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家IPO成"堰塞湖"谁有疏通高招?
2012-11-17 21:47:47 作者: 来源:中财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这些股票还是要发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发。"这是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日前召开的有关"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闭门会议上向参会的众券商高管问的话。此消息一传出,再度引发市场的关注,怎么疏通几百家IPO这个"堰塞湖",成为一个各方头疼的问题。
中华PE:
"这些股票还是要发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发。"这是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日前召开的有关"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闭门会议上向参会的众券商高管问的话。此消息一传出,再度引发市场的关注,怎么疏通几百家IPO这个"堰塞湖",成为一个各方头疼的问题。如果能有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法是最好的,这也是管理层召开此次会议的初衷。券商建言颇多:
预备板、新三板分流很新颖
那么,究竟有哪些建议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座谈会上被提出呢?"比如在新三板中设置一个'预备板',明确指出某一时点后申报的企业将在这个预备板先挂两年,一些短期做业绩、缺乏诚信的企业将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而一些运作规范、持续经营的企业就会涌现出来。"广发证券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中金公司则认为,解决在审项目可以考虑引入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机制,甚至可以包括联交所。债券市场就是由多个市场共同竞争发展而来。
中信证券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允许券商单方面撤回申请材料。"目前要求企业与券商达成一致才可撤回申请材料,但企业由于各方面压力往往不肯撤材料,因此应给予任何一方单方面撤材料的权利。"其次,可以利用新三板或者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对在审企业进行分流,通过多层次的市场结构为PE投资者、股东等提供退出机制,并可通过私募发行建立拟上市公司的制度安排。第三,发行节奏可以缓慢一些,但是千万不要停,重新开闸可能带来很多问题,而偶尔发行一两单则难免会出现爆炒现象。
浙商证券认为,通过分别排队上市企业,可减少主板市场压力,并在三、四板市场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同时,对三、四板挂牌企业申请转板可建立绿色制度,或赋予该类市场更多功能。
此外,兴业证券表示,除分流外,还可考虑引入低价竞争机制,市盈率越低,发行越快。未来还可推出存量发行,为股东提供转让流动的机会。
据记者了解,有关如何解决IPO"库存"羁押的问题,当时并没有最终形成一致的意见,各家券商负责人士虽然各抒己见,为监管层出言献策,但作为券商投行,直接为IPO发行的利益方,几乎所有的观点本质皆可归结为"加大发行力度,IPO之门勿停"。
专家看法不一:
打包上市还是一个都不能上?
新三板?准备板?打包上市?究竟哪个制度更适合目前情况下的IPO发行?记者为此联系了多位业内专家。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知名经济学家易宪容比较干脆,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我看来,一个都不能上!管你800家还是1000家!一家都不能发!"在谈到为什么一家都不能发的理由时,易宪容告诉记者说:"现在的新股发行制度根本就没有对,现在只会发一家死一家,发一家对大盘拖累一点,为什么还要发?而且,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台后,把原本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新股发行就应该是合理的规章制度下,运用合理的审查机制来对新股定价。但现在搞成一团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后还要有什么国际板,在我看来,应该把这个板那个板统统取消,把所有要上市的都统一在一个板,运用相同的机制来进行审查和定价,要不主板搞一个制度,创业板又搞一个制度,究竟哪个才是真理?"易宪容表示,现在就应该把所有新股全部压下,以前的规则全部作废。重新梳理新股上市的规章制度,重新制定合理新规,重新审查、重新定价,"不这样做,新股发行一点希望都看不到。"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也对新股发行改革有着深刻见解,他认为,新股发行不应该简单地做一些增量发行还是存量发行、荷兰式拍卖还是美国式拍卖等技术性、皮毛式的改革上。可以说,在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多年发展的进程中,已经至少有十六七年提出过改革发行制度,但今天的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他认为改革要改到实质应解决核心问题,发行制度改革应该引入到更深刻的层面。他表示,应该从现有的证监会行政审批环节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提出了16字的改革方针:监审分离、下放发审、真实供求、做实保荐。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者的钱应该让投资者自己决定。他指出,数百家企业想上市融资,能否发行成功,发行价格多少均应交由市场决定。发行失败的企业自然会退出市场,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必然会被筛选出来,最终优胜劣汰,这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原则。
知名市场评论人士黄湘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段时间我看新闻说,要把审批权下放到交易所,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改变新股发行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了吗?下放到交易所,审批的步骤还不是一样,只是换了一些人做,可以预见结果还是一样的。我认为,管理层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对于股市存在的弊病,总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会要取消审批,一会又要不管不顾的发,一下从严,一下又宽松。我个人觉得,应该下个决心,搞一次从发行机制上的根本改革,把不合理的东西统统推翻重来。"
独立经济学家金岩石也就新股发行改革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暂停IPO不是办法,他建议将股票发行的核准制升级为"两级核准",先核准发行资格,再核准发行额度。在一级核准通过的拟上市公司之中,再通过一个程序核准哪家先上哪家后上,优中择优必然优上加优,这必然会对投资人更有利。拟上市公司受一些委屈,投资银行赚钱的速度慢一些,但从长期而言,市场参与者都会因此获利。若股票的过度融资病把股市摧垮了,竭泽而渔的后果将是参与者的共同损失。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