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小非出逃股价暴跌 总裁称H股IPO随时重启
2012-11-06 12:01:44 作者: 来源:南都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因暂停H股IP O而一度在资本市场沉寂的光大银行,昨天突然放量暴跌2 .93%,全天逾3 .5亿股的成交量及9 .31亿元的成交额均创出该行近两年来的新高。
市场人士表示,光大银行的大跌源于昨日其7家小非股东解禁,其超过37亿股锁定3年的限售股昨天正好到期。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光大银行股价破发破净,但对比中国电力[2.09 0.00%]财务公司等7家境内投资者2009年11月时2 .2元的入股价,昨天,光大银行的收盘价2 .65元依旧有不少盈余,加上近两年来的两次分红,小非即便昨天抛售其近三年来税后年化收益率仍超过7%,远高于同期定存。
尽管遭抛售,昨天下午,光大控股总裁陈爽在香港表示,光大银行正随时准备重启H股上市工作。
部分小非出逃
光大银行于2010年8月18日登陆上海,根据该行当时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在汇金公司注资后,2009年该行进行第二轮战略融资,引进中国再保险、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申能集团、航天集团、航天财务公司、宝钢集团、上海城投及广东高速共8家境内投资者。当时光大银行以每股2.20元向8家投资者合计发行了52.18亿股,共募集资金114.8亿元。
其中,中国再保险作为汇金公司旗下子公司,其承诺自光大银行上市之日起3年内不转让该行股份,因此其解禁期顺延至明年8月17日。而另7家投资人则承诺“自其投资入股本行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完成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其持有的本行股份”。昨日小非解禁期刚满,光大银行就遭遇自上市以来大规模的抛售。
虽然截至南都截稿时并无官方交易数据公布,但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部分解禁股抛售是造成光大银行昨天放量暴跌的罪魁祸首。“这些资本当初本来就是以财务投资人的角色进来的,退出只是迟早的事情;并且从成交情况看,也只是部分解禁的小非抛售,绝大多数小非仍然选择继续持有。”广发证券[12.79 -2.89% 股吧 研报]一位不愿具名的策略分析师表示。
破净抛售收益率仍不低
按三季报最新公布的资产规模,光大银行目前是第6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昨天收盘,该行报2 .65元,按复权计算,不仅早已跌破该行3.1元的IPO发行价,更是一举跌破2 .7元的每股净资产,成为第10家年内“破净”的上市银行。
即便股价已经破净,光大银行仍遭到部分大小非坚决抛售。记者调查发现,即便按昨天的收盘价测算,小非们在光大银行上的投资收益率仍然远高于定期存款、国债等绝大多数投资品种。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11月,光大银行登陆A股前14个月,中国电力财务公司等7家境内投资者以2 .2元/股的价格买进了37.18亿股光大银行原始股,合计动用资金81 .79亿元;截至昨天收盘,光大银行收报2.65元/股,如果其中有部分投资者进行抛售,则该部分投资者的股权投资收益率约为20 .5%。在此期间的3年时间里,光大银行没有增发新股,但先后进行过2次分红,累计每股分红为0 .2276元,较上述投资者的成本价收益率为11%。由于上述收益均需计提所得税,税后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约为23.63%,年化收益率约7.58%。
而在2009年同期,央行3年期定存的年利率只有3.33%,即便3年期贷款的利率也只有5.76%,均不及对光大银行的股权投资收益率高。
H股IP O随时重启
就在昨天下午,光大控股总裁陈爽在香港表示,光大银行正随时准备重启H股上市工作,他认为随着现在香港市场逐步复苏,有望迎来银行上市的窗口期“这个工作目前会准备得更妥当一些。”陈爽表示,8月底决定暂时取消上市“主要是价格的问题”,“市场还不具备发行的条件”。对于港股市场对内地中资银行股反应较为冷淡,陈爽认为,投资者对中国金融业的认识在逐渐调整及调适中,“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复苏,我相信中国的银行业会重新被大家认识”。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认为,小非的解禁抛售不能说明光大银行出现了新的问题。“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已经很透明了,各家银行的情况总的来说也差不多,光大银行虽然缺乏亮点,但在行业中也处于中游水平,从目前的估值水平看,仍然具备中长线的投资价值。”他还表示,“从中长期看,仅靠银行内生资本补充不足以达到巴塞尔III的要求,商业银行的外部股权融资只是时间问题。光大银行此时重提登陆H股,应该是看到香港市场近期回暖,IPO窗口期即将来临,这对该行长期经营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也会考验香港市场的承受能力。”
为什么被抛
再融资有压力
从光大银行的基本面看,部分小非选择离场并非全无道理。三季报显示,光大银行前三季度主营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增长31 .04%和34 .67%,在行业中位居中游水平。但在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邱冠华看来,第三季度光大银行“息差环比显著收窄,中间业务收入下滑,不良贷款出现双升,拨备环比大幅少提”,依旧维持“光大银行基本面位居上市银行中等偏下水平,未来不良反弹压力依然较大”的判断。
事实上,光大银行的经营效率一直居中游水平,如今光大银行无论在资产规模还是业绩增速上均已明显落后。其中,光大银行业绩对规模增长的依赖度达到25.5%,高于招行和兴业,同时其资本的消耗速度又明显快过上述两家同业。换句话说,光大银行在资产转化为利润的效率上,较招行与兴业有明显的不足。
另一方面,同样面临着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压力,招行、兴业、光大三季度末的资本充足率均出现环比上升,但其中光大银行更多是依赖减少拨备计提和压低运营成本来实现的,而招行与兴业则更多依靠的是自身利润的留存。来自国金证券[15.07 -0.86% 股吧 研报]的测算显示,二季度末,光大银行通过成本和拨备释放使得业绩增加了7.50%,而招行和兴业同期分别仅为3.6%和- 16%。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