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何华真:吴长江不如马云 不懂美式财经思维

2012-10-31 09:57:51 作者: 来源:《中国企业家》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吴长江、黄光裕有一点不如马云,即不懂美式财经思维。吴长江与阎焱之争能看出一种博弈传承。中国企业家有MBA的瘾,中国公司有IPO的瘾,背后是要外界承认其存在性。一些人开口全球化,闭口国际接轨,不是崇洋也起码是仰洋。

中华PE:

吴长江、黄光裕有一点不如马云,即不懂美式财经思维

吴长江与阎焱之争能看出一种博弈传承。

中国企业家有MBA的瘾,中国公司有IPO的瘾,背后是要外界承认其存在性。一些人开口全球化,闭口国际接轨,不是崇洋也起码是仰洋。笔者与洋鬼子打交道数十年,深知洋路。

雷士照明的外股如施耐德加阎焱为首的软银赛富,其实就是洋人加半洋人,早年清政府与洋人交手,损土折金。现在,个别企业与洋人交手又损股折权,当中总有其雷同。今天第一号误区,就是很多企业主,“将上市当作发债”:发债很清晰,就是控股权仍然操于创办少数股东,甚至一个人手里,股权无更易,直至有天不还款,被逼卖股有之,被逼清盘或易手为止。但IPO之为物,一旦上市,就算创办股东稳占最高流通量75%,你就有如到了香港赛马会,由会员棚移位至公众棚,虽然你拥有75席,但你已由尊贵的马会会员,降级为平民百姓,跟公众坐在另一方,共同拥有你原创的公司。

用雷士的案例,就是吴长江离开私人俱乐部,走进公众棚,与一众PE、施耐德共同拥有雷士,而你的董事长与CEO位置,理论上是经一个由罗马元老院制进化而成的董事会,准许你暂时执掌。董事会不高兴时,随时可将吴长江拉下其中一个或同时两个职位,这个说法很多上市公司创办人口头明白,甚至脑袋明白,但心理上不认同。

PE的发展简单可以分为两期,前期为放手期,后期为紧握期,前期因为中国刚开放,PE在地理上不熟悉,行业不熟悉,而初来者多数是会计财务背景,心态上是高级打工仔,无论是老外、海归,均不敢占“司机”位置。

在PE工作过几年,旧日的会计小子、律师小妹均已当过副司机。阎焱等的常春藤背景也被誉为明星级投资人,加上施耐德这战略投资者,其团队随时可达谋臣如雨、战将如云之规模。在创办人不受欢迎,发展不够快速时,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自觉有能力取而代之,就马上进入紧握期,触动逼宫式传承。

笔者在本栏提出过独家开发的“公司治理4P规模”: 权力(Power)、哲学(Philosophy)、政策(Policy)、警备(Policing),雷士个案,仅用最上两个P就够,雷士的权力由上市前吴的乾坤独断,进化到上市后,引进其他股东。一般洋PE其实对创办股东威胁性不大,即就算吴壮大不力,PE要对付大股东,赶他下台并不容易,因为没有取而代之的自信与人才,并且有所谓国际惯例,不应掠夺他人公司等思想局限。但如阎焱等人,已经是进化至高一档之人物,更加天不怕地不怕。对于施耐德而言,雷士只不过是一个厂加一个分销商,吴长江只是一个厂长加一个藩镇级的业务经理,以施耐德之悠长历史以及德国人的深邃政治文化,这些清党、收兵权的事件,肯定发生过无数次,这种股东组合,肯定会为原创股东带来压力,当然可以反过来当作良性鼓励。

相对马云那种力压Yahoo,黄光裕国美那种互有攻守,吴显得太过不够心机,组合不良,预警不足,而导致政治流亡。马云、黄光裕与吴长江三人之中,懂这种游戏者只有马云,其他两人都表现出不理解上市游戏规范,不明罗马元老院(董事会)之架构,而马云之优势,笔者作为炎黄子孙最不愿意说的,他不只懂英语,更懂得美式财经英语圈子,而黄光裕与吴长江,既不擅英语,也不谙希罗文明,更不懂财经美语。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