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年关规模战前移:公募“26箭”齐发

2012-11-13 10:37:21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又到年末交卷时。每到四季度,为了在年关时能在股东面前有所交代,各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这时一般都会为了规模的增长使尽浑身解数。而在股市疲弱、老基金普遍遭遇赎回的背景下,公募“发新补旧”似乎成了常态。

中华PE:

又到年末交卷时。每到四季度,为了在年关时能在股东面前有所交代,各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这时一般都会为了规模的增长使尽浑身解数。而在股市疲弱、老基金普遍遭遇赎回的背景下,公募“发新补旧”似乎成了常态。今年的年关前,基金业新产品发行冲刺已提前到来:统计显示,本周将有26只基金齐发,而与往年“股基为重”不同,这次固定收益类产品延续了近来的“主角”地位。

债基扎堆发行

今年羸弱的A股市场使得多数偏股型基金的业绩表现惨淡,而债券市场的走强则让债券型基金业绩和营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风生水起。临近年终,各大基金公司也继续在债券型基金的道路上实现扩大规模的愿望。

统计显示,在本周同时发行的26只基金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达到了13只,占比达到50%。加上金鹰元泰精选信用债和诺安双利、天弘安康养老3只偏债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成了基金发行市场绝对的主角。而股票型基金则仅有兴全商业模式优选(点评)、上投摩根核心优选等5只。不过,年底货币型基金冲规模的“热浪”似乎还未到来。

对于目前基金发行市场的表现,上海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债券型基金在今年的表现一直十分出彩,由于A股市场今年的过度低迷让股票型基金的发行越来越难,借助债券型基金良好的“赚钱效应”,继续通过债基发行实现年底规模冲刺自然成为各大公募的首选。

尽管今年公募的日子过得不如当年牛市那般舒坦,但行业整体还是通过创新实现了短期内的规模增长,而这主要归功于短期理财产品的创新。工银瑞信、华泰柏瑞以及汇添富等数家基金公司凭借短期理财产品的热销成功实现规模大幅增长,而且这一类型产品目前仍备受公募的追捧。在本周发行的26只基金中,包括2只短期理财产品,即信诚理财7日盈跟易方达月月利。

今年基金募资5511亿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的销售团队通过325只新基金的发行为公募业募集了5511.92亿元。

首募规模最大的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这只成立于今年5月初的指数型基金成功募集资金329.69亿元傲视群雄;而嘉实基金旗下的沪深300ETF也募集到193.33亿元的规模。不过,并非所有的指数型基金今年都取得了好的首发规模,如华安沪深300(点评)则仅取得了6.07亿份的首发规模。

尽管QDII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可圈可点,但新发产品首募却不尽如人意。富国中国中小盘的首发规模仅2.5亿份;广发纳斯达克100(点评)也只有2.55亿份。募集资金最多的是华夏恒生ETF(点评),为35.86亿份。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部分债基新品。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成立的54只债券型基金(包括纯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共计募集资金696.10亿份。这与债基良好的业绩表现并不相称。市场人士认为,债市持续走高,整体收益率则低位徘徊,加新发产品众多,“僧多粥少”或是部分债基首募成绩低迷的主要原因。

而公募发行市场最火爆的显然要数短期理财产品,今年共有49只短期理财产品发行,募集资金规模达到惊人的2300.49亿元,几乎占据了今年以来新发基金募集资金规模的“半壁江山”。动辄百亿的首募规模,让各大基金公司都不愿轻视,纷纷涌入并最终使得短期理财产品成为今年基金新发市场的“王者”。

股基继续遇冷

A股市场的低迷走势让股票型基金今年的发行继续着之前的“冷酷”。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成立的51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不包括指数型基金产品),共计仅募得400.88亿元。

如果说上述数字还算可以勉强接受,那么仔细梳理各只股票型基金的首发规模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华安逆向策略(点评)首发2.32亿份,易方达量化衍伸(点评)首发募集2.49亿份……首发规模低于5亿份的股票型基金数量达到18只,35只股票型基金首发规模不足10亿份。首发规模最大的民生加银红利回报(点评)也只有30.45亿份,当年那种几日甚至一日“售罄”的热闹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银行渠道对于发行新基金所要收取的费用越来越高,后端股票型基金业绩表现一般遭遇大量赎回,使得各家公司今年对于股票型基金发行都显得手足无措。”南方某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未来肯定会进一步向成熟资本市场靠拢,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

关键词:年关规模战前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