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做好财富人生加减法

2012-09-26 14:04:29 作者: 来源:搜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为什么我的钱总不够花?”近年来,居民收入越来越高,不少人却发现存钱越来越慢。原因何在,是物价过高,还是在物质上的欲望过多?工作上勤做“加法”,在消费上则要善于做“减法”,很多时候,即使我们通过努力终于拥有了大量的物质。

中华PE:

“为什么我的钱总不够花?”近年来,居民收入越来越高,不少人却发现存钱越来越慢。原因何在,是物价过高,还是在物质上的欲望过多?工作上勤做“加法”,在消费上则要善于做“减法”,很多时候,即使我们通过努力终于拥有了大量的物质,不见得我们就能享受到其中的快乐与幸福。

过度消费 高收入也月光

月收入6000元,卡账却高达10000元,记者采访的小岳拿到银行寄来的信用卡账单傻了眼,这已是她今年第三个月遇到的“还贷”危机。前两个月,她向父母“求救”度过了债务危机,这个月她实在是不好意思再向父母张口要钱了。

小岳在电脑上打开信用卡账户,上面的消费记录密密麻麻排了两页,卖场消费、网络购物、汽油消费等一应俱全。记者粗略的算了算她在各大卖场服饰、餐饮、娱乐的消费数额已高达6000余元,再加上2000多元的网购费用、1000多元的加油费用,总数额便构成了让她难以承受的信用卡债务。小岳坦言,她所在的单位工作较清闲,日常工作时间也能溜出来和朋友逛街、泡吧,而刷信用卡弱化了金钱数额,不知不觉中便欠下了银行一大笔卡账。她也想过去节省开支,但每当看见漂亮的衣服鞋子、美味的川鲁粤菜便难以自制,一笔笔的消费越积越多,每当到了信用卡还账日,她都在心里告诫自己缩减开支,但却总是难以做到。小岳告诉记者,她工作已经有5年了,收入一直都不错,不仅没能攒下一分钱,还要经常向父母寻求金钱帮助,算得上是典型的“月光族”。

小岳成为“月光族”在于花钱无节制,在记者的采访中,那些不顾个人承受力购买大宗消费品进而沦为“房奴”、“车奴”的个案也比比皆是。记者采访的赵先生,虽然还没陷入解除房屋合同的尴尬境地,但每月6000余元的房贷还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09年,看着房价不断飙升,赵先生觉得有必要将婚房购置计划提前,便出手买了外环附近的一处房产,贷款80余万元。买房时,赵先生的月收入是7000元,本来打算攒几年钱再考虑婚房购置计划,但忍受不了房价不断高涨,便不顾收入难以承受房贷压力贸然出手买房。起初,有着一些积蓄的赵先生还贷并不吃力,但随着积蓄一天天减少,每月6000元的房贷就成为他的一大心病。

为了还贷,赵先生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压缩开支,原本惬意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每月发了工资,还了房贷,手里剩下的钱不足1000元,而这1000元还要考虑每年的物业费、取暖费、水电费等开销,可用于消费的钱屈指可数。赵先生告诉记者,从买房那年起,他没有添置过一件新衣服,餐饮水平也一降再降,馒头就咸菜的晚餐也吃过不少次了。不堪重负的赵先生考虑过卖房,但国家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措施一波高过一波,现今的房价与买房时不相上下,还要承担卖房的各项税费,卖房要亏损不少钱,不得已之下,只能咬着牙坚持着。

精打细算 提高生活质量

在网友小娟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内心的丰盛,而不在于外在的拥有,因此不必去当月光族。小娟说,她2006年参加工作,有两年时间一直是“月光族”,幸亏最后强制自己储蓄,在消费上精打细算,才摆脱了一无所有的局面。小鹃说,她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和不少同龄人一样总有补偿消费的心理。一来觉得自己终于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可以随心所欲进行消费;二来觉得自己在读书时期,有许多想要的东西没钱买,现在工作了就应该都买下来。这样,虽然她就职于一家效益不错的事业单位,每月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但收入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商场的品牌服装专柜。而她的一位大学同学则把工资卡交给父母,向父母借钱买了一套小户型商品房,三年后便还清了父母借给的住房首付款。同学的做法,让小娟重新审视了自我的消费观念,到底该尽情享受,还是该缩减不必要的开支为未来做打算?

经过一番思考,小娟觉得精打细算是年轻人过日子必要的技能,刚参加工作事业处于起步阶段,收入往往不高,而又要应付自己的生活开支,要想有部分节余,学会精打细算很关键。于是,小娟采取了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进行精打细算的策略。首先,尽量减少外出逛街的次数,因为商场里花花绿绿的服饰对女人有致命的吸引力,这一点月光族大多感同身受。小娟毕业后几年买了不少衣服,日常换洗大有富余,除了逢年过节买套衣服犒劳一下自己之外,她在平时很少再去购买了。其次,温饱问题,最好是自己动手,在家煮饭吃。在家自己做饭,小娟已经坚持两年时间了,由于在事业单位工作,下班时间有保证,她每天傍晚下班后就买菜回家,除了晚饭之外还准备好第二天中午带到单位的盒饭,这样既吃得卫生可口,又能节省不少伙食费。再次,在住的方面,小娟觉得和父母一起住不利于自己养成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便选择与人合租,在单位旁边合租房子,上班近,还能节省不少交通费。几年下来,小娟在消费上更加理性,个人账户上的盈余逐年增多,她打算将这笔钱用在自我充电以及购买住房上。在小娟看来,生活中每个细节上都能节省一点,就看你有没有决心去实施,最后就能聚少成多,为自己未来的人生、事业的发展早做准备。

