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事件升级 中日贸易受影响
2012-09-11 11:54:48 作者: 来源:上海有色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9月11日——日本政府签署钓鱼岛“购买”合同
日本当地时间11日上午11时许,日本政府与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的所谓的“拥有者”栗原家族正式签署了岛屿的“买卖合同”,购买金额为20.5亿日元。由此,日本政府对钓鱼岛所谓的“国有化”正式宣告成立。
我国两艘海监船已抵达钓鱼岛海域
中国海监46、中国海监49船已于11日抵达钓鱼岛外围海域,海监部门已经制定相关行动计划,视情况开展维权行动,宣誓主权。
9月10日——日本敲定钓鱼岛“国有化”方针 将“购”三个岛
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开了有关钓鱼岛的阁僚会议,决定从钓鱼岛“土地权所有者”处以20.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6亿元)的价格购买包括鱼钓岛在内的3个岛屿,将其“国有化”。
中方反应:
温家宝: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绝不退让半步
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胡锦涛严词表态——
在9号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胡锦涛指出:"日方采取任何方式"购岛"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方坚决反对。日方必须充分认识事态的严重性,不要作出错误的决定。"
中方回应日本"购岛":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领土主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0日下午在北京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日方对钓鱼岛采取的任何单方面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中方坚决反对。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将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
同日,中方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发表声明。
关于钓鱼岛事件,SMM将保持密切关注,即时更新事件进展……
【国内反应】
1、国内反日情绪高涨,抵制日货重来
8月份中国许多城市爆发了抵制日货的行动。9月8、9两日,中国12个城市爆发了反日示威。网上有照片显示,苏宁电器商店的入口处张贴着手写纸条,提醒客户该商店不再销售日本产品。示威人士袭击了当地的寿司店或者被认为和日本有联系的店铺。几张据称来自深圳的照片显示,多台日本汽车遭到破坏。
2、钓鱼岛纠纷影响日系车在华销量
日本生产的汽车品牌,包括本田、丰田、日产、马自达、凌志、三菱、铃木等都不同程度受钓鱼岛事件影响销量下降。其中,丰田汽车和三菱汽车等4家公司和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出现下滑。而截至6月连续5个月保持2位数高增长的日产汽车也仅增长了0.6%。汽车销售顾问表示,最近两个月的销售都有下降。首先从整体市场的表现来看,汽车市场就不太景气,而且近期油价也在上涨,销售会更难一些。现在发生钓鱼岛纠纷,很多客户买车的时候都比较犹豫,担心买了日本车以后是不是会发生被砸的危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表示,日系车在华销量放缓与中日外交冲突有关。
日产汽车公司首席运营官志贺俊之6日表示,各日系制造商在中国的8月新车销量受损,因为“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特别是户外宣传活动的取消,影响了促销”。
中国爱国情绪空前高涨,日系车销量受损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专家观点】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教授高洪:中日经济关系或将严重倒退
一旦中日冲突升级,两国抗争手段便可能从政治及海洋波及经济领域,造成经济关系严重倒退。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互补性明显,相互依赖程度很高,两国分别是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且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济的依存度不言而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中日将不断摩擦和对峙
如果不发生战争,中国可能采取的措施是继续派海监船、渔政船赴钓鱼岛主张领土权,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中日政治关系全面恶化,中断高层领导人的互访,甚至波及到中日经济贸易关系。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副会长吴正龙:中国可三方面反制日本
首先,中国可将派遣渔政船、海军前往钓鱼岛海域巡航作业常态化,用实际行动来宣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其次,中日两国经济依存度高,若打出经济牌,重演2010年中国切断对日稀土供应,日本必将遭受重创。出于中日友好大局而暂停作业的东海油气田也可重启作业,必将引起日方关注。
第三,钓鱼岛、独岛以及北方四岛,均是二战遗留问题。
国际关系专家认为,由于钓鱼岛问题难以在短期解决,甚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具备解决条件。而双方的经济合作已因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受到较大影响,其防火墙的作用明显削弱。未来中日关系可能进一步恶化。因此,日本汽车企业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长期的应对之策。
