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频“破发”考验产业资本意志
2012-11-29 10:34:23 作者: 来源:深圳商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定向增发价格反而成为遥不可及的天花板,在跌破2000点成为事实后,市场心态越发脆弱。在记者昨日采访中,多名市场人士认为,市场对定向增发已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印象,即使产业资本出手扶持,也需要时间和大市配合进行修复。
定向增发价变“天花板”
在极端的弱市下,市场对于利好因素的解读也在悄然改变。以定向增发为例,目前定向增发个股跌破定向增发价非常普遍,定向增发价反而成为了股价的天花板。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共有400家上市公司通过或正在筹备定向增发事宜,其中有205家已经公布了定向增发价格,119家已经实施定向增发方案。但近日大盘在2000点附近的破位下跌,让不少正急切希望从定向增发中融资解困的上市公司异常难受。
按常理,定向增发一般由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和代表产业资本意志的长期投资者参与,理论上,这些机构投资者和产业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实际价值判断更为准确,因而定向增发价格一般也被市场视为股票价值投资的底线。然而,以11月27日收盘价计算,在今年以来119家已经实施了定向增发方案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已经跌破定向增发价格的就有81家,占已实施定向增发公司的7成。
在今年以来实施了定向增发方案的上市公司中,股价较定向增发价折价幅度最大的是哈药股份,短短10个月定向增发价格已打至3折。
而11月16日以9.55元/股购买东湖高新定向增发的9630万股的东湖高新大股东联投集团的处境则同样尴尬,以东湖高新昨日收盘价4.90元计算,短短几日之内其9亿多元定增投入已近乎腰斩。
定增推进看大股东意志
“市场的反应虽然有点不理性因素,但也说明了市场对再融资存在本能般的恐惧。”昨日,长期追踪定向增发的东方证券分析师胡卓文向记者表示,定向增发本身是产业资本意志的表现,在牛市时,市场往往看到的是定增背后的资产注入和业绩提升,但在熊市时,市场可能只会注重定增对现有股东的权益摊薄和项目的不确定性等。
然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说,是忍受巨额浮亏按增发价格执行定增为上市公司输血,还是中止筹备已久的定增审批前期工作暂停定向增发,则是一个困难的现实选择。
而近期股价的连续下跌,则在迫使这些公司尽快给出答案。以用友软件为例,经过累计连续4个交易日大跌26%之后,用友软件昨日收盘价仅为8.85元,离其之前确定的定向增发发行底价13.58元相差甚远,定向增发能否顺利实施或存在较大的变数。
但也有不少上市公司试图通过增持等手段力保定向增发。根据对近期沪深交易所大宗交易的统计,国电电力就曾多次抛售国电南瑞股票套现。多名分析人士认为,这背后就是为了力保国电电力自己的增发。
“现在事实上IPO已经停了,定向增发都是浮亏,市场的融资功能实际上基本已经丧失,这是管理层希望看到的吗?”在采访中,华泰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向记者表达了较为激进的观点。 胡卓文则认为,定向增发能够推进下来,主要还是看大股东的意志是否坚定,而对于那些确实有利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增发如果能够得到坚持,实际上也是产业资本态度的一种体现,至于浮亏,由于定增一般需要持股超过36个月,所以短期浮亏一般并不为产业资本所看重。


已有