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规模大战打响 低风险基金挤满渠道
2012-11-28 10:28:16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新基金数量日渐增多,单周在发新产品创出新高,而在托管行同台PK的新基金也呈现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临近年底,又到基金公司规模大战的时候,新基金首发当然是增加规模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近期也创出单周首发31只的历史纪录。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显示,近期在售的新基金中,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银行同时多只同类纯债基金、货币基金在售,这些新基金除管理人不同外,投资范围、投资类型几乎一样。
据统计,建设银行近期有4只纯债基金、3只货币基金同时在售,纯债基金包括嘉实纯债发起式、纽银稳定增利债券发起式、博时安心收益定期开放、富国强收益定期开放。嘉实纯债的发售日期为11月19日到12月7日,纽银稳定增利发售日期为11月26日到12月21日;定期开放的博时安心收益与富国强收益也在同一时段销售。除了纯债基金,金鹰货币、民生加银现金增利、华商现金增利等3只货币基金也于同一时段在建行发售。
不仅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银行也有多只相似基金同台竞技,工行有广发纯债、新华纯债同台发售,中行有国投瑞银纯债、华泰柏瑞稳健收益等纯债基金同时发售,还有2只短期理财基金同时上柜。
北京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由于目前发售的新基金以债基为主,债券基金尤其是纯债基金之间,除了管理人的投资能力之外,其他的设计差别并不大。深圳一位基金渠道经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以前卖基金在托管行主代销就差不多了,现在同类型基金同台竞争,不仅要在托管行从分行到一线理财经理“使劲”竞争之外,还要在托管行外的其他银行渠道寻找销量。建行深圳分行一位理财经理表示,一般来说,同类基金产品,首先会考虑公司品牌、过往业绩等,同时还要结合客户需求、产品设计差异等各类因素。如果产品设计上过于雷同,最终的销售结果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公司的品牌。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