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瞄准保代百万年薪开刀
2012-10-19 10:41:32 作者: 来源:兰州晨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传说的保代薪酬调整如今正一步步 地变为现实。15日,中信证券取消了保代(保荐代表人)津贴中2万/月基础津贴。记者了解到,除中信证券外,华泰联合、兴业证券(601377,股吧)等多家券商投行部门均大幅度降低了保代津贴。广发证券甚至宣布明年起取消保代津贴,取消保代津贴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在国内蔓延开来,业内人士称为大势所趋。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保代已严重供大于求,再加上IPO审核趋紧,保代薪酬降低成必然。“之前很大一部分保荐代表人都不做事,都是一些新人做,他们靠签字费和保代津贴就可以过得很好。”上海某投行人士表示。
2004年,保荐制度刚刚在国内起步,当时月薪3万元左右。随着保代的流动逐渐引发了价格上涨。2006年新股恢复后,保代身价开始出现快速上涨,年薪一度涨到百万,转会费也高达数十万。
“保代津贴实质上是保代资质费,是不合理的薪酬。”海通证券投行一名高管表示,目前优秀保代的收入处在合理水平,但连续几年没有项目的劣质保代也每个月领取固定津贴并不合理。
实际上,按照目前投行业通行的薪酬考核机制,保代的收入主要包括年薪、年终奖、业绩提成、签字费、签字津贴和每月固定津贴。业界表示,只有每月固定津贴属于投行业固定支付给保代的一笔费用,即便刚刚获得保代资格,或是从未做过投行项目的保代都可以获得这一津贴。
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开的信息,目前我国获得保荐资格的保荐机构已达76家,旗下共拥有2226名保代。按照投行每月向保代支付5万元津贴的平均值计算,76家投行每年需支付的保代津贴高达13.36亿元。
今年推出的双签制、IPO审核放缓则成了压倒券商的最后一根稻草。从国信证券在业内率先为保代开出百万年薪至今不足五年,制度红利已渐消退。业内人士认为,保代已经由之前的供不应求变成现在的供大于求,保代“金饭碗”时代将一去不返。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