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备案制是休克疗法
2012-10-30 09:07:04 作者: 来源:同花顺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上周,有传言称证监会在着手研究IPO由审核制向备案制过渡,目前已经获得了国务院领导的首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可能在近期推出。此消息发布后迅速在股民中流传开来。
退市,我们也看到很多关于今年新股业绩变脸的报道,其中有的专家称“备案制+做市商制是治理良药”。我想有这样的专家说法,还有以前郭主席“IPO不审行不行”的传说,是大家相信“IPO将由审核制向备案制过渡”的心理基础。
根据媒体报道,截至10月26日,已有122家新股发布三季报,其中42家业绩下降,比例高达34.43%。其中主营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的科恒股份(300340),发行价高达48元,7月底上市,最高冲至77.8元,净利润则从去年的1.8亿多,降至今年前三季4934万元,第三季更惨跌至785万元。不过两个月时间,业绩从天上跌落人间,利降9成,是名符其实的变脸王。
同样的,号称是中国光伏照明行业第一股的珈伟股份(300317)5月11日上市,上市公告书显示,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7.97%,上市两月即公告今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大降94.12%到95.85%。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采用的是核准制,证券的发行必须符合证券管理机构制定的若干适于发行的实质条件。符合条件的发行公司,经证券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取得发行资格。就这样的要求,目前有758家企业正在排队IPO呢,假如转为备案制,排队IPO的数字不得加个0啊?1万家都未必能打住!
今年新股业绩变脸多,有上市前“粉饰业绩、过度包装、虚假披露”的因素。也有大环境的因素,当经济下行的时候,周期性行业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还有一些行业的产品价格可能出现暴跌,导致业绩下滑,比如稀土行业。还有的行业,则转而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比如光伏行业。
最近有消息称,预计年底前将有100多家企业完成发行。按这样的进度来看,A股市场的扩容压力没完没了,何时是个头?
支持IPO备案制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其实市场中最大的投机因素就是重组和壳资源,如果公司想上市就注册上市,谁还会去搞重组上市”。IPO备案制以后,谁还愿意炒那些烂公司?于是,价值投资的理念水到渠成。
不过,别忘了,4月底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了主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以后,引发了准退市股和低价股的一轮狂跌。近期IPO备案制的传言,被击中的是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每一个新政策,都制造了一批“中枪倒下”的股票持有人。
支持IPO备案制的另一个理由,是在核准制中,为了达到证监会要求的条件,一部分本应不具备资格的公司在IPO过程中进行盈余管理,运用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对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构造交易事项等,严重扭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保荐机构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上市之后,上市公司往往会逐步把真实的业绩情况发布出来,导致了新股频繁变脸现象。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IPO备案制后,准备上市的公司就不会粉饰财务数据了吗?每股盈利1元和每股盈利1毛钱的公司,IPO价格一样吗?我相信,为了获得更多的募集资金,准备上市的公司同样会“粉饰业绩、过度包装、虚假披露”。
而现在推出IPO备案制,只会产生一个后果——中国股市休克疗法。中国股市已经调整5年了,投资者亏损十分严重,信心极度低迷,此时实行休克疗法,会导致投资者信心完全崩溃。
上周五,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对“新股发行将启用备案制,并于十八大会议后推出等报道”予以紧急辟谣,明确表示个别媒体关于新股发行启用备案制的报道不实。可惜,当天股指还是单边下行,收市时跌了1.68%,又要考验2000点的支撑力度。
这些业绩变脸公司,多数将盈利剧减归因为行业整体下滑。关键问题在于:这些公司三季报业绩下滑,四季度也难以乐观。所以,股价也难于摆脱下降通道。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