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顾雏军:平反希望太小 我做好了再次入狱的准备

2012-10-13 23:14:36 作者: 来源:新商务周刊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顾雏军说:“如果给我平反了,我会考虑做企业。但平反的希望比较小,我做好了再次入狱的心理准备。”。北京,北四环内的一家酒店,位置并不偏,周五的中午通常不会有太多客人。但9月14号这天不同,下午一点,一间会议厅里已经坐满了人。

中华PE:

顾雏军说:“如果给我平反了,我会考虑做企业。但平反的希望比较小⋯⋯我做好了再次入狱的心理准备。”

北京,北四环内的一家酒店,位置并不偏,周五的中午通常不会有太多客人。但9月14号这天不同,下午一点,一间会议厅里已经坐满了人。门外还三三两两地站着些人,偶尔交谈几句。

一小时后,他身穿一套略显肥大的西装出现了,几名熟识的记者上前招呼道:“顾总,瘦了呀!”“坐牢没有不瘦的”顾雏军边走边答。脸上表情不多,并不看来人。

随后,他拿起一顶纸糊的高帽,戴在头上,上面写着:草民完全无罪。他就这样戴着,供媒体拍照。3分钟灯光闪烁后,顾雏军就这样戏剧化地回到了公众视线内。

53岁的顾雏军是格林柯尔集团创始人、原科龙电器董事局主席,我见到他的时候,距离他出狱仅仅8天。

9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公园里、绿地边,打拳、遛狗、听戏、唱歌⋯⋯是寻常老人们的生活内容,对顾雏军而言,这些显然还不在他的人生计划之中。

出狱喊冤,举报官员

9月14日,在北京安徽大厦黄山厅里,记者问刚出狱的顾雏军来京后都见过谁,他回答:“我谁也没有见,也不能见,要先把这个发布会开了。”

在那之前,他接受了新浪网的专访,实名认证开通了微博。“发布会”就是通过微博发布的。借助新浪对文章的转发和推广,很快,他出狱的消息就街知巷闻了。到发布会的当天,顾雏军的微博粉丝已经过万。

面对100多名媒体记者,顾雏军高声喊冤,并实名举报前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证监会范某等四名卸任及在任官员收受贿赂,对其进行陷害和掠夺。一个多小时的陈述中,他反复强调自己无罪,痛声疾呼被陷害的不平经历。7年过去了,他将自己推向了另一个极端:“我认为对自己来说,如果不能平反,那我这一生不会再干任何事了,因为我不能接受一个强加于我头上的罪名。这就是我现在坐在这个地方的原因,很可能我再被抓进去,但是我仍然要把话说出来。”

顾雏军承认这样的做法“对家人担心是有的。”同时也有一些情况类似的难友,“但他们不敢来站台。”对他来说,“能不能全身而退不重要,我现在只愿意评价这个无罪事实。”

似乎,高调喊冤、谋求平反是顾雏军出狱后的唯一要务。

同一时代身陷囹圄的企业家,如褚时建、唐万新、胡志标、郑俊怀⋯⋯都陆续出狱或保外就医,他们都已不再纠结于过去的案情,或低调复出再战商界,或退隐山林饲弄果园,而顾雏军无法这样释怀。这个在2005年因“科龙案”而名噪一时的被称为“资本大鳄”的人,用这种方式又回到公众面前。正如当年他初涉商海一样,显得突如其来。

从1988年“顾氏循环理论”开始见诸媒体,到2000年格林柯尔登陆香港创业板,摘取创业板盈利第一桂冠,再到2001年收购广东科龙电器,2004年与郎咸平论战⋯⋯顾雏军的一生不选择低调,也不低头认错。“我不认为自己有可反省的错误,我就是一个古代书生去赶考,走夜路遇上了杀人犯⋯⋯”顾雏军这样评价自己在“科龙案”中的遭遇。

