),买车也是投资(有的是一种面子投资),搞对象是投资(有绩优股、潜力股之别),上大学是投资,拜师是投资,收徒是投资,交友也是投资……
前几年,有些闲情,跑到宋庄画家村去玩,在一个画家的展厅看画。探问一幅画的价格,回答“不卖”。我一时不知所然,脑子里转悠的是:你不卖又何必展出?于是斗胆再问:“为什么不卖呢?”回答曰:“我们是只供收藏用的”。还是卖,就是价格高了卖而已。我问到的几幅画,有20万的、40万的、60万的。对方解释:这些画放个20年,价格肯定都会翻番。
从宋庄回来,我悟出一个道理,现如今,你如果不懂投资,就是落伍。我竟忽然怀疑,现今到美术馆参观的人,会不会大都是为投资而去的。
“投资心态”泛滥的人,把人生就看作是一场投资。他们像投资家一样将人生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投资,一部分是消费。凡是能带来成长的付出都是投资,凡是属于生活必需品的付出都是消费。投资的终极目的,自然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然而,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合乎情理地掌控自己的欲望。于是,“投资心态”泛滥的人,也往往欲无止境。
一名北大的毕业生,找了一份儿月薪8000元的工作,却受到老爸的责骂。这个老爸认为,像他儿子这样的北大学生,应该去当市长、省长,或应能找到挣百万年薪的工作。这样的口气似乎已经有些不着边际,岂料,山外有山,楼上有楼。一名北师大的教授居然对他的学生称:“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些人之所以有如此见解,无疑就是“投资心态”作怪。他们以为大学这种地方,就是个投资家的乐园。这地方应该就是“打工的进去,老板出来;壁虎进去,鳄鱼出来;老鼠进去,大象出来;三轮车进去,宝马出来;杨白劳进去,杨百万出来……”
是什么能使他们产生如此的想象力呢?就是“投资心态”。天下最无边际而似乎又最有根据的思想,就是“投资心态”产生的想象力。壁虎能变成鳄鱼吗?老鼠能变成大象吗?回答是:能!――只要你投资。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绝对是一种奇迹。被称作奇迹的事,说有也行,说没有也行,反正天下的好事很难轮得到你。
显然,“投资心态”的泛滥,使社会更加浮躁、急躁,继而焦虑起来。大家都忙于回收投资成本,急于获得巨额收益。越来越多的红男绿女,追求那种“一举成名”,“一夜暴富”的奇迹。各种社会病症也逐渐浮出水面,淡薄人情。过去以为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今则信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人际关系变得浅薄而势利。这种泛滥的“投资心态”,正在侵蚀着人们的道德观,道德下滑也在必然之中,因为道德并不在这些人的投资范围之中。于此看来,这种心态一旦在自己的头脑里泛滥开来,于己于人都无好处。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