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对“热钱”潜在风险须保持足够警惕

2012-11-21 09:02:05 作者: 来源:金融时报(北京)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近期,“热钱”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主题为“中国银行改革与科学发展”的集体采访中表示,在当今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情况下,资本流动确实十分活跃。但人民银行在用到“热钱”这个词的时候,还是比较谨慎的

中华PE:

近期,“热钱”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主题为“中国银行改革与科学发展”的集体采访中表示,在当今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情况下,资本流动确实十分活跃。但人民银行在用到“热钱”这个词的时候,还是比较谨慎的,因为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人民银行来讲,通常认为短期的、投机性的资本流动可以说是“热钱”。周小川强调,人民银行对“热钱”是保持高度警惕的。

自从今年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后,一度出现的资金回流发达国家的情况发生逆转,全球短期流动资本开始大举流向新兴市场。当前我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是当前全球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自然不可避免地成为“热钱”关注的焦点。

关于造成“热钱”流动的原因,周小川解释说,一个是国际上流动性非常充裕,再一个就是国际上如果有比较明显的不平衡,或者有些突发事件,也容易造成资本的短期异常流动。业内专家总结“热钱”进入中国的渠道,可以概括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地下钱庄三大类。经常项目下的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都可能成为“热钱”流入的渠道。“热钱”通过货物或服务贸易进入中国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境内外贸企业既可以通过低报进口、高报出口的方式引入“热钱”,又可以通过预收货款或延迟付款等方式将资金截留在国内,还可以通过编制假合同来虚报贸易出口。资本项目下的FDI、证券投资、贸易信贷和贷款等均可能成为“热钱”流入的渠道。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贺力平(微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热钱”的短期逐利性决定了其不会出现大规模涌入。一方面,在调结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趋缓已经成为市场共识,未来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已经不大。目前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市场对于一年后的人民币预期仍处于贬值状态,说明海外投资者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前景并不看好。另一方面,我国房地产行业仍处于严格调控状态、A股市场走势依旧低迷,赚钱效应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热钱”的流入热情。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连刷新高,且即期汇价屡屡触及交易区间上限。有市场观点认为,此番人民币强劲升值,“热钱”炒作的因素很大,投机套利资金不断在推升人民币汇价。

实际上,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能走多高和中间价紧密相关。即期汇率是市场上的交易价格,而中间价是央行每个工作日对外公布的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重要参考。按照现行制度,央行规定人民币兑美元每日涨/跌幅不得超过中间价1%,即人民币兑美元“涨/跌停”价位。这意味着,每日中间价的走势确定了市场上即期汇率的最高或最低价位。经济学家吴敬琏11月17日在“国际金融论坛2012年全球年会”上表示,人民币汇率目前已经处于均衡水平。吴敬琏说,2005年我国开始了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目前看来,改革进行得比较平稳,在去年第四季度中国汇率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人民币汇率水平已在均衡点附近。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日前表示,国际“热钱”流入香港而伺机冲击内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陈德霖进一步指出,内地的金融体系规模非常巨大,单是银行体系资产总值已达126万亿元人民币,即使有几百亿港元资金进出,亦不可能对内地的金融稳定或安全构成威胁。

不过,我国作为“热钱”的重点目标市场,潜在风险仍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的背景下,我国可能将在一段时间内不断面临“热钱”频繁进出的局面,这对有关部门的监管和控制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周小川强调,如果短期资本流动确实很异常,我们还是有一些管理手段的。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认为,首先,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都会持续面临着短期国际资本频繁大规模流入流出的局面,未来缓解短期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冲击,中国监管当局应保持适当的资本账户管制,不要过快放开资本账户。其次应抓住时机完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再次应加快金融市场改革以提高金融机构应对系统性风险能力。此外还有专家建议,应加强市场引导,不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提高外汇统计数据透明度,包括提高统计数据披露范围、频率和时效等,让市场微观主体能够更好地自主进行风险识别和控制。

关键词:热钱潜在风险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