回应郎顾之争

成名之初就有“科学狂人”之称的顾雏军从不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2004年,郎咸平就“国退民进”中的产权改革对海尔、TCL和科龙电器进行质疑,焦点集中于“席卷国家财富”。面对郎咸平的《海尔变形记一次曲折而巧妙的MBO》和《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盛宴中的狂欢》,海尔的张瑞敏和TCL的李东生都选择沉默,顾雏军却高调还击,与郎咸平展开“郎顾之争”,最终顾雏军被认为“越描越黑”,紧接着科龙电器爆出36.93亿元巨亏,2005年科龙电器被立案调查。

如今看来,郎顾之争成就了郎咸平的大名,也让顾雏军反思自己处事的问题:“他(郎咸平)已经堕落成一个明星,现在我是不会和他争论的。”他戏称,明星就是拿酬劳、作秀的,怎么可能争辩出真理与否呢。

他也反思,“张瑞敏和李东升就不理他,也许他们比我更高明。我当时跟他争可能是一个错误,或者是一个不是很高明的举动,”但是,“我有话就要说出来。”

顾雏军曾在天津大学任教,做科研出身。在狱中服刑期间,他每天可以看10〜18小时的书,都是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书籍。他说这期间大约看了五六十本数学书,“现在全世界所有的数学书籍我差不多都看完了,就用这个渡过了一个漫长的时光。如果真的有什么东西支撑我没有疯掉的话,我想这就是科学,它们支撑我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除了喊冤求平反以外,顾雏军在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重新捡起对科学的执著。他提到有一篇名为《关于时空量子化的一个数学证明》的论文正准备发表,但他不愿意细谈:“看我微博吧”。同时,他仍然保持着“科学狂人”式的骄傲。“如果你们有兴趣,这篇文章在中国的学刊发表以后我会送给你们一份,当然这篇文章将来对科学界有什么价值,这是应该在物理学界讨论的事儿,不应该我们在这种大众媒体上谈⋯⋯所以,那个事留给科学界的评论了。”

“凭借我的学问,在大学里当个物理学教授还是可以的,但是那不是主要的⋯⋯”讨论就此打住了。显然,他并不愿意,让其他的事情冲淡主题——寻求公平。

混乱的科龙之争

有接近顾雏军的人评价,他成也张狂、败也张狂。

格林柯尔本来是一家在英国成立的公司,顾雏军一直认定自己是个技术提供者的角色,但是公司成立后,顾雏军开始意识到,不论是对技术的推广应用还是经营企业的成功,资本是更快的实现手段。据媒体报道,他花了17个月的时间收购了一个同业的美国公司,利用它使格林柯尔制冷剂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提高到20%。之后,他在全球分区域建立了9家格林柯尔公司,并于1995年回国建立根据地。他在国内建立的公司,完全按照美国、香港上市公司的要求运作。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使顾雏军很快尝到了甜头。2000年,他整合4家公司组建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公司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一举融资5.5亿港币。上市后他卖了旧股,套现3个多亿,又分红1亿,这些资金成为他进一步资本运作的基础。

2001年,格林柯尔入主科龙电器让顾雏军登上了事业的巅峰,同时也为他日后陨落埋下伏笔。事件源于一直稳居中国冰箱行业前列的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出现了6.78亿元亏损,第二年10月,顾雏军斥资6.6亿元收购科龙电器,出任董事局主席。

2003年和2004年,顾雏军又分别并购了美菱电器、亚星客车、襄阳轴承和商丘冰熊。2004年11月25日,顾雏军通过境外子公司GRC capital收购了法国汽车配件生产商Tomkins和英国汽车设计公司LPD。至此,顾雏军在家电和汽车领域打造的格林柯尔系“建造完毕”。

2005年1月,顾雏军登上了第二届“胡润资本控制50强”的榜首,同年5月,他“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7月29日,顾雏军与其他几位公司高管在广东被警方拘留。

佛山市检察院的指控显示,2001年5月顾雏军为收购科龙电器,“大量虚报注册资金,在入主科龙后,他连续3年用假账来夸大科龙电器业绩,并将虚增利润编入当年的财务报告,从而使科龙顺利摘掉了ST的帽子”。指控还显示,“顾雏军挪用公司大笔资金,用于注册新公司和归还贷款。”