有专家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如果这个事情在9月11日成为现实,确实会成为中日关系的一个分水岭,由此可能为中日关系造成一个巨大的障碍。但也有分析认为,中国不太可能如日本媒体猜测的那样首先打出经济牌。
【日本国内反应】
日本担心中国动用经济武器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日前在电视节目中称,中国不会对钓鱼岛发动武力进攻,因为中国是经济发展优先。
从事日中贸易的日本专业人士接受采访,认为目前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远高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
近日日本更多专家接连表态,应该让日本消费者认识到中国市场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如果中国动用经济武器来敲打日本,日本企业将遭受严重损失。
在钓鱼岛问题上,有专家形容说,日本采取的是切香肠式的方法,一步步往前逼近,一点点细嚼慢咽。不过,这种做法在日本国内也有很大的争议。日本舆论最担心的是,如果中国动用经济武器,敲打日本,那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日本经济界担心钓鱼岛纠纷影响中日经济
日本经济界人士向日本媒体透露,自钓鱼岛纠纷以来,日本企业在华贸易和其他商业活动已经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和日本有关的产品销售不畅,部分项目谈判被搁置,申请到日本观光的中国游客数量增长放缓。日本经济界人士担心,中国消费者对日本的印象变坏,可能长期影响中日经济的发展。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中国政府的报复措施可能会包括加大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监视,派遣海监船,对日本企业的经济制裁等。日本共同社引用相关人士消息称,中国政府可能会采取对钓鱼岛附近定期派遣海监船、经济制裁以及停止文化交流活动等措施。
部分日本民众担忧人身安全取消赴中韩旅游计划
日本当局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非法行径波及到了两国旅游业和航空业。日本各大旅行社近日表示,由于担心人身安全,日本民众今秋赴中国旅游的预约人数同比大幅减少。
日本各大旅行社表示,从2012年8月下旬开始,前往中国和韩国旅行的预约不断出现被取消的情况。日本关西地区在9月-10月前往中国旅游的预约人数,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30%以上。
由于担心遭到日本右翼的攻击,日本多数旅行社都已取消在媒体上刊登赴中韩旅游的广告投放计划。
日本阪急旅行社称,在咨询赴中国旅游的日本民众当中,多数人都会去询问“去中国旅行人身安全是否会受到影响”问题。鉴于此,日本各大旅行社担心,如果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还将会波及到学生的修学旅行。甚至有一部分学校已经开始考虑将“中国大陆行”改为“台湾行”。
【11日国内金融市场】
船舶板块领涨近7%
9月11日,军工题材概念股全线爆发,船舶制造、飞机制造、军工航天、海工装备、卫星导航、高端装备等相关板块上涨,船舶板块今日开盘活跃,全线上涨,领涨大盘,一度涨超7%,中船股份、舜天船舶、亚星锚链等涨停,中国船舶涨近7%,抚顺特钢一度涨停。
【SMM评论】
中日冲突将两败俱伤 日本或受伤更多
支撑日本经济的制造业出口的主要市场是中国,同时中国又是日本重要的进口市场。日本多数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海外市场,其中,中国市场是日本企业盈利的重要来源。除了汽车外,日本电子,机械,家电以及零售业等很多行业主要靠在中国赚钱。相反,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其次是欧洲,日本的比重在下降。中国减少从日本的进口,可以扩大从其他国家的进口。但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如缩小,其他国家的市场是难以替代的。
然而,在中国的手里可以打出去的“经济牌”还有很多;而且,在日本可能引发强力反弹、甚至产生连锁而来的多个领域的经济摩擦之后,中国还应该有相应的预备措施。
目前,中日关系显露全面倒退迹象,有陷入两败俱伤的经济战的可能。如果两国冲突继续升级,在全面战争开始之前,从旅游到贸易必将先受到全面冲击。在这种经济对抗中,日本受伤当然会更重一些。这也是日本政府一意孤行下去必须承担的后果和需要付出的代价。
中日稀土贸易或将受影响
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冲突很可能演变为更大的国际事件。2010年,日本海岸警卫队在钓鱼岛附近扣押撞击海岸巡逻艇的中国渔船后,中国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近两个月,引起国际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关注,最终导致日本联手美国和欧盟对中国提起贸易诉讼。
但据一名稀土行业的高管所称,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将中断出口战略矿物。
领土纠纷可能葬送东亚自由贸易区
近期的韩国和日本之间的独岛/竹岛之争、中日两国间的钓鱼岛/尖阁诸岛之争,有可能阻碍三国构建自由贸易区和经济合作的计划。
中日开战的概率几乎为零
中日开战将面临什么后果?最简单和直接的做法是,日本经由马六甲海峡,途径南海的海上原油通道将被中国截断。中东地区的大量石油经此航道运往日本,日本原油进口的90%,其贸易总量的40%都是通过南中国海航线。结果一定是日本国内油价飞涨,中国国内成品油价也将受牵连。由于消费量减少,国际油价将下跌,其跌幅取决于战争的激烈程度。
中日开战,也必将造成两国货币贬值。
不建议盲目抵制日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许多商品都不是单纯的“原装日货”,而是“多国籍”产品。同时,所谓“国货”或其他国家的产品很多也是同日本企业合资生产的。中国的很多企业和工人也在为日本企业代工和与日本联合生产而工作。如果盲目抵制日货打击了在华日资企业,很可能导致这些企业的中国职工下岗,从而损害中国同胞的切身利益。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