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投资应稳字当先
2012-10-17 14:31:48 作者: 来源:搜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国内外部环境皆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在外需萎缩与国内产能过剩的双重制约下,中国经济结束了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出现下行。在今年二季度GDP增速破八后,三、四季度经济能否企稳回升,市场争议不断。而如何研判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真正落实结构转型,亦成为地方政府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那么,从现在至明年,国内经济增长率能否止跌甚至回升反弹?与此同时,中小投资者在接下来的理财思路上又应做哪些调整,重点配置哪类产品呢?为此,本报专访了康宏财富首席金融分析师高飞。
明年经济或将低位平稳运行
回望过去的三个季度,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成效渐显,虽说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平稳,但亦不得不承认,经济下行压力仍旧较大,且困难局面还要持续一段时间。面对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国际上一度掀起“唱空中国”之风,认为中国经济正在深陷危机,甚至国内的某些经济学家,也跟随这股“唱空”风,把中国经济前景看得十分暗淡。事实上,从经济运行内在规律看,出现增速放缓、市场相对变冷的情况实属正常。
康宏财富首席金融分析师高飞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事实上与世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这其中出口方面的严重受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高飞认为,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还面临着以下两大主要压力:其一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内外大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国内经济增长至今已连续七个季度放缓,至目前增长率运行仍处于下行周期;其二是近两年高启的通货膨胀率。然而,从目前管理层的解决情况看,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他继而分析说:“今年以来,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治理通胀成效显著,到今年7月份通胀涨幅回落到2以下,达到了1.8%。相信在国家的持续治理下,未来一段时间CPI增幅或将会在低位持续运行。而较好地控制住了CPI的涨幅,无疑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创造了条件。虽然目前基本面情况不允许以大规模财政投资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调整的软着陆还是会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步入深层次阶段,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势头初步得到抑制,内生性增长动力正在显现。”
基于此,高飞预计未来一年国内经济增长率下滑势头将得到遏制,但由于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的问题正在解决过程中,促使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仍旧不足,因而相信经济面总体位于低位平稳运行的概率较大。
推动金融创新同时加强监管
当前,管理层正不遗余力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应该讲这不仅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更是经济大国转向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对此,业界人士一致认为,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金融创新,而金融创新实质上是用新的方法、新的经营模式来满足实体经济需求。
在高飞看来,金融创新不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还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他继而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详实分析:首先,金融业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服务实体经济,而大力推动金融创新,着力发展产业金融体系,探索有利于制造业等支柱产业改造升级的多种融资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才能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然而,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还不能很好地体现资本优化配置,因而未来任重而道远。其次,金融创新丰富了市场融资工具,便于新兴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脱媒,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其三,金融创新为金融业本身创造了优化业务结构的市场机会,使得金融业在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金融投资产品,进而达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尽管金融创新乃大势所趋,但绝不能因此而忽视对于创新的监管。要知道,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其在创造高利润的同时也隐含着高风险,因而监管手段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和泛滥。”在高飞看来,与传统业务监管不同,新业务的监管没有老本可吃、没有经验可循,必须将风控做到创新之前,实施前置监管。因此,管理层要居安思危,对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毕竟在危机来临前控制风险,永远比危机到来后的控制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与此同时,国内金融业在金融创新时应充分考虑到风险,尤其是当前处于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稍有疏忽很容易让风险蔓延扩大。
可重点配置固定收益类产品
谈及未来一段时间广大中小投资者的理财规划思路,高飞建议,不妨着重考虑将固定收益类金融理财产品作为投资标的。
他说:“由于经济增长势头回落,产业结构调整,因而各类投资市场近年来大多表现低迷。未来随着经济面的逐步稳定,虽然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系统性的上涨动力依然不足。与此同时,考虑到通胀率上涨势头在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市场流动性并不充裕,因此未来一段时间投机泡沫严重的资产或将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这应引起投资者的重视。基于此,在保证投资本金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普通民众可着重考虑将固定收益类金融理财产品作为投资标的。”高飞尤其建议投资者可考虑配置银行发行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信托发行的信托产品及各类债券投资基金。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数量现井喷式增长,一举抢占了个人理财的龙头地位,超过2010年全年发行总量,而几年前其年发行总规模仅为4000亿元左右。不难看出,在当前个人投资理财渠道相对有限,且实际负利率格局依旧的情形下,银行理财产品已渐成愈来愈多家庭的首要理财方式。因为其既能获取高于普通定存的收益,同时还能避免权益类投资带来的高风险。应该说,随着理财产品的不断创新与数量上的不断增长,使得银行间竞争日趋白热化。个别银行为争夺客户,在产品销售中夸大收益,对风险提示不够,致使一些购买者非但未赚钱反倒亏了本。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今年已到期的银行理财品中,累计亏损最严重的高达40%以上,且投资者与银行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尤其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方面,经常存在部分银行不披露实际收益率或选择性披露数据的情况。
对此,高飞尤其提醒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仔细阅读条款,不要陷入“预期收益”误区,毕竟其只是一个估计值,而非最终收益率。尤其是一些结构性理财产品所标榜的最高收益率,若实现起来需要诸多严苛的前提,一旦挂钩市场表现不佳或未达到产品所设定的收益实现条件时,很容易招致亏损。与此同时,投资者也不要盲目跟风购买某款产品,而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真正适合的产品。譬如在决定购买前,需理清其是否满足流动性需求,是否在自身风险承受范围之内等等。此外,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高飞还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中长期理财产品,毕竟锁定高收益是当务之急。而且相较于短期甚至超短期理财产品而言,中长期产品还避免了频繁赎回与购买间资金的“闲置期”损失。譬如,投资者可选择一年期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或三年期的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