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业界大佬认为 PE业洗牌在即

2012-09-07 09:28:50 作者: 来源:财新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今天的最后一个话题,我们来关注曾经行情火爆的中国私募行业。近十年来,私募股权投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E,在中国获得了迅速发展,也塑造了一批投资明星。

中华PE:

今天的最后一个话题,我们来关注曾经行情火爆的中国私募行业。近十年来,私募股权投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E,在中国获得了迅速发展,也塑造了一批投资明星。然而自去年以来,中国的PE行业风光不再,甚至出现了清盘潮。不少业界大佬也认为,PE行业已经要开始洗牌了。
近年来,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获得了长足发展。2001年,中国私募的规模在13亿美元。十年后的2011年,这一规模已经达到了6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近50%。
然而这种欣欣向荣的势头在进入2012年之后急转直下。其直接原因就是A股市场行情不佳,IPO项目无法获得预期回报甚至出现巨大亏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私募业在盈利模式上的畸形现状。目前,90%的私募都是通过IPO的方式退出,极少采用企业并购、股权买卖等其他退出方式。
与此同时,募资难也成为目前私募面临的困境。在自身回报不佳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券商和信托公司也都在与PE争夺市场资金。
中国证券市场的大环境持续低迷,IPO清淡到底对PE产生了多大影响?曾经繁荣的全民PE热,降温后,又给这个行业留下了哪些值得思考的经验?今天我们请到了昆吾九鼎投资的副总裁赵丰先生,跟大家一起聊聊PE行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主持人:赵先生你好。我想知道,上半年IPO数量有所下降,这对PE业务有什么影响?
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赵丰:我感觉这一块对PE的业务影响其实并不是特别大,因为众所周知,我们PE是一个相对中长期的投资。我们一般基金的存续期是至少5到8年,长的话可以8到10年。所以说,从短期来讲, PE退出的时间可能会相对拉长,回报率相对会有一点点的影响。但是从整体长期来看,我认为,因为PE是一个长期投资,如果中国股市不是长期的停止IPO,中国的经济不是长期的陷入低迷,我认为对整个PE的发展,包括PE的投资,PE的回报率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主持人: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说去年前11个月,国内PE退出的案例总数是123例;其中通过IPO退出的是111例,占90%,但是通过并购退出的仅有6例。很多PE都说要加强并购退出的发展,但是从数据来看的话,至少现在还不是很理想。那你怎么看现在这个情况?
赵丰:从我们PE的角度来讲,我们是要为我们的出资人提供最大的回报。现阶段,因为中国的市场目前资本市场和经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在中国市场通过IPO退出相对来说对我们的出资人回报是最大的,回报的确定性和回报率相对也是最好的,所以是从这个阶段,这也是我认为为什么现在绝大部分PE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IPO作为一种主要的退出方式。
第二方面,从并购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中国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就是说,还没有一个足够成熟的环境去大规模进行并购投资或者并购退出。在国外市场,它有非常多的大型上市公司,而且他们都是民营企业,他们都有非常雄厚的实力可以作为合适的买家来做这件事。但在国内市场,因为国内的经济起步时间比较晚,最多也就发展了二三十年,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时间更短,底子就更薄,所以相对大型的公司来承接,并购我们投资的标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比较少有这种合适的买家。绝大部分大家看到并购案例,只能说卖给国有企业或者卖给外资企业,但是这两种企业相对第一数量比较少,第二他们可能各种各样的条件或者内部制度的约束相对就会比较多,不是一个在中国这个市场上土生土长完全自由的这么一种东西。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到了,市场发展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那这个募资难题也是一直存在的。去年发展的并不是很好,今年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您怎样看这个前景?
赵丰:确实,在今年和去年下半年,由于宏观经济层面的紧缩,给整个PE行业的募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我认为,这个事情首先长期是有发展前景的。其次,随着中国现在有钱人越来越多,大家的个人财富也越来越多,是需要这么一种合理的途径去解决大家财富的增值保值这样一个问题。所以说,我觉得慢慢的通过这么多从业者的教育,包括各个媒体的宣传教育,我觉得慢慢的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接受度会越来越好,也会越来越多的把它当成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一种渠道和手段。
主持人:我们看到,最近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得到了放行,松绑以后很多券商以前不能做的,现在都能做了。这就会跟PE形成竞争。有人说PE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像这种情况,您是怎么看的?
赵丰:我认为,本身这个蛋糕是足够大的,不用担心更多的人来抢食这个蛋糕。第二点我觉得,术业有专攻。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首先券商跟我们相比,在目前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因为大家可以看到,国外来讲,从美国市场来讲,真正好的投资机构是黑石,KKR他们这些投资机构,也都是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当然也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的投行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它有很多业务一起做,像高盛、美林,他们都是既做投行券商业务,也做投资的业务。但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真正的比较大的专业资产管理公司,还是在这个行业占据了主流。
第三个,我认为中国的券商,因为中国之前的资本市场对券商专业能力,行业分析、对企业的判断能力并不是特别高。中国的资本市场决定了券商的主要精力是在合规性,就是怎么样让一个好的企业符合政府和证券市场的规定,然后把他们送上资本市场,中国的A股市场。这也就决定了,其实他们在挖掘企业价值方面可能积累的经验相对也没有那么多。
主持人:最近的中国证券市场在制度建设上有两个创新,一个就是新三板的试点扩容。试点名单一公布,就有研究机构指出,这对于PE是利好消息,您觉得新三板是不是真的能成为VC/PE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赵丰:我认为,不能。很简单,因为我自己感觉,从我们自己公司的角度来讲,我们对新三板投入的精力相对比较少一些。因为我们认为新三板它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它相对产生的流动性会比较差一些。其实新三板跟创业板并没有产生太多区别,只是把相应的进入门槛变低了。
主持人:现在市场也出现了像这种“草根PE”,“全民PE”这样的说法,有人说是这种现象会给市场造成一个混乱期。那作为行业内的人士,您怎么看PE行业发展的现状?
赵丰:中国从2007年《合伙企业法》颁布以来,中国整个PE行业已经迈出了很大的一步,现在大家至少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存在了。但是,只是我们做法和成熟市场的做法还有很多差别。就是,大家可能知道了,但是还很难去判断哪些是长期来讲真正好的专业投资者,哪些是正确的方法。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未来需要做的一件事。包括最近两年的低谷,我觉得也是一件好事。就是,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大家需要去真正的大浪淘沙,让一部分在过去几年中赶潮流的一些草根PE,可能中间有一部分就会退出这个市场。而真正经历了这一段行业低谷的话,可能有一些真正好的专业投资机构,真正愿意长期做这件事的人和团队,他们可能会真正在这个市场留下来。
看来PE们如果想要通过成熟的并购环境来减少对IPO的依赖,可能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在未来的五年当中,中国的PE行业将会热闹非凡,大浪淘沙之后,只有内功过硬的机构才能收获真正的繁荣。
关键词:业界认为洗牌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