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和概念是投资“双刃剑”
2012-11-09 13:57:07 作者: 来源:上海金融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也许大部分价值投资者,会将题材和概念视为“洪水猛兽”,避而远之。笔者虽然也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却并不回避题材和概念,相反,笔者对于题材和概念一样喜欢。
一些价值投资者有种倾向,往往将业绩持续成长作为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从一定意义上看,业绩持续增长确实是有力的股价“催化剂”,但非惟一的“催化剂”。况且,在衡量业绩的持续增长性方面,投资者经常存在分析的盲区和滞后性。
很多投资者发现,当自己明确某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时,股价已经高高在上。或者,尽管知道有很多大牛股和黑马股,在驱动它们大幅上涨的过程中,主要是题材和概念在起作用,但等到公司业绩出来,财务报表非常好看的时候,股价却早已见顶,其中犹以资源能源类周期性公司为甚。
所以,对于题材和概念,投资者一定要放到不同的能力圈范围内来看,放在单纯的题材股和垃圾股中,所有题材都是追涨杀跌的借口,也是让投资者成为炮灰的诱饵。但若放在投资者的能力圈范围内,即放在自己长期跟踪专注的行业中,它们就是最好的股价“催化剂”。
在笔者的能力圈范围内,产品提价的预期、潜在的大额订单合同、重大新产品开发和投放市场、公司股权变动、管理层换血都是“催化剂”;政府或政策的强大支持背景,更是一种“催化剂”。可以说,在每只长线牛股的成长道路上,从不缺少这些题材和概念:贵州茅台和片仔癀长期提价策略一路跟随;云南白药和上海家化新产品开发和投放从未结束;东方园林和中工国际一直有大额订单合同;包钢稀土和广晟有色国家和政策的支持背景强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必须强调的是,题材和概念一定要在投资者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去发现,不在能力圈范围内的,市场上编造的任何题材和概念,如以前的石墨稀概念、区域金改概念、舟山群岛开发概念、抗癌概念,甚至近期的莫言获奖概念,尽管令人眼花缭乱,却都应当舍弃。
总之,题材和概念是一把投资“双刃剑”,择其善者而用之,投资功力大增。择其不善者而用之,必定“走火入魔”。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