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江南style》一夜蹿红成互联网大事件

2012-10-15 09:51:52 作者: 来源:北京晨报(北京)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oppa kangnan style……”这可能是某条胡同里玩耍的小孩在随便哼唱,可能是办公室里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也可能是大饭店里一场发布会的热辣暖场。朴载相(英文名PSY,人称鸟叔),这个身材走样、长相奇特的韩国中年男人的“江南范儿”。

中华PE:

“oppa kangnan style……”这可能是某条胡同里玩耍的小孩在随便哼唱,可能是办公室里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也可能是大饭店里一场发布会的热辣暖场。

朴载相(英文名PSY,人称鸟叔),这个身材走样、长相奇特的韩国中年男人的“江南范儿”,正猛烈地席卷全球。

自从7月15日在国外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线后,《江南style》的点击率已接近4亿,不仅打破了没有韩国歌曲打入主流美国市场的先例,还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等多个国家排行榜上拿下第一,据说,这首用韩文唱的说唱歌曲已被纳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刚把各种版本的《江南style》看了一遍。谁能告诉我它为什么能火成这样吗?”在新浪微博上拥有212万名粉丝的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发问。话音未落,英特尔投资总裁苏爱文在一个高端峰会上,用语音操纵超极本跳起了骑马舞。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显然也听过这首歌,他说:“《江南Style》为世界和平带来强劲力量,有超过4亿人喜爱并欣赏鸟叔的表演,我很骄傲。”

“如果不是互联网、数字时代的到来,这样的数字是绝对不可想像的。”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甚至对这首歌做了研究。上周三北京的一场发布会上,刘允在对谷歌战略的演讲中插播了《江南style》MV,“充满不可思议。”在刘允看来,《江南style》是今年可以比肩智能终端、平板电脑给人们带来影响的一件大事儿。

是的,《江南style》的蹿红路径已经被作为一个经济现象来观察。这是一个互联网大事件。

鸟叔自己将这一切归结为“运气”二字,而创新工场CEO李开复把它归功于社交网络的胜利。“《江南style》在30天内被四大微博明星用Twitter强烈推荐,然后在8月成为Youtube上最火的视频。”

名人效应+模仿恶搞,神曲诞生了。8月上旬开始,不同版本的模仿视频陆续出现,满足着不同人群的娱乐诉求。接着,新一轮的互动、转发、模仿、恶搞继续将《江南Style》推向高潮。

或许,《江南style》正在成就互联网时代的第一场全媒体盛宴。而互联网和音乐界人士都在探寻新的商机。

“网上所有的恶搞视频,各种版本都是有意而为之。”“疯人蜘蛛”此次制造出了周星驰版本《江南style》获得了近千万点击量。这位幕后推手对记者说,“《江南style》和《最炫民族风》让我彻底明白了神曲的商业价值。”据说,目前已有新的制作公司找上门来,希望将一首已有知名度的歌曲推广成神曲。

“神曲”词义

指一些歌词及曲调非常通俗的口水歌,它们流传于大街小巷,轰炸得人“听觉疲劳”,让人每次听着都感到如有“神”助。

——百度百科

相关阅读:

【神曲本身其实存在泡沫】

《江南style》≈15200000000韩元

一支神曲或许价值8亿韩元。一炮走红后的江南大叔,存折上的“0”不可避免地与日俱增。据韩国媒体报道,鸟叔已获得十多个广告的邀请,净赚约合8600万元人民币,一夜间跻身超级巨星行列。86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152亿韩元,而这个数字眼下似乎还没到画句号的时候。

不仅是《江南style》,此前风靡的《最炫民族风》不仅使演唱者凤凰传奇身价倍增,还挽救了其签约的濒临破产的音乐公司。对神曲们而言,它们终于找到了成本极低、传播率又极广的做法:小成本的音视频制作+精心策划的名人推广。它给音乐产业带来的是一波强有力的洗脑冲击。

神曲走红九成是意外

这样的意外也只能发生在发达的互联网时代

“鸟叔《江南style》无止境啊!”在微博、人人等社交网站上,关于这首曲子的各种版本“刷屏”般地涌现出来,各种恶搞视频被传到网上,且点击量均过万。这首以搞笑的骑马舞步和朗朗上口的节奏而闻名的歌曲,被众人称之为“神曲”。

