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资平台“借新还旧”风险须及时化解
2012-11-07 08:49:20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北京)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6日有消息称,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已暂停副省级以下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中期票据。今年以来融资平台公司掀起一轮“借新潮”,其中相当一部分的融资方式是从银行信贷变成债务融资,并未增加现金流,新积累的风险不容忽视。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进行“刹车”,上述融资潮有望迅速降温。
今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获取资金方式悄然发生改变。受贷款集中到期兑付、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下滑、项目未及时投产等因素影响,不少地方逾期贷款陆续显现,贷款质量下滑趋势明显。对此,监管机构开始拧紧银行地方融资平台授信的水龙头,平台公司只能通过中期票据、企业债券、信托计划等方式筹集资金。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信用风险也逐渐“交棒”到“影子银行”手中。
今年以来,我国以城投债为代表的平台公司债券融资规模迅猛增长。1-9月,393只城投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挂牌,筹资规模达到4686亿元,较去年的3000亿元大幅增加。一方面,发行规模出现井喷;另一方面,7%的利率加上息票,城投债年收益可达15%,成为一块颇为诱人的蛋糕,引发部分机构建仓、频频“抢食”。
但在收益不断调高的背后,是债券发行主体、资质层级的不断下沉。中诚信资讯数据显示,今年发行人主体为直辖市和省级的城投债比重下降10%和3%,而主体为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城投债发行量均增加9%。同时,县和开发区管委会设立的融资平台达35家,占比为15%。
有分析认为,融资公司新发债券主要盈利和现金流来源基本是地方政府注资、资产划拨、补贴等。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