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你放心把钱交给一个80后的基金经理吗?

2012-09-13 09:43:11 作者: 来源:好运Money+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80后到了做大事的年纪。看看开篇照片里那些不到30岁、神采飞扬的面孔,他们或开创、或运营着自己的商业帝国。越来越多的80后在证明自己。这些已经做成大事的80后们告诉我们,他们完全可以胜任。

中华PE:

80后到了做大事的年纪。

看看开篇照片里那些不到30岁、神采飞扬的面孔,他们或开创、或运营着自己的商业帝国。越来越多的80后在证明自己。这些已经做成大事的80后们告诉我们,他们完全可以胜任。

它们也不再只是些励志故事。年龄?那本来就不是问题。王亚伟正式接管规模为20亿份的基金兴华(点评)时,年仅28岁;李旭利26岁起就开始在南方基金担当基金经理。

与中国香港的成熟市场不同,内地的基金经理有点儿太年轻。截至2012年8月28日,上海财汇数据显示,现在职且公开年龄的80后基金经理已经占三成,中流砥柱仍旧是70后,占到六成,60后基金经理已经不到一成。

2012年以来,随着王亚伟、王炯等70后明星基金经理各奔东西,80后基金经理开始活跃起来,3年前的质疑又再次浮现:

让这些30岁上下的80后基金经理,动辄挥斥几千万至百亿元资金,做这些大事,他们值得信任么?

生于1982年的吴印,目前是万家精选的基金经理。他最早担纲基金经理是在2010年,当时他做的是万家双引擎基金经理,是国内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之一。

他不担忧自己的年龄,唯一担忧的是历练不够,他希望在掌舵基金时,操作上能更成熟。做基金经理之初,他也做过追涨杀跌这类不淡定的事,受了不少教训。

他说自己与那些有经验的“老人”相比,没经历过股市中诸如“5 19行情”之类的经典时刻,很多“老人”十几年前就研究过的一些股市规律,他也相对经验不足。所以他非常勤奋,会看书、追问。

不过谁都得承认年轻的优势,比如思维不容易受局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与理解能力更快。他说自己最近在研究游戏行业,走访了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董事长是1984年生人,2008年开始创业,做手机游戏,公司估值35亿元。在这个刚刚诞生5年的行业里,这个董事长即便只有4年年资,已然非常资深。他发现圈子里的同龄人在增加。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里有越来越多80后,他与这群同龄人交流起来很有共同语言。

吴印看好一些有潜力的新兴行业。他说,现在网络游戏每年产值600亿元,利润300亿元。腾讯QQ的一年盈利就有150亿元。然而在A股市场上,超过1000亿市值的公司只有20多家,腾讯的市值已大大超过宝钢。他对传统行业规律上的经验可能没有“老人”丰富,但从产值、利润角度,潜力很大的新兴行业可以形成他自己的优势。

他在渐渐学会让更多人去帮自己解决问题,他喜欢团队的力量。

中国基金行业总共不过发展了10多年,像他这样在行业里工作了7年多的人,已经非常资深,“海外基金行业发展了50多年,你干了20年也还算年轻。”他觉得上升快速关键还是在于坚持。

齐东超是汇添富基金公司两只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与毕业后才找到兴趣点的吴印不同的是,他觉得自己天生就对投资感兴趣。

生于1980年的齐东超在29岁时成为基金经理,一上手就是公司的一只规模120亿的大基金—汇添富成长焦点(点评)。很多基金持有人一看是80后基金经理掌管,都纷纷赎回,短短一两个月,规模就下跌到100亿元。

他之前已做过5年分析师、研究员,而且,他觉得自己太喜欢投资这件事儿了。他2004年拿到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那时正是熊市阶段,股市非常低迷,他们同学中有三分之一都去了国外。他留在了国内券商。

齐东超说,尽管他不是很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但那段时间,确实压力很大。但既然做基金经理,首要任务就是给持有人赚钱,后来,他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因为业绩做得不错,那些持有人重新回归,毕竟对持有人而言,基金是否挣钱才是关键。他的汇添富民营活力(点评)基金,截至2012年8月3日,基金近一年回报在247只同类产品中高居前三甲,近两年的业绩回报也在194只产品中高居第5位。在最新一期过去一年银河证券星级评价中,该基金获得五星评价。

基金经理经常要跑出去调研上市公司,年轻的脸庞一开始可能是劣势。然而齐东超自有办法,他花更多时间在准备工作上。上市公司管理层只要与他聊上5分钟,发现他想的东西、对公司的理解,与自己近期的思考是在一个层面的时候,就不会在乎他的年龄,甚至愿意跟他交流对公司现有问题的想法。

齐东超的投资风格是成长股类型,这一风格的形成主要是受到公司投资总监张晖的影响。“对我来说,我只对两件事情感兴趣:股票涨,进个球。”—他是汇添富足球队的热情参与者。

他也煎熬过。2006年,他还是化工研究员,也是公司里唯一研究这个领域的研究员。当时有一阵无数化工股涨停,他却没有发现这个投资机会。那还是个夏天,大空调在吹,他的汗却止不住,这是一下子就会损失几十亿的踏空。

还有一次是在2008年,公司持有了一只股票,它们一直想卖,突然间这只股票强势反弹,难道判断失误了么?经过反复思考后,他还是建议卖出。结果,公司就趁着这只股票反弹的两天出空,出空后,这只股票下跌了80%,虚惊一场。

他现在常把投资心态挂在嘴上。他在学着淡定—对投资圈的人、尤其是掌握大笔资金的基金经理来说,这还真是个需要历练才能掌握的技能。

富国基金的李晓铭目前顶着金牛基金经理的光环—李晓铭在2010年曾以年收益率18.08%、混合型基金第一名的成绩,荣获“2010年度混合型金牛基金”奖项。他目前掌管的富国天源平衡与富国低碳环保(点评)两只基金加起来有15亿元左右资金规模。

他喜欢这份工作。他也只关心业绩,对持有人利益负责,他甚至不关心排名,只看能否在一个长的时间内,在获得与风险状况匹配的情况下追求最大回报。

他的团队里有各种风格拔尖的人,研究能力也不错。他喜欢这种不在于对方年龄大小的平等工作气氛。

李晓铭每周都要出差一次,他说自己只想努力工作,为的是对得起这笔支付给他的薪酬。近期业绩下滑让他压力很大,他宽慰自己:“业绩起伏难免,关键看长期。”但他转身就有了另一个决心,他想证明自己作为金牛基金经理的实力。

同样是80后的银河行业基金经理应胜认为,好的大环境和个人的努力是造就80后基金经理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早期由于喜欢并看好证券投资行业,就抄了个底,在指数最低迷的时点入行,然后因为年龄优势,在欣欣向荣、机会不断的科技行业成长起来。”应胜管理的银河行业股票基金2010年至今的3年时间内增长了26.16%,在全部股票型产品中名列第一。

从基金投资方向上看,李晓铭做的低碳环保、齐东超做的民营活力,都代表了新兴公司的方向。他们进入了不错的团队,拥有了最好的宏观和策略指导,企业氛围和投研实力也给了他们成长的土壤。尤其是基金公司发展扩大的几年,更为这些在一家公司“从一而终”的新人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空间。

虽然未来等待这群80后基金经理有很多漫长的市场周期,但是,他们也在等待机会。有时成功也在于更早的历练。

关键词:放心把钱交给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