实际上,中国也曾出现了许多神曲,最先被称作“神曲”的是龚琳娜的《忐忑》。聊起“神曲”,网络音乐公司KOOWORX创始人钟声颇有想法,在他看来,这些音乐的成功,并不在音乐本身。“所谓‘神曲’本身就是含有怪诞、滑稽因素的音乐,如果没有网络将视频形象传递给大众,‘神曲’不会像现在这么红。”

有韩国媒体报道称,这首由环球音乐公司代理的《江南style》自7月中旬推出以来,净赚约合8600万元人民币,鸟叔还签下了不下10单的广告代言,企业活动出场费也翻了一番。这些数据虽然并未得到环球音乐公司的核实,不过其中国区总经理张木月,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这首歌曲后续的收入十分可观。

在娱乐圈中,“神曲”造就吸金明星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凤凰传奇。据知情人士透露,凤凰传奇组合在《最炫民族风》走红之前,其签约的公司濒临破产,就在与凤凰传奇合约几近结束之时,《最炫民族风》意外风靡,唱片公司捞得大把钞票,凤凰传奇也身价倍增。“走红之前,他们的出场费可能只有几百块钱,现在已经是几十万了。”而感受了类似经历的,还有《爱情买卖》的演唱者慕容晓晓。

作为资深的音乐人,钟声倒是认为这些“神曲”的走红九成来源于意外,而这样的意外也只能发生在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他介绍,唱片公司在推出歌曲的时候,不可能在初期就抓住所有人的偏好,而所谓的网络营销一般发生在后期,即网民的评论、态度已经给出了一定的偏好,此时再做推波助澜的工作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神曲后续的收入十分可观

《江南style》仅韩国的下载半月挣了143万美元

神曲之后的经济效益,似乎呈现出惊人速度的增长。

据媒体报道,《江南style》走红以来,鸟叔进账已经达数千万元,收入主要来自下载、唱片、演唱会、广告。其中,下载约200万元、唱片约170万元、在线收听22万元、演唱会约1700万元,广告合约2200万元。此外,这首歌作曲作词均由鸟叔制作,版权收入已超过110万元……

张木月表示,虽然环球公司还未具体统计出这一首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过网络版权收入可能成为重要来源。“在境外,一首歌曲只要公放或下载,都是要支付费用,而这成了网络歌曲收入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华纳音乐中国区总经理胡译友表示,歌手收入虽因人而异,不过通常而言,数字音乐收入平均可占到其总体收入的50%,比如从苹果音乐商店iTunes上下载一首歌曲,大约需要1美元,其中七成为版权费。韩国音乐内容资源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江南style》的下载量达到286万多次。按照每次下载1美元的费用计算,这首歌曲获得的下载版权费用就能达到14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00万元。而现在,下载数量仍在继续攀升。

“另一半收入,就来源于各种商演了。” 胡译友表示,商演不仅让歌手有进账,还是一种不错的宣传方式。而以往歌手都很看重的唱片收入却在逐年下降,据介绍,目前这部分收入还不到歌手总体收入的10%。

此外,广告代言也成为这些神曲歌手走红之后的吸金利器,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歌手走红之后,身价飙升几百倍十分正常。据韩国媒体报道,鸟叔已获得十多个广告的邀请,一夜间跻身超级巨星行列,而其身价可能涨至韩国最高水平——8亿韩元。

神曲的生命能有多长?

三个月足矣!

有产出就有成本。华纳音乐中国区总经理胡译友介绍说,唱片公司推歌手,预算大约在200万元左右,其中100万左右的成本用于音乐制作及包装,另100万元用于宣传。虽然如电台、电视台等传统的宣传模式不能少,但依赖于网络传播也造就了更加低廉的宣传新渠道。

张木月表示,一般来讲,通过网络宣传歌手成本要比传统渠道至少低一半。她介绍,网络传播本身造就了这些歌手,所以在形象包装、MV投放等方面,就可以比通过传统方式走红的歌手少很多。而低廉的成本却反而能够制造出很高的效益,“对在网络走红的曲婉婷的投入,可能就要比潘玮柏低很多。”

胡译友解释道,虽然“神曲网络风靡”模式屡试不爽,但对于传统方式造就的歌手而言,这种网络营销的方式恐怕难以使用。“你无法想象汪峰能够像鸟叔一样搞笑,这恐怕能毁掉他的前途。”

在成本投入中,越来越多的唱片公司还选择了巡演的方式宣传歌手。鸟叔曾在韩国举行免费演唱会,万人齐跳骑马舞的壮观场面实际上就是源于这种宣传方式。

神曲逐渐涌现,且频率似乎越来越快。神曲的生命究竟有多长?三月足矣。熟稔网络音乐制作的钟声解释道,神曲的走红实际上并不在于歌曲本身,而仅仅是大众在重压下一种廉价的自我释放的窗口,神曲本身其实存在经济泡沫。(姜樊)