当时,顾雏军对冰箱业的整合得到了中国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赞美之声,甚至有人将他诩为中国的摩根。但郎咸平在质疑顾雏军的文章中这样总结,“我们不排除顾雏军的殚精竭虑和运营管理的成效,但换个角度,我们看到的是在‘国资退出竞争性领域’大潮背景下,一个长袖善舞精于运作的顾雏军。”

顾雏军被拘留之后,“格林柯尔系”的上市公司科龙电器、美菱电器、亚星客车、ST襄轴纷纷易主。2007年5月18日,格林柯尔被取消上市公司资格。

当时有业内人士评价:顾雏军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两点没有做好:第一,他步子跨得太大,欲速则不达。第二,跟当地政府关系没有维持好。

在被拘押前十天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不无孤傲地说:“我并不需要向这个社会奉承什么,因为我是为这个社会创造财富的。当地政府,我从来不请他们吃饭,我觉得我做好科龙,应该他们来请我吃饭才对啊。”

有熟悉顾雏军的人士分析,科龙早已日落西山,这让出狱后的顾雏军既痛苦又不平。

顾雏军面对媒体说:“经历过这些事,我的人生观没有任何改变。”他强调自己不后悔回国,“毕竟做了一番事业,做成了冰箱,历史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判。”

尽管顾雏军强调自己现在的身份没资格说民营企业的问题,但对曾经的对手美的电器,他仍然评价:“没有核心技术的公司是没有前途的。”他还提到,正是美的对四名官员每人1000万美金的诱惑,才致他招来囹圄之祸。这正如他对科龙问题的理解一样,“源于2004年中国证监会针对科龙的一份询问函”。

但是,他对这些官员以及美的电器的指控,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传言和自己的分析、判断,缺少直接的证据。

回应顾雏军

一位同时期在健力宝工作过的匿名人士评价,那个时期的广东,企业家都在搞“资本运作”,很难有人是想像中的那样清白。

顾雏军的成功源于格林柯尔公司的异军突起,而格林柯尔的成功则少不了被热捧的“顾氏循环理论”,这也是顾雏军一直强调自己是科学家的原因。

由于收购科龙电器,让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格林柯尔暴露在镁光灯下。公众惊异于这家“世界第三大制冷剂企业”如此名不见经传。早年接受《财经》访问时,顾雏军将自己的成功总结为“有一个独特的发明,同时相信自己的发明是有用的,然后就坚定不移地去实现”。从最早的“G制冷循环”到“顾氏循环”、“顾氏工质”到后来的“格林柯尔制冷剂”,便是顾雏军的成功利器和格林柯尔科技控股公司74.6%的利润之源。

但是对于“顾氏循环理论”业界却早有争论。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曹德胜曾指出,“顾氏循环理论”的说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已被否定,顾曾称这一理论“列入中学教科书”更是子虚乌有。

到今天顾雏军仍坚持他的理论,“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年炒来炒去,最后也证明我有一个顾氏能源循环理论在美国《Energy》杂志发表了。作为科学家,我觉得我就是讲究证据或者讲究逻辑,没有逻辑的事情我不会瞎说的。”

针对顾雏军的实名举报,证监会9月14日晚间回应称,“我们注意到媒体报道顾雏军召开新闻发布会,举报了证监会工作人员。证监会始终欢迎社会监督,当然我们理解,这种监督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相关各方均应对自己的言行承担相应的责任。”

美的电器对顾雏军所讲收购科龙电器时受贿的说法发表声明,“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一位涉及顾雏军举报的刘姓官员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若顾雏军提起诉讼,“我不仅可以应诉,还要告他诬陷。”

顾雏军对此也早有准备,就如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如果给我平反了,我会考虑做企业。但平反的希望比较小⋯⋯我做好了再次入狱的心理准备。”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