从小岳和小娟的迥异的消费经历可以看出,人生就是如此,当你在某一方面拥有太多的时候,在另一方面可能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当你在某一方面进行放弃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在另一方面你将获得更多。去除那些对于我们来说是冗繁、多余的外在物质需求,将更多的精力、资金投入到合适的地方,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失去,而是更大的收获。

投资熟悉领域 让财富增值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需要的,它是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升值、跑赢CPI的必经途径。但在投资理财上,最初选择不同往往结果相差万里:有些人盲目冒进,不仅无所收获,还会把有限的家庭资金亏损殆尽;而有些人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个人资产不断增值,让财富人生不断焕发出光芒。

投资冒进 资金遭受缩水

在国际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看来,要能做到不赔钱,首先就要做到了解自己。“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什么也别做。假如你在两年内靠投资赚了50%的利润,然而在第三年却亏了50%,那么,你还不如把资金投入国债市场。所以,我的忠告就是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发现大好机会才投钱下去。”

在记者的采访中,蔡先生便深受投资失利之苦。今年以来,蔡先生放在股市的钱已缩水四成,期间还补过一次仓,最终是越补仓越亏,总投资的30万元只剩下了18万元,相当于自己两年的工资打了水漂。在前些天股市的大反弹中,蔡先生本打算再次补仓,好在银行转账时忘记网银支付密码,最终只能作罢。而这次意外事件,则让他避免了进一步亏损,按照目前股市的走势,股市大反弹只是一日游行情,随后上证指数又创了新低,抢反弹的股民无不再次被套。

蔡先生坦言他对股市并没有太多研究,甚至连K线图走势都是一知半解,股指涨了他便难以抑制入市的冲动,而他挑选个股也是看哪只涨得多便追哪只股票。可以看出,蔡先生股市投资拼得便是运气,可惜往往是买在最高点,买后便被深套。今年3月份,经受不住股市多日反弹的诱惑,蔡先生拿出了家里积蓄的20万元钱尽数投入到股市,没想到股市还没涨几天,便迎来巨幅下跌,随后几个交易日连连下挫,短短半个月时间便亏去了蔡先生5万元;而到了5月,在股市又反弹了近一个月后,蔡先生几经犹豫后,又拿出10万元进行补仓,试图摊薄成本,尽快回本赚钱。没想到的是,蔡先生又买在了最高点,而此后股市也再没出现过像样的反弹,被深套的蔡先生只能看着账户里的钱一天天变少。

对于今年的投资,蔡先生极为后悔,他两次投入股市的钱都是以往在银行进行理财的资金,以往每年有5%左右的收益,而抱着极大获利希望涉入股市,换来的却是资金的大幅缩水。而记者在与蔡先生的交谈中发现,蔡先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投资上的盲目性,他现在一门心思想的便是如何挽回在股市上的失利,并表示如果有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他会选择卖出已经巨亏的股票。

合理投资 稳获财富增值

与蔡先生盲目投资所不同的是,有着10余年投资经验的刘先生在投资上则较为理性,他表示,说到理财,投资什么样的品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最熟悉的投资,这样才能让你的财富不断增值。

回顾10多年来的投资,刘先生尝试了不少品种。刚开始,他主要做国库券、买债券。之后,又进入了股市,期间还曾经尝试了邮市、黄金。但盘点下来,让他收益最大、做得最顺手的还是股市。当年买国库券、债券,虽然是稳定,不操心,但收益较小,有时甚至于大大落后于CPI。而邮市仅仅能够满足他的爱好,而且邮票市场比较混乱,渐渐让他失去兴趣。至于黄金、楼市等市场,他都不熟悉,在投资上向来主张“做熟”的他均没有盲目介入。

和大多数股民一样,刘先生初入市也具有较重的投机心理,总想着能一夜暴富。看着哪支股票涨就买,或者看别人买某支股票赚钱了也跟着买,没有自己的判断,只会盲目跟风。一段时间下来,刘先生吃了不少亏,好在他善于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他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从而让自己的投资变得更加理性和从容。

刘先生表示,他在股市投资上运用更多的是趋势投资。在他看来,趋势投资并不等同于追涨杀跌,重点在于对市场趋势的把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中期趋势判断、市场前景,二是公司的盈利空间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面等方面。而对市场有了清醒的认识,炒股便有了方向性,不会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也会避免在股市上盲目的追涨杀跌。去年,股市不断下跌,最低下跌至2100点附近,当股民一片恐慌时,刘先生觉得经济走势虽处于下行阶段,但并没有到最悲观的时刻,况且政策微调已经开始,股市探底会有一波反弹,结果他不但没有减仓,还对一些政策扶持的行业股票进行加仓。事实证明,刘先生的判断是正确的。

刘先生表示,投资最主要的误区是贪婪与恐惧。贪婪与恐惧大部分源于你对投资对象的不了解,如果你了解更多,你对各种预期有相对准确的判断,决策就会更趋理性。克服贪婪与恐惧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投资你熟悉、了解的行业、企业。去找你最熟悉的行业投资,这样就降低了投资风险。当然这样不一定能获得最高收益,因为这个市场里不一定是最好的投资品种涨幅一定最高,但是这样的投资风险无疑会降低不少,更有利于实现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做好财富人生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