【中国神曲10年商业进化史】

用IT的方式做音乐 《伤不起》去年赚了几千万

“恶俗、山寨!”作为坚定的网络歌曲反对者,白领于小姐对盘旋于各大网站音乐排行榜上的网络歌曲嗤之以鼻。她早已不再参考排行榜,转而在豆瓣电台“遇见”自己喜欢的音乐。

不过,对于网络歌曲的生产者而言,“顽固”的于小姐们似乎没什么可担心的。在他们眼中,“红足10年”的网络歌曲已经成为代表一个时代的音乐产物,并仍不断创造着“神曲”奇迹。“正如日本有J-POP,韩国有K-POP,网络歌曲让内地音乐有了自己明显的烙印。”

2003-2004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老鼠爱大米》

数字化音乐有了新“玩法”

通力唱片推出的《伤不起》称得上去年乐坛最赚钱的歌曲。公司成立于网络歌曲兴起的2004年,公司总经理天理告诉记者,当时并不是奔着这个“新概念”去的,但很多人确实已经感受到变化在发生。

“上个世纪90年代,能播音乐节目的电视台很少,音乐作品也不多,所以播一个火一个。因为缺歌,电视台有时还会自己投资出歌,央视就曾经投20万给歌手做MV。”但是,从2000年到2002年,内地乐坛经历了一段混沌时期。“几乎没什么好歌出来。”天理说,2000年后,各种媒体雨后春笋一样快速出现。在此之前,一首歌的推广模式是非常“简易”的,发唱片——寄带子到电视台——写新闻稿给记者——电台打榜——全国各地跑宣传。然而,随着媒体增多、内容增加,这种模式不再可行,资源和受众的注意力被极大地分散了。

2002年,百度开始有了音乐频道。这家互联网公司借助音乐搜索实现了跳跃式的成长。同时,“数字化”音乐也给无数音乐人以启发,他们开始换一种“玩法”。

天理认为,如果从音乐的本质上划分,国内网络音乐的第一个典型代表是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更直接,简单,不追求意境。”“草根”也由此成为网络歌曲的精神内核。

其传播也完全是网络化的。2003年初,这首歌通过电子邮件在网络流传。由于曲调和歌词的诙谐、上口,一些大型网站以及个人站点都把它放在下载专区里。此后,又有电脑动画爱好者将其做成FLASH文件,让“翠花,上酸菜”这句经典包袱真正地家喻户晓了。

到了2004年,一首《老鼠爱大米》走红网络,彻底开启了网络歌曲的“黄金时代”。这个当年的网络“神曲”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有媒体报道,它的创作者杨臣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网络歌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不仅以500万元人民币的身价加盟唱片公司,还接到了央视春晚、湖南卫视春晚等主流电视媒体抛出的橄榄枝。

2005-2006 《求佛》、《香水有毒》、《QQ爱》

商业成功与“烂名声”如影随形

2005年至2006年,可以算是网络歌曲“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了。无论你在街边的服装店,还是公交、大巴上,总能听见循环播放的《求佛》、《香水有毒》或者《QQ爱》。

人们享受音乐方式的多元化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对消费者购买歌曲的方式也产生了的革命性影响。“微交易”曾经是很多互联网专家并不看好的模式,他们不认为消费者会在网络上下载并非免费的歌曲。但是,无线音乐业务和网络的结合,打破了这种论调。人们发现,有一大批消费者愿意花上几毛钱甚至几块钱下载一首歌曲的彩铃。TOM音乐等平台一个月的增长在当时达到了100%甚至200%。服务提供商用IT的方式做音乐,移动等运营商和唱片公司五五分账。

音乐渠道借助互联网快速拓展,需要大量的网络作品。为了顺应潮流,一些音乐人甚至成名的歌手故意模仿网络歌曲的特点制作音乐,比如让作品听上去更加粗糙。但是,最终能火的永远是凤毛麟角。

天理认为,成功的网络歌曲大都具备两个特点:新和能够引发共鸣。“走原来的老路是会失败的,无论是创意、点子、模式都要新。比如去年苦情歌的路线火了,今年再出苦情歌不行,《伤不起》其实是电音舞曲路线,从有网络歌曲就没火过舞曲。”而为了找共鸣,网络歌曲大都充满流行词汇和元素,比如《QQ爱》里就有曾经最有话题性的“网恋”概念。当然,最后决定成败的,绝大多数时候是运气。“我们曾经找来排行榜分析,发现真正能够火起来的歌也就5%到10%,一般都是没注意就火了。”

尽管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但是,这一时期的网络歌曲几乎没有获得过好的口碑和音乐价值上的肯定。对此,天理的看法是,“和所有东西一样,火面临的就是很烂,是臭遍街的名声,大家就会排斥。”但他也指出,媒体往往是掌握话语权的人,很多媒体却并不是音乐听众。

2009年至今 《爱情买卖》、《伤不起》、《忐忑》

微博时代助推“神曲”诞生

由于受到地震、奥运会等大环境的影响,网络音乐在2008年前后有过一段低迷时期。但是,这一趋势并没有持续多久。《爱情买卖》、《伤不起》等网络歌曲在此后继续创造着吸金神话。《伤不起》在百度排行榜上当了半年的冠军,在前十的排位里待了一年半,去年一年赚了几千万。

与此同时,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网络“神曲”的概念正式诞生了。

百度百科里关于“神曲”的词义是,“指一些歌词及曲调非常通俗的口水歌,它们流传于大街小巷,轰炸得人‘听觉疲劳’,让人每次听着都感到如有‘神’助。”龚琳娜的《忐忑》是第一支被真正赋予“神曲”定义的音乐作品。这首歌在2010年爆红,和《江南style》一样,同样是视频形式在网上传播,本来只是小范围流传,但在得到王菲、陈奕迅等名人的点评和模仿之后,《忐忑》在短时间内成了“神曲”,引发了更大范围内的模仿、恶搞。更多的人又会想找来原作“看看”,因此走红也就成了必然。

不过,人们很容易发现,《忐忑》虽然被网络赋予了娱乐色彩,并借助网络实现了“病毒式”传播,它和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歌曲似乎并不相同。这首带有浓厚探索意味的艺术歌曲,其实属于严肃音乐范畴。天理表示,网络歌曲的概念并不仅仅属于流行歌曲,其音乐类型也在不断拓展。

除了音乐本身外,更多的变革和挑战可能来自于推广环节。竞争日趋激烈、媒体的不断演进,让网络歌曲的推手们面临更复杂的局面,网络歌曲的成本也大大提高。对于一些网络歌曲而言,宣传费已经达到制作成本的10倍、20倍之多。(刘映花)

花边

《江南style》背后的韩国崛起

潘基文说《江南style》可以促进世界和平,韩国大学教授说这首歌可以治疗精神疾病。也许这些都是真的。

韩国“屌丝们”在怪异的“骑马舞”和重复了100多遍的歌词“哥哥是江南style”中,调侃了江南区的“高富帅”。对于压根就听不懂歌词的外国人,这场全球范围的狂欢则可能燃起他们了解韩国社会的好奇心。“江南范儿”背后的韩国到底什么样?

“江南Style”来自韩国俚语,据说是指韩国首都首尔一个富裕和时尚的地区——江南区的豪华生活方式。鸟叔在MV中跳着模仿骑马动作的滑稽舞步,取景都在江南区的各处地点,例如桑拿室、马房、旅游巴士等等。这些地方,是韩国“高级、权贵和财富”的象征。歌曲也因此被认为是对韩国社会夸富、穷富差距加大的反讽。

在过去几十年里,被称为“汉江奇迹”的改革让韩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功。市场狭小、资源贫乏的韩国通过“出口导向”、“选择集中”等经济策略,在世界舞台站稳了脚跟。韩国人均收入为3万美元,紧逼3.3万美元的欧盟平均水平。三星成为足以和苹果抗衡的一流消费品牌,而韩国向全世界输出的远不仅是手机和汽车。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提出“文化立国”。如今,韩国流行音乐已经席卷全球,甚至打进了欧美主流音乐市场。2011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7.94亿美元,和1997年相比,猛增了近160倍。

然而,韩国也被视为最不平等的发达国家之一。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戴维·皮林认为,韩国全国性的精神崩溃令人费解。“如今有更多的韩国人觉得自己穷、工作过量、社会压力太大。政府忽视了国内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过去10年来,韩国自杀率上升了一倍,现在自杀已成为40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女性地位的提高速度远远赶不上经济增速。”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被高速经济增长掩盖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开始发酵。鸟叔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不同阶层之间“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感情,正像他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这种心理没有国界,难道不是吗?”
 

关键词:江南style